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沉默的荣耀》一路追到现在,最难过都就是昨天晚上。

开了个超点看大结局,全网观众也都在实时关注,收视率峰值冲到4.1%。

看完之后,网友们都在网上哭成了一片,觉都没睡好。

明明知道吴石、朱枫这些英雄的结局,为啥还有那么多人边哭边追?

其中,导演在最后两集藏的那些“美颜滤镜”引起了观众们的热议。

这到底是对历史的背叛?还是导演专门给观众的安慰?

一、刑场前的“体面”:导演加的三层滤镜

最后那场戏,于和伟演的吴石穿着笔挺的军装,领口连个褶皱都没有。

镜头扫过他的脸,仅有眼睛是肿的,脸上虽然有胡茬,但皮肤干净得不像完全不像刚从牢里出来的人。

吴越演的朱枫更绝,囚服居然是浅色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连一根碎发都没乱。

你注意到没?

四个人走向刑场时,阳光从他们背后照过来,把影子拉得老长。

导演特意用了逆光拍摄,每个人的轮廓都镶着一层金边。

现实中1950年6月10日那天,台北马场町是阴天,可剧里硬是拍出了“向光而行”的感觉。

最戳人的是他们的表情。

吴石嘴角微微上扬,朱枫甚至轻轻点头。

历史档案里记载,他们赴死时确实很镇定,但绝对没笑。

有观众说这是“强行煽情”,可网友却直言道:视死如归,可谓英雄。

吴石历史原型照片

二、干净的囚服与带血的金子:剧中剧外两重天地

剧中朱枫吞金那场戏,吴越把金子放在嘴里慢慢嚼,就算嚼不动,吞也得吞下去。

镜头给了特写,金镯子边缘都磨圆了。

可真实的朱枫,吞的是没打磨过的金条,法医报告里写着“食道多处划伤”。

道具组后来采访说,特意把道具金子磨得光滑,“怕观众看着太疼”。

再看吴石,他在牢房里还能泡茶喝,茶杯是白瓷的,连个缺口都没有。

但根据《吴石案解密档案》,他被捕后用的是搪瓷碗,边缘早就磕坏了。

导演杨亚洲解释:“我们想让观众看到他们灵魂的干净,而不是身体的痛苦。”

对比最强烈的是行刑前的镜头。

剧里四个人并排站着,间距均匀得像排练过。

可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保存的照片显示,真实的刑场混乱不堪,连站都站不稳。

刑场场景剧照

这种“刻意的整齐”,让好多观众破防。

三、舟山解放的消息:最温柔的“谎言”

大结局有个细节,吴石临刑前突然听到广播说“舟山解放了”,他笑着说“我们赢了”。

查史料才发现,舟山群岛是1950年5月解放的,他们牺牲是6月,这个时间差导演不可能不知道。

舟山解放历史照片

为什么要加这段?

总编剧卢敏说:“想给英雄们一个念想。”就像朱枫最后摸了摸袖口,那里藏着女儿的照片。

可是真实的朱枫根本没带照片,这一段是剧组为了让人物更立体加的戏。

有观众较真说这是“篡改历史”,但更多人表示理解。

就像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铭文写的:“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有时候,善意的艺术加工,反而能让更多人记住历史。

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

四、从屏幕到墓园:观众用鲜花回应温柔

这几天北京福田公墓火了,吴石墓前摆了5米长的鲜花墙。

吴石墓鲜花墙

有人放了东风5C导弹的照片,还有人留言“吴石将军,现在咱有航母了”。

工作人员说平时一天也就十几束花,现在一上午就两百多束。

如今电视剧大结局,演员于和伟在为英雄吴石将军献花,两人目光交汇,仿佛看见了使命的传承。

就连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也有台湾网友自发献花。

国台办发言人也在采访中主动提到这部剧,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

相信大家能够感觉到,《沉默的荣耀》的播出,唤醒了所有的中国人记忆。

就像导演杨亚洲在访谈中说的,这部剧的现实意义就是填补了历史空白。

种种行动,这不就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吗?

结语

《沉默的荣耀》用“美颜滤镜”讲了个残酷的故事。

就像网友说的“历史是骨,艺术是肉”。

那些干净的囚服、温柔的微笑,不是对历史的背叛,而是让英雄们在我们心里“活”得更久一点。

你觉得这种改编合适吗?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1. 北京青年报《吴石墓前鲜花墙长5米 市民自发悼念隐蔽战线英雄》
2. 侠客岛《舟山解放时间线考证:1950年5月19日国民党撤军》
3. 人民网《解密:吴石情报挽救3000人 华东局档案首次公开》
4. 新华网《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现大陆游客 献花缅怀吴石朱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