回顾:1987年,广东一老人看杂志发现30年未见的儿子,发生了什么?

«——【·前言·】——»

1987年,家住广东海丰县的曾慎其老人收到了一个从北京寄来的包裹。邮递员把包裹交到老人手里时,老人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不过,老人还是接过了邮递员手里的包裹,然后拿进了屋翻看起来。等到老人打开这个包裹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本杂志。

看到这里曾慎其老人也是一脸懵,因为她压根就没订阅过什么杂志啊!

如果是几个孩子订阅的,那为什么收件人要写自己的名字呢?带着疑惑,老人翻开了这本杂志。

翻着翻着就看了一篇名叫《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时,才知道,原来这是自己“消失”了近30年的三儿子寄回来的!


立志报效祖国

这一切还要从1938年10月,日军侵略我国广东省说起。

当时,日军为了对驻守广东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就对广东大大小小的县城发起了无差别的轰炸。

此时还是中学生的黄旭华在亲眼见到了日军的残暴之后,内心便萌生了想要科学报国的豪情壮志。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黄旭华只能拼命的学习不断地进步,终于高中时以全校第一名成绩考到了国立交通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

在大学里,他主要学习的是造船方面的知识,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被分配到了相关的工作当中。

后来在工作中,黄旭华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女同志李世英,两人很快确认了恋爱关系。

1956年,两人在同事和好友的见证下成为了夫妻,第二年黄旭华便带上妻子回了趟家。

只是,让黄旭华和父母都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

1958年的某天,正在工作的黄旭华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开会,原本想着给家里的妻子打个电话交待一下。

但是来通知他的工作人员却丝毫不给他打电话的时间,就这样,黄旭华急急忙忙地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到了北京之后,黄旭华等人又来到了一处办公室,办公室内包括黄旭华一共有29人。

他们都是临时接到通知来北京开会的造船专业的大学生,就在大家还对此次北京之行好奇时,办公室的大门打开了。

一个身着军装的男子走了进来,而黄旭华等人在看到男子的面容后也是非常激动地起身。

原来,这个穿着军装的男人就是聂荣臻元帅!

随后,聂荣臻元帅把告诉在座众人,之所以召集大家来北京,是为了完成一项国家保密工作,研制核潜艇。

听完聂荣臻元帅的话之后,黄旭华的内心非常激动,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能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科技报国的理想了!

然后,参与到这项保密工作,也意味着黄旭华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严格保密,哪怕是对自己的家人都不能透露任何信息!


踏上葫芦岛“失联”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黄旭华知道只要祖国需要,自己就义不容辞。

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中指示到:“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会议上,黄旭华还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的总工程师。

会议结束之后黄旭华便带着其他28名成员一起踏上了葫芦岛,开始了长达30年的研制生涯。

葫芦岛在这之前还没有名字,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身影。在岛上除了研制基地以外,没有其他的建筑设施,而且岛内基本不和外界联系。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只有一艘伪装成民用的小船上岛送信、送物资。

当时苏联专家们正在研制核潜艇,我国在这样的前提下也加快了自主研制核潜艇的步伐,所以黄旭华等造船专业的大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到这样的工作中来。

虽然黄旭华等人热情高涨,但现实却是国内的科研环境太简陋了,根本没办法短时间内完成核潜艇的研制。

而且,核潜艇本身就是属于国家的顶级军事科技,同时也是国力的象征,所以在中国的核潜艇研制遇到困难时,根本就不会有任何一个掌握了核潜艇技术的国家出手相助。

其实事实上,别说是帮忙了,那些掌握了核潜艇技术的国家根本就不会让与技术相关的信息泄露出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旭华等人想了很多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决定用直接了当的方法。

那就是将能找到的与核潜艇技术相关的外国资料、报刊、杂志等全部集中在一起,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一定能找出有用的东西来。

而黄旭华等人也确实用这样的办法完成了关于核潜艇项目信息的收集。

然而,在工作之余,黄旭华也会非常想念远在广东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在上海的妻子儿女。

但由于工作的保密性,黄旭华给家人写的信寥寥无几,只是每个月都会给家里的父母汇钱,但由于父母联系不上他所以每次都不愿接收他寄回来的钱。

而妻子面对黄旭华的“神秘”也多多少少猜到他是在一些保密工作,所以也从来不会问他在忙什么。

为了能让黄旭华安心工作,只要家里不出大事,李世英就不会主动给他写信。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有了关于核潜艇的初始资料之后,黄旭华等人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制。

