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于人如同阳光之于草木,莎士比亚如是说。多年前,我们以为信仰是封建,多年以后,我们终于明白,有些信仰是人生的支柱,信仰不仅仅是自己的三观,更是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有人信仰善报,有人信仰感恩,当然,也有人信仰世界的真善美。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中华文化流传下来的优良道德品质之中,知恩图报就是重中之重。人活于世,倘若连起码的感恩都无法做到,那么他注定也不能走远。

解放战争时期,曾有这么一位将领,他师出黄埔军校,可以说是当时思想最先进的青年,但就是在面临大是大非面前,他却依然固执己见,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感恩二字,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他究竟又发生过什么?

被捕入狱,拒不改造

1948年,国军12兵团总司令黄维奉命参加国民政府计划的"徐蚌会战",这是国民政府最后的挣扎,本以为可以反戈一击的他们却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素来被称为国民政府精锐的12兵团还未到达目的地就被伏击。

由于敌众我寡,两方势力相差悬殊,所以12兵团不但惨败,甚至总司令黄维也被逮捕关押,而这一关押就是27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维等人被继续收监关押,接受改造,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和他同时期被改造的人几乎都已经改造完成出狱,他却依然顽固的不肯接受改造,这不禁令人产生了疑惑,他究竟是对自己的党派信仰太过坚定,还是其中又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部分国民政府旧派官员跟随蒋一起逃往台湾,剩下的几乎都是无法前往台湾的普通官员,或者如同黄维一样接受改造的军人。

其实,他们这批改造人员几乎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又都是从战火中而来,所以很容易接受既定的事实。

但是唯独黄维,却始终固执己见,甚至为了逃避改造,他在狱中坚持研究永动机,以避免接受改造课程教育。

正因如此,黄维成为了改造犯中,最后一批被放出来的人,距离他被捕入狱已经过去了27年。

出狱后的第一件事,买了一本书

很多人其实都很疑惑黄维的固执,因为黄维在改造所里表现出来的思想觉悟,完全不应该是一个拒不接受改造的形象,那么他为何会如此坚持,甚至这一坚持就是27年呢?就在众人都以为这一生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黄维的一个举动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根据黄维的儿子所说,父亲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飞到香港,买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陈诚传》,从这本书买回来以后,黄维视若珍宝,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翻阅,甚至一边翻阅还要一边落泪。

儿子感到非常困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能让父亲这样对待,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于是他就询问了父亲,黄维告诉儿子,这本书的主人公陈诚,是自己的恩师。

甚至可以说陈诚对他恩重如山,在黄维的叙述中,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多年的坚持所在,黄维出生一般,在当时那个年代,连温饱都有问题,倘若没有陈诚的救济,他几乎不可能活的如此顺遂,甚至绝无可能考上黄埔军校,更别提后来能够担任12兵团的总司令了。

无论是生活还是仕途,陈诚对他的恩情可以说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报答的。因此,与其说黄维追随的是国民政府,不如说他追随的是陈诚这个人,因此,这也解释了他令人困惑多年的坚持是为了什么。

只是,那个时候,陈诚早已经在台湾过世,就算黄维想要过去祭拜,碍于当时的政策也无能为力,为了追思恩人,他只能飞往香港买了一本恩人的书,用来慰藉自己的哀思。

直到1989年,黄维才得到机会,能够前往台湾,他在临行之前,为自己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安排,其中放在首页的就是前往陈诚墓地祭拜恩人。

至此,27年的顽固抵抗,27年的固执己见终于有了答案,他不过是为了报答一个对自己恩重如山的人,他被关27年,不知道外面日新月异,风云变幻,或许,他心里早就知道,自己可能此生再也无法见恩人一面,所以他只能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的恩人,就算成王败寇,他也愿意跟随他一生。

或许有很多人说他顾小节而失了大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应该只注重个人的感激之情,但我们谁又有资格,强迫另一个人推翻他的信仰呢,毕竟他只是一个一心想要报恩的人。

其实,也许我们很难理解,一个逆境之中的人看见了一束光的感觉,陈诚于黄维,或许就是这束光的存在,他一生都在为这束光而努力,这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抛开其他,我们单论这件事,谁也无法说黄维的不是,一个对待恩人如此重情重义的人,你对他的固执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就是我们总说人性复杂的原因,黄维对陈诚,肝胆相照,但他却缺少了一种大义,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他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但是对陈诚来说,他是,因为他将自己全部的善意都给了这个曾经给予他温暖,给他帮助的人,孰是孰非,我们自能判断。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的一生,也许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他们之于你,可能是路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坏人,但记住,那只是对你而言,因为,成长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好人,有坏人,但更多的是不好不坏的人。

只是,时光流逝,岁月迢迢。我们还记得生命里的那些光吗,那些曾经在逆境之中给你温暖的人,那些曾经在人生节点帮助你的人,那些曾经在这个并不温暖的世界愿意给你一双手的人,你还记得他们吗?

我们,可以倡导国之大义,但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曾给我一个微笑,我必当还你一个拥抱,世界之道,如此而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