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6月5日举行的“十年同行·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主题研讨活动获悉,2023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提升。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一,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完善协作机制,深化协同内容,拓展协同领域,共同签署实施“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执法和应急联动等方面建立了10余项生态环保协同机制,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

北京城市副中心铺展生态画卷,书写绿色未来。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刁琳琳介绍,十年来,京津冀深入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协作机制已形成,包括潮白河、永定河在内的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京津风沙源治理、水源涵养林等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明显,三地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表示,与2013年相比,2023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下降均达到六成左右;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三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接下来京津冀三地将继续加强携手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京津冀,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为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提供了关键支持,天津联合河北发布了14个生态环境治理的应用场景。”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郝福俊说,“下一步将做好京津冀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顶层设计,完善跨区域、跨行业数据安全共享长效机制,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数智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应用,同时加强三地数智化技能人才交流培训,携手培养美丽中国数智化复合型人才。”

雄安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用图表展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白洋淀流域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我们针对白洋淀实际情况,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实施了清淤、百淀连通等五大工程。我们将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走深走实,加强区域应急联动、数据信息共享等,创新环保管理模式和方法,深化白洋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共同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说。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继续坚持“一盘棋”统筹、“一股劲”发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努力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山川、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一系列示范样板,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京津冀建设取得新进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