但是由于参与研制核潜艇的所有人员,都没有亲眼看到过核潜艇的模样,他们见到的只是模仿苏联的模型而已。

所以,即便有了初始资料,但想要顺利研制出核潜艇,还需要不断地摸索才行。

而在摸索中,总会出现各种争议,因为没人见过核潜艇,所以黄旭华等人不敢轻易对框架下结论,为此大家也产生了一些争议。

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个科研人员想方设法从美国带回了一个核潜艇的玩具模型,才让众人确信,自己研究出来的框架没有问题!

研究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大家都非常高兴,也对接下来的研制充满信心。

然而,黄旭华不知道的是,他的父亲生命垂危,母亲和姐姐也先后给他写了很多封信,希望他能回家看父亲最后一眼。

但是由于黄旭华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他身处荒岛,所以等他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的事了。

对于父亲的离世,黄旭华很内疚也很遗憾,作为儿子不能在病床前尽孝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这天夜里,黄旭华躲在被子里大声痛哭了一场,哭过之后,同寝室的科研人员递给他一条热毛巾,黄旭华敷了一眼红肿的眼睛后,便又投身到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去。

没过多久,黄旭华收到了妻子的来信。李世英在信中告诉了黄旭华父亲去世的事情,她告诉黄旭华自己在得知父亲病危时已经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广东老家。

最后黄旭华也没见到父亲最后一眼,父亲的后事也是妻子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一起操办的。

虽然,黄旭华没能赶回家,但是李世英表示自己已经将他无法回家的原因讲给家人听了,他们也对此表示理解。

但是事实上,姐姐写给黄旭华的信也是和李世英的信同一天送到黄旭华手里的。

姐姐在信上写的内容与李世英信中的内容大相径庭。而黄旭华其实心里也明白,妻子之所以这样写,无非就是为了安慰自己罢了!

但这一切,都暂时不重要了,对于黄旭华来说当务之急是赶紧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

到了1970年的12月26日,黄旭华等人研制出的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在核潜艇下水前,潜艇内的人员非常紧张,因为在这之前的好几次试潜时都大大小小发生了一些事故。

而一旁的黄旭华也明白潜艇人员的担忧,于是便非常自信地告诉他们,所有的科研人员客服了一切的艰难险阻,终于造出了核潜艇,今天将是大家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天!

在场的所有人,在听完黄旭华的发言之后,都激动地鼓起掌来,而潜艇人员也因为他的话彻底放松下来。

随着核潜艇一点一点下潜,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听到耳边传来的水声以及核潜艇挤压的声音,他们没有说话,而是紧紧地将手握在一起开始等待。

当核潜艇抵达安全地点时,潜艇里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欢呼起来!1974年8月1日,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被正式命名为“长征一号”。

然而,这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黄旭华的任务就此结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同事依旧坚守葫芦岛,继续研制核潜艇。

1988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按照设计极限需要在我国南海进行首次深潜实验。

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决定亲自下水实验,虽然遭到众人的反对,但是黄旭华表示对中国人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有信心!

就这样,黄旭华进入到核潜艇内,不过幸运的是,这次深潜实验非常成功。

«——【·结语·】——»

1987年,黄旭华迎来了短暂的假期,同时他也买了一本杂志给老家的母亲寄过去。

因为这本杂志中,有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正在描写的他本人。而收到杂志的母亲,时隔多年终于有了三儿子的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曾慎其老人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不是没孝心的人。

他“消失”的这些年,都在为国家做事!老人把家里的所有人都召集回来,然后让大儿子念完了整篇文章,所有的人都为黄旭华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太太更是给老姐妹打去电话“炫耀”。

1995年,69岁的黄旭华在工作时接到哥哥的电话,得知母亲摔了一跤病危之后,他第一次主动放下手中的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

30年了,黄旭华母子终于相见了,而曾慎其老人也临终前也终于见到了这个多年不见让她非常骄傲自傲的儿子。

见到儿子后,老人对说了最后一句后就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在操办完母亲的后事之后,黄旭华告别了兄弟姐妹又踏上回北京继续工作。

2019年,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他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如今,黄旭华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他的事迹仍然激励着新一代的科学工作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