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除了有“夜读春秋”让关羽一夜成名的春秋楼外,还有一个三国时期更重要的人物——曹操的府第“曹丞相府”,于是离开关羽的宅院春秋楼,下一站就是去曹操的府上——曹丞相府看看。许昌是东汉后期三国风云的中心,也是三国文化最集中的展现区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后期皇朝衰败,天下大乱,正是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曹操,曹孟德,无疑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佼佼者。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个有争议的人物,其中曹操应该是争论较大、争议较多的一位。如何评价曹操,就到许昌曹丞相府去感受、去品味曹操的为人。

在走进曹丞相府前我们先来说说曹操其人吧。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在他65年的政治生涯中,有25年雄踞于许昌,“曹丞相府”就是曹操当年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在这里,他广揽人才、治军理民、屯田积谷、东征西讨、外平群雄、抗击吴蜀、内兴理政、恢复经济,为最终实现“三分归一统”的宏图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抱负从他的人才选用就能看出,他早年发布的“求贤令”、“求言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求逸才令”等政令,表明他“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选用人才和“广开言路”充分听取不同意见的治国理念,也因此在群雄逐鹿的纷乱年代能雄霸一方,并奠定统一的基础。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他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也成传世之作。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使他成为东汉末年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他南征北讨,铲除众多封建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了一系列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的管理政策——屯田制,有效地克服了因战乱带来的混乱,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从而为曹魏立国奠定了的基础。

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在曹操的推动下形成了“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阮瑀、徐干、应玚、刘桢、王粲)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使许昌成为当时三国时期的文化中心。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豪迈气概至今仍让人心仪。

自三国以后文史和传记对曹操生于乱世,于乱世中定一国乾坤,并开建安文学之端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赞赏他是非常之人,杰出之才。但到了宋元时期,曹操的形象经历了较大的转折。受蜀汉为正统的政治观念影响,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民间的文学、曲艺、诗词、杂剧中,曹操的负面形象开始突起,“英雄”形象逐渐淡化,“奸雄”的形象开始突出。

明清时期,经文学作品的进一步加工处理,“奸雄”曹操最终定型,尤其影响深远,流传至今影响力遍及中国、东南亚以及华人世界的《三国演义》一书,将曹操定性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阿瞒丑化的形象在此成型。让人们深切同情刘皇叔、切齿痛恨曹孟德,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罗贯中的妙笔生花。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将“一代枭雄”曹操内修文德、外治武训的旷世之才展露无遗。想真切了解曹孟德的一生就到许昌曹丞相府去看看,从中给出你的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