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幸食》新书首发分享会在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商城店举行,作者扶霞·邓洛普进行分享交流(5月19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君幸食:蓝眼睛的中国胃

  新华社记者谈昦玄

  有件让人颇为好奇的事——英国,伦敦,一间厨房,供着中国的灶王爷。

  灶王爷,是中国最古老的“家神”。人们“请”他到家,管理灶火,守护家庭生活。

  “请”灶王爷“落户”伦敦的人,是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因撰写中国美食而被人们认识。

  继《鱼翅与花椒》《寻味东西》《鱼米之乡》等书后,她带来了新书《君幸食》。新书首发分享会19日在北京举行。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来到中国,我回答:是为了吃。我并不是在开玩笑。从饮食中,我们足以了解中国。”分享会上,扶霞如是说。

  1993年,她来到四川成都,被朋友拉着去吃了人生中第一口川菜,从此与中餐结缘。30多年来,她从一蔬一饭中了解中国。

  为了掌握中餐技艺,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她,曾跑去四川一家烹饪学校学艺。后来,她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流连于各种餐厅、厨房、农场、菜市场、博物馆,与厨师、美食家、食材商等人交流。这些实地研究的经验,被她写入新书《君幸食:一场贯穿古今的中餐盛宴》中。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cb3c1a3a7eb6c3ed.jpg">
  《君幸食》新书首发分享会在西西弗书店·北京国贸商城店举行,作者扶霞·邓洛普(右二)与嘉宾们交流(5月19日摄)。新华社发

  “君幸食”即劝君进食、“吃好喝好”。两千多年前在狸龟纹漆盘内云纹间隙处朱书“君幸食”的汉代人,或许不会想到,未来会有外邦人以此冠书名,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写入日常饮食中。

  该书译者何雨珈,是扶霞长期的译者和朋友,她说:“如果你是扶霞的客人之一,也许能听她从这道菜的味型、配料、摆盘等各种表象开始,生发到相关的历史、典籍、研究、专著:远古贤哲说过什么,近代学者讲了些啥,吃货扶霞又为此采访过谁……昨天今天明天,上下五千年。”

  翻开《君幸食》,三十道菜肴依次登场,从东坡肉、刀削面、麻婆豆腐,到稻米与大豆的渊源、舶来原料的诱惑,既畅谈食材甄选、烹饪技艺,也探究饮食文明和烹饪哲学。

  吃一片蜜汁叉烧,遥想中国古人将烹饪视为文明与野蛮的分野;捧起一碗白米饭,重温《齐民要术》等典籍讲述农耕文明的发展;煮一锅苦瓜排骨汤,剖析“药食同源”的思想……《君幸食》,写出了中国人常说的“民以食为天”。

  儿时,扶霞了解的中餐,是英国中餐外卖店的必备菜肴——“糖醋肉球”,炸得酥脆的面糊裹着软嫩的猪肉块。寻味中国后,她将“糖醋肉球”称为“似是而非的中国菜”。

  “中国菜在全世界最受欢迎,同时又面临着最不被了解的矛盾处境。”扶霞呼吁人们关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中国风味。

  为了让海外读者更好了解中餐与中国饮食文化,她在著作中将中餐菜名翻译成英文,展现在西方人眼前,并附上“蒸、烩、炒、煸、熘、炝”等数十种中餐烹饪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及简要解释。

  扶霞说,以前英国的中餐厅,是为了迎合英国人的胃口,如今在伦敦也可以吃到正宗的陕西泡馍。

  《君幸食》英文版出版后,引发关注,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写给中国美食的情书”。

  在中国灶王爷的见证下,扶霞将遥远的东方与西方融合在一餐一饭中。用英国鹿肉,做中国担担面;在感恩节,制作“扶霞版(新)传统凉拌火鸡”;用鹌鹑蛋摆盘,庆祝复活节;用中国刀功做西式薄脆,用青花瓷画法绘制蛋糕,制成中西结合的“可吃”圣诞卡……

  专访扶霞时,记者问:“为什么要在伦敦的厨房里供灶王爷?”

  “我很喜欢灶王爷。”扶霞说,那是她很多年前从四川“请”回英国的,“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会烧香,拜一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