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悠扬的马头琴声在内蒙古草原上响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由内蒙古电影集团作为第一出品方的电视剧《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便在这样的旋律中,缓缓拉开帷幕。它以细腻的情感、壮阔的画面,展现了内蒙古的独特魅力和一代人的热血青春。该剧更是凭借其卓越的品质,荣获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如何魅力出圈,成为内蒙古影视的一颗耀眼明星,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领略那独特的时代华章。

该剧由著名导演康洪雷携新锐导演刘翰轩共同执导,青年演员李泓良、德姬领衔主演,斯琴高娃、涂们等表演艺术家倾情演绎。该剧以莫家兄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了都市青年莫家四兄妹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来到内蒙古,与牧民共同奋斗,努力实现理想和壮志的故事。全剧呈现出一幅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的壮美图景。

这部剧宛如一面多棱镜,反映了内蒙古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变迁,从传统的草原游牧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多元的社会形态。曾经,在广袤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与自然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节奏随着季节和牲畜的需求而律动。而随着时代的脉动,现代化的元素如同涓涓细流,渐渐融入这片土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奏响一曲和谐的发展乐章。

“为了还原时代感,我们对美术造型提出了包浆的要求。”康洪雷介绍,整部戏在美术指导王绍林、张然的指导下,无论是蒙古包、马鞍、黑板报……每一个景、每一套服装、每一个造型都是用包浆的态度和艺术要求做出来的。

该剧不仅呈现了内蒙古的变革历程,更深度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及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创作这部剧,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康洪雷说,剧中知青带着梦想与热血奔赴内蒙古,他们与当地人民同甘共苦,面对草原上的干旱、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家园……

剧中,当夕阳洒在金色的草原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艺人坐在蒙古包前缓缓拉起马头琴,悠扬的旋律如同草原上的风,轻轻拂过观众的心间;长调歌手那高亢而空灵的歌声,如同翱翔在蓝天的苍鹰,带着对草原无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在天地间回荡……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北疆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内蒙古人民的情感与记忆。

该剧,为观众奉上了具有文化内涵的视听体验。来自北京的观众李女士激动地说:“看了这部剧,我才真正领略到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前只是听说过内蒙古的一些文化符号,现在感觉那些文化就像活的一样,在眼前跳动。”“这部剧里各民族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太感人了,就像一家人一样,这让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呼和浩特市民石先生说。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以精湛的制作、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同时也点燃了内蒙古影视创作者的热情,激励更多的创作者深入挖掘内蒙古的文化宝藏,用镜头展现内蒙古的独特魅力。

“该剧将半个多世纪中国大陆的历史置于祖国南方到北方的空间跨度中,既涉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又体现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变化。康洪雷导演坚定不移‘接地气’的创作原则也同时展现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内蒙古文史馆馆员李树榕表示。

回望历史长河,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电视剧《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正是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亲如一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实写照。该剧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内蒙古变革历程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影视创作中成功体现的肯定,更是对北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有力推动,同时也为内蒙古影视剧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于欣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