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才女林徽因,世人总是过多地关注她的感情,却忽略了她的才情。似乎她的成功,总是与生命中的那两个男人脱不了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没有徐志摩,林徽因仍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毕竟《你是人间四月天》与爱情无关,这是她写给儿子的诗;没有梁思成,林徽因仍会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因为她一生都热衷于此。

良好的出身背景、俊俏的长相、嫁入名门等,与她的才情相比,并不是那么重要。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对生活、对事业都充满着热情,而对爱情她也有自己的观点。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林徽因在婚后写下的一首绝美情诗,诗名《那一夜》。这是林徽因平生经典之作,通篇就是一个美字,一开篇就如梦如幻,语短情长句句绝美,写尽了初恋的美好。让我们来品一品这首诗:

这首诗写于1930年左右,当时林徽因26岁,此诗刊登于1931 年4 月年的《诗刊》上。当时《诗刊》的主编正是徐志摩,他在读完此诗后当即同意发表。很明显这是一首纪念初恋的情诗,有人认为这首诗就是写给徐志摩看的,但当事人从来没有承认这一点。不管这首诗写的是哪段感情,它都是一首上乘之作。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忆从前,一开篇就如梦如幻。河心、船、蓝天、繁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而这星空下的的那一对有情人,手拉着手同行着。然而对于这段感情,诗人用了“迷惘”、“重愁”等字眼来形容它,年少的感情总是那么美好而又迷茫,我们总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分不清前路的方向,于是常以失败告终。

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由回忆写到如今。她仍像一艘船一样在海面飘荡,桅杆在风涛里摇动。虽然星夜变成了白昼,但她仍生活在阳光背后,仍难忘当年的美好。最让她怀念除了星光,还有岸边的花儿,那一夜的星空已经成为了她心中的永恒。

最后一节一扫前两节的迷茫和朦胧,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带羽翼的箭、鸟般的歌唱一下子提亮了全诗,而4个“那一天”也让整首诗充满了回环之美,可谓十分高明。结尾是诗人的妙笔,花影的朦胧与首节的夜色遥相呼应,令人回味无穷。

林徽因本来就是学建筑的,她对建筑的审美也体现在了这首诗中。诗中的每一节,都能完美的承接上一节,最难得的是将三节拉通来看,却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这就是诗中的建筑美学。而从意境的烘托上来看,这首诗也是现代诗中的翘楚,理智与情商、过去与未来、现实与理想的多次碰撞,令全诗摇曳生姿。昔日李清照说离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而这首诗中的朦胧初恋又何尝不是如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