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沂蒙山的葱郁山川间,一场生态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沂蒙实践”正在推进和演变。
作为“十四五”期间全国首批山水工程之一,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自2021年5月获批以来,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进下,正逐渐展现出其生态修复的卓越成效,为生态沂蒙的建设再添锦绣。
山东省地矿局七队作为工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撑者,以其科技实力、专业技术和无私奉献,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修复“沂蒙样板”的形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沂蒙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生动实践。
润泽绿水青山的“沂蒙底色”
初夏六月,八百里锦绣沂蒙,葱茏绿色中点缀着姹紫嫣红。田间地头,山东省地矿局七队的技术人员在忙碌地采集土壤样品。银麦河畔,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收集水样。这些都是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具体实践。
“我们定期对沂蒙山区域内的山水、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测试,以对比生态修复治理效果。”山东省地矿局七队工作人员介绍。从最初的《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申报,到全方位技术支撑,再到沂蒙模式的总结,七队全程参与了项目建设,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临沂市积极推动“山水工程+”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绿色发展,系统修复,引入特色农产品和旅游新业态,打造了“田沃民富”“山青林茂”“幸福安居”的乡村振兴样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沂南县孙祖镇西高庄村的转变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东汶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的推动下,通过梯田改造,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以前这片地跑水、跑肥、跑土,种什么都不好。现在通过土地整治,我们种上了有机小米,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西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姜自华满怀喜悦地分享着村里1500亩山岭薄地的变化。
临沂市围绕沂蒙的山、水、林、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具有沂蒙特色的生态修复之路。在“山”的特色上,实施废弃矿山生态治理40处,修复面积达360多公顷,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自然融合;在“水”的特色上,从沂河各支流入手,疏浚河道,贯通水系,实施黑臭治理,污染灭源;在“林”的特色上,对原有森林资源进行修复,清理枯死木,加强幼树抚育,构建健康森林群落;在“田”的特色上,通过废弃矿山修复、地质环境修复、河道两岸平整,增加可耕作土地,交给周边群众使用种植。
山东省地矿局七队还承担着为各县区各部门解决各种地质技术难题的责任,提供专业的指导,对接部委,邀请专家进行政策解读、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一年下来,解决的问题多达百件以上。
水文地质所主任李付全如是介绍,“七队抽调精兵强将入驻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专班,为所有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负责实施方案的编制、修改、申报,全程指导工程推进实施,并承担系统总结、打造生态修复‘沂蒙样板’及成果宣传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的“沂蒙探索”
近年来,临沂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工程以“一河三区八单元”布局,部署了包括生态保护修复、矿山修复、湿地修复、河道修复、退化公益林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整治等18项主要绩效目标,工作量巨大。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县区各部门付出艰辛努力,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目前,18项主要绩效目标全部或超额完成。截至2023年,临沂市已累计完成生态修复治理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山东省地矿局七队始终以地质报国的初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根沂蒙,服务沂蒙,发挥了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在生态环境修复和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由山东省地矿局七队起草编制的沂河上游东汶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云蒙景区脚下的百泉峪村,几年前还遗留有采石矿坑,一度闲置。如今,经过治理,原来的矿坑已经被打造成桃花源,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蒙阴县石马庄周边经过系统治理、整体修复,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文旅项目落户,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沂南县发展林下经济,在矿山修复造林时导入特色农产品,种植高价值松茸;西高庄片区完成治理后,引入黄烟和孙祖小米,亩均收入增加4至5千元。
如今,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临沂的亮丽底色,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沂蒙大地徐徐展开。治理后的地方旧貌换新颜,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向好,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直观的经济效益。
打造生态修复的“沂蒙样板”
临沂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以东汶河流域为单位,结合区域实际,开展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注重各生态要素的有机配合,以一体化理念贯通上游下游,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整体修复,以新技术为支撑,落实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打造了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样板工程。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实现了机制、管理、监管、理念上的全面创新。构建了“省级协调、市级统筹、县级落实”的三级协同推进方式,实现跨部门、多主体、多学科的协同推进;管理上,推行“放管服”,资金保障到位,严格实行工程“双评价”推进机制,建设工程数字监管平台;监管上,审计、绩效、成效三方跟进,守住规范性底线;理念上,从系统治理、自然恢复、生态举措三个方面,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模式上,结合临沂市山水林田等元素,形成“山水工程+”大格局,因地制宜走出沂蒙特色,助推产业发展。
山东省地矿局七队党委书记、队长李兆营介绍,“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始终致力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采用了系统治理的‘临沂方案’,取得了沂蒙老区‘绿水青山’的经验做法。这一成功经验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生命共同体’沂蒙样板。今后我们七队将继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贡献地矿力量,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通讯员 李卉 冯雪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