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屠俊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热情大幅降温。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全国LP认缴出资持续下降,相比起2020年的2.08万亿,2023年全国LP认缴出资额仅约1.34万亿,这一数字近乎腰斩。

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生物医药企业共上市21家,数量、募资总额均降幅明显,同比分别下降57.14%、70.15%;过去,科创板作为A股生物医药企业IPO的主要资本平台,2023年上市公司数量有断崖式下降,同比降超80%。

多位行业人士在近日CIC灼识咨询主办的“第二届灼耀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上指出,目前的切身感受是,在医药赛道,大量基金、特别是美元基金出手更加谨慎,此外,随着IPO放缓叠加行业内集采常态化等政策,让医疗企业面临普遍挑战。

目前,市场的投资逻辑也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国产替代”重新回到“创新”赛道;而行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正在倒逼企业开始关注成本优势;第三,全球产业链重塑下,内地企业正在进入大航海时代,此外,今年或是并购大年。至于如何在目前环境下取得资本青睐,赛道依然是关键。

过去几年,对于医疗企业来说,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抵御“寒冬”成为关键。岁末年初,国内连锁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头部企业达康医疗先后完成了央企通用技术资本战略投资和十月资本的新一轮融资,展示了市场和投资机构对肾病透析行业的热情。

达康医疗总裁江波分享指出,能在目前的环境下获得融资,赛道成为制胜的关键。以达康医疗所在的血液透析赛道为例,在整个医疗服务领域还是一片蓝海,目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从大环境来讲,血透市场一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过去10年的复合增长率是都是两位数,未来随着基数的增加,可能增长率会略有下降,但预计也是接近两位数,未来可能还会持续至少5-10年增长。

而除了血透市场,中国皮肤健康产业的产学研结合或是另一潜力赛道。“中国皮肤健康产业是很有潜力的赛道,但目前面临很多挑战;产业内的各个领域高速发展,但彼此独立,更多创新亟需跨学科间的支持与共创。”SIA科盟发起人、弘盛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蔡仲曦近日在SIA科学护肤创新联盟(简称“SIA科盟”)成立大会上表示。

“医研共创是创新研发的关键词,在皮肤健康领域很多临床医生已经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使用,临床专家有临床积累,可以利用平台整合资源,寻找到用户痛点的解决方案,但讲原理落地为产品需要医生、细胞毒理、精细化工等全链路共同参与。”SIA科盟主席团首任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创始会长郑志忠表示。

据悉,SIA科盟揭幕了旗下的“SIA百人智库”。SIA百人智库将围绕SIA科盟三大功能模块——“引领专业洞察”“促进科技创新转化”“推动科学传播”承载智力输出。SIA百人智库目前已有70位专家受邀入库,汇聚了国内外产、学、研、医四大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除了创新赛道,中国企业正在迈向大航海时代;整合并购正在成为趋势。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作报告指出,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进行中,中企跨国正在崭露头角。疫情后,发达国家试图把高端制造业移回本土,或者将离岸变为近岸和友岸,同时将低增值产业移至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导致更多直接投资由中国内地流入亚洲、中东、南美及其他地区。而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一种新表现形态为,本土中国企业与海外中国企业并行,本土制造业占比回落但在不同经济体崛起新的产能。

而在医疗行业投融资降温的背景下,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叶玉盛指出,对于技术驱动的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业界普遍认为今年是并购大年。此外,企业寻求上市的资本化尝试也不会停止,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开始谋求多地上市。A股而言,北交所配套制度的持续落地为生物医药新股提供了新“沃土”,2023年内已有21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北交所。

此外,随着港股18A新规为尚未盈利的药企提供“绿色通道”,受到许多创新企业的关注。截至5月15日,年内已有18家医疗企业递表港交所,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其中17家为内地企业。生物医药中概股企业在美股IPO市场也有了复苏迹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