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毛主席总是能够用他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面临的困境,他的诗作更是在那段时期成为激励全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一种武器,他的名作《沁园春·雪》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篇。
那么,这首词创作于何时?为何一经问世,就被传为经典,以至于有人说,《沁园春·雪》是近代词坛第一名作。
《沁园春·雪》的问世
《沁园春·雪》创作于长征刚刚结束,红军主力到达陕北的1936年,当时,虽然我军经过长达一年的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红军的野心,但我军部队减员严重,陕北根据地面临着极为困难的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以诗人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写下了这首在日后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在诗中,毛主席以他对中国历史深刻的了解,对那些在历史上曾经粉墨登场的帝王将相逐一加以点评: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在主席眼中,固然都曾对历史的发展有所贡献,但那都是过往的荣光,在诗词的结尾处,毛主席表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谓大气磅礴。
自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曾经“天朝上国”的迷梦被西方殖民者的炮声打破,往日的盛世景象不复存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这艘古老的船摇摇晃晃,不知何时翻覆。
于是,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并审视自己曾经所信奉的文化。
这种反思在到诗词层面的体现是,从“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兴起,诗词不再以传统的平仄为标准,而是力求新颖,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却不拘泥这一形式,这也许是《沁园春·雪》在创作之初未曾发表的原因之一。
此外,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军领导人大肆污蔑,对根据地进行严格的封锁,加上毛主席自身的谦虚,种种原因都导致《沁园春·雪》在刚写出来的时候,并未被大家注意到。
时隔多年,轰动于世
1945年,全民族抗战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国共两党为了决定今后中国的命运,在重庆举行谈判,毛主席力排众议,亲自前往重庆,与各方人士共商国事,这其中,就有他的朋友,也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的柳亚子先生。
诗人相会,除去讨论时局,自然免不了一番唱和,柳亚子把他抄录的《长征》送给毛主席,希望他能够修改其中抄错的地方。而作为回礼,毛主席则把《沁园春·雪》交给了柳亚子先生,请他欣赏。
柳亚子读罢诗稿,拍案叫绝。他当即和词一首,并把他自己的和词与毛主席的原稿一起,送给了新华日报,希望报社给予发表。
报社的负责同志犯了难,因为在这之前,新华日报从来没有刊登过毛主席的诗词,他们找到了周恩来,请示处置办法。
周恩来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决定先在报社上发表柳亚子的和词,至于主席的原作,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发表。
哪曾想,读者读完和词,纷纷要求尽快发表原作,恰巧在此时,柳亚子先生举办了画展,也许是因为太过喜爱这首《沁园春·雪》,柳亚子先生在画展中,对世人展出了主席的手稿。
在埋没了九年之后,《沁园春·雪》终于以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见天日。
消息传出,重庆沸腾了,不少人都争相传颂主席的诗句,柳亚子见状,不无感慨地说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
结语
据说当时国民党蒋介石的也读到这首词,他把手下的人召集起来,希望他们能写出一首能与之匹敌的词来,可惜,这些人的作品都只是一个空壳,无论是立意的深度还是其中的内涵都难以同毛主席相比,而事实上,这恰恰是《沁园春·雪》的魅力所在。
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王史,歌颂的都是帝王将相,就以毛主席词中评论的几位帝王为例,他们的成功都是以牺牲底层人民的幸福换来,历代的文人骚客在歌颂盛世的同时,对于底层劳苦大众的却是另外一种态度。蒋介石和他的属下出于统治阶级的需求,对于主席的立意理解不深,他们写不出来像《沁园春·雪》那样的文章,也就不足为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不仅诗词写得好,而且在政治,军事,书法等领域都是专家。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新中国成立的主要功臣,是我们敬爱的主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