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我国发熊猫债这件事,并不是一些网友说的俄粉买乌粉不买,那都是小事,我们今天来聊聊这里面的大事。

所谓“发债”无小事,其首先要有通道,一个国家在境外发行主权债券和企业债券很常见,我国在沙特发过美元债,在欧洲发过欧元债,也在境外也发过美元债 ……

无论国家或企业发行债券都要有两个硬件背书,一是良好的国家和国际信誉,二是强大的偿还能力与稳定的金融货币政策。

这两个条件俄企能否达标,咱们后面再进行讨论,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发债的通道是什么?由谁来承担发债?

一般来说有两类机构:一是大型商业银行,二是大型券商,他们往往会通过自己的理财或资管计划募集资金,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有小的城商行与分销商参与,这一次俄罗斯能够在中国发债,这些机构肯定也会参与。

也许我们个人不会参与到这些债券中,因为俄方毕竟身背3万项制裁,债券风险举世皆知……而且也不用考虑,俄方此次发行的熊猫债利率肯定非常高,因为其在正面临全球制裁,发债的市场空间与通道非常小,不以高利率诱惑谁会买?

这是个立场+利润的问题,先不谈利润驱动下会有多少机构参与,仅凭所谓的“中俄合作无上限”的情感驱动就足以把不少人捆绑。

但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利率越高所代表的风险也就越大,俄罗斯经济目前是什么情况?

作为军事博主及略懂一点战争经济学的媒体,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根据开源数据,俄罗斯央行基准利率提高到21%后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也导致了数十万家俄罗斯中小企业因为无法承受压力退出了市场。

2022年俄罗斯因西方制裁退出市场的企业为21万家;2023年被清算的法人实体为17.3万家;2024年这一数字为10万家,倒闭企业的数量是新注册企业的1.5倍。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是能源、建筑与零售业等 ,尽管俄央行近来将基准利率调至17%,但17%的融资成本对企业依然是致命的,这种经济政策也让俄企的创新能力近乎停滞……尽管如此,俄方还计划上调增值税来弥补预算缺口。

整体来看,俄罗斯经济已陷入了长期性危机。

随着乌克兰无人机对俄“命脉经济”能源设施的持续打击,俄能源经济已被去经济化了27%,56%的油气企业亏损,其中包括最大的卢克石油与国家天然气股份公司。

俄罗斯为何要到我国发债?主权基金也好,企业债券也罢,发债的目地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那就是用来驱动战争机器。

那么,俄罗斯究竟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如果能够打赢,俄罗斯又何必从北韩借兵,在东大发行债券募集资金?这几乎是一个无需思考的问题。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欧盟第19轮制裁落地,俄方已身背3.1万项制裁,与俄在各领域打交道的国家都面临二级制裁风险,这种生态下别说帮其发债,就算正常的贸易都有风险,也导致兑付的风险成本几何增加,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当然,如果你问咱们会不会因兑付这件事遭全球制裁,那倒也不会,中俄有本币互换协议,结算应该没问题。

而且从理论上来说俄方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受汇率影响较小,发行人民币债券,当然用在人民币市场,也会在我们的市场采购东西,然后俄方用赚到的人民币进行偿还或用其他方式兑付……

但用我们的钱买我们的东西,然后将风险转移到我们头上?风险成本谁来买单呢?

再从利润的角度上说,我们的利润无疑来自俄方的兑付信誉,俄方的信用评级经济怎样?我们给出的是3A,与恒大一样的最高信誉等级,但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给俄罗斯主权债券的信誉评级最高才2C。

根据百度和人工智能数据:“穆迪”2022年将俄罗斯债券的评级调整为“垃圾级”;“惠誉”在2022年3月将俄罗斯债券信誉等级调整为C级;标普自2022年4月15日起取消了对俄罗斯所有公司的评级包括主权债券。

一个3A一个2C,结果为何如此对立?我们不予评价,但必须实事求是地说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和承载能力会不会出现无力兑付的问题相信大家心里有数。

或许有网友会说:这么大的话题关我什么事?

我们回到前文,又是机构理财,又是券商资管计划,钱从哪来呢?一定是募集,从哪里募集?当然是市场投资者。

虽然你的财产所在银行机构或非银行机构未必会参与发行,也未必会认购,但你应该有知情权,就像罗永浩对贾国龙的绝杀:预制菜不是问题,问题是西贝不能剥夺顾客的知情权……

要知道这种组合打包的债券投资标往往会用于不同的债和多项投资,不一定以直接购买债券的方式呈现,我们要告诉你的是是当金融机构鼓励你投资时,对于任何投资你都应该先搞清楚这其中有没有包含风险溢价?

要对自己的钱负责,不要只看收益,要先看风险有多大,底层逻辑又是什么,资金盘中的风控大多数是扯淡的。

钱越来越难挣的当下,资本市场的一滴水,落在普通人的家里就是一片海,且看且珍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