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得出来,这位老兄和明宣宗朱瞻基是兄弟关系。 没错,他们不仅是兄弟,还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都是张皇后所生。 之所以称朱瞻墡为最牛皇叔,主要就是因为他曾经至少2次接近最高权力,差点儿就登基称帝了!可关键时刻,他又能及时刹住车。

第一次,朱瞻墡和朱瞻基同时监国。 明成祖朱棣死后,把大位传给了自己的大胖小子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样样都好,可就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太胖了! 胖到什么程度呢?重达300多斤,走路都需要两个人搀着才行。就这身体,压根就撑不了多久,因此明仁宗朱高炽的俩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就等着哥哥咽气了! 可朱高炽偏偏不信邪,他非要把都城从北京迁回南京去,还让自己的太子朱瞻基亲自到南京去收拾收拾,顺便负责监国重任。 好家伙,不得不说,朱高炽的心真大啊!你自己啥身体,自己不清楚吗?果不其然,明仁宗在位仅仅8个多月就驾崩了! 这下完犊子了!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可以说当时的大明朝乱成了一团。

这个时候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随时都有可能北上夺位。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太后宣布,让朱瞻墡暂时监国。 很多人对监国的概念不太了解,这玩意儿就是预备皇帝。只要监国期间,干活卖力,过了预备期就是正式皇帝了! 朱瞻墡作为明仁宗朱高炽的嫡子,自然也有皇位继承权,如今又充当了监国重任,那登基称帝的概率,可以说实在是太高了! 此时,天下除了两位野心勃勃的王爷外,还同时出现了两个监国!岂不是要乱了套了? 不过朝廷也留了后手,朱瞻墡这次监国行为,那是秘密进行的。让局部有限的实权人物知道,国有储君,不会大乱!只要核心成员稳住了,那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等到朱瞻基回来以后,朱瞻墡就主动辞职不干了,等于领了1张监国体验卡而已。朱瞻墡本人也很知趣,立马就放弃了这张体验卡。明宣宗朱瞻基,自然也就不会跟自己的亲弟弟计较了。

第二次,朱瞻墡差点儿给明英宗朱祁镇善后。 明宣宗朱瞻基,那也是个顶呱呱的好皇帝。只可惜,这位老兄由于业余活动过多,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累垮了,他在位10年就去世了,年仅38岁。 朱瞻基去世以后,只留下了2个儿子。一个是孙皇后所生的嫡子朱祁镇,还有一个则是庶出的朱祁钰。 自然是嫡子朱祁镇继位,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长大以后,喜欢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之战中,损失了20多万明朝主力,自己还被瓦剌人给抓走了! 这事儿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直接导致大明王朝有迁都的必要。 在这个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由于兵部尚书邝埜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人给剁了,因此这个时候于谦在兵部当家做主。 于谦抛出了一个观点:谁提议迁都,就杀谁的头! 这话一出,吓得一帮人缩起了脑袋,不敢再说话了。

此后于谦建议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立为天子,而不少人则认为应该将襄王朱瞻墡立为天子,因为朱瞻墡不仅老成持重,而且还是明宣宗的胞弟。 这事儿摆在了孙太后跟前,让她做最后的决断。 不等孙太后下决定,朱瞻墡早就已经跑到京城来,一个劲儿地推辞,并且表示:要不咱们还是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让朱祁钰监国好了! 孙太后最终认可了这一方案,改立朱祁钰为帝,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这么一来将来的皇位,还在自己的孙子手里。 况且,朱祁钰毕竟是庶出,将来把皇位抢回来,稍微容易一点。而朱瞻墡可是根正苗红的嫡出,继承权太强,又是朱祁镇的叔叔,将来想夺位?没门! 当然了,该做的工作,朱瞻墡是一样没少做,但是让他监国,他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这就是朱瞻墡厉害的地方。

朱祁镇为何十分尊敬自己的这个叔叔? 1年以后,朱祁镇被瓦剌人给放了回来。可朱祁钰此时已经把龙椅焐热乎了,他是不可能下岗的。要下岗的,只有朱祁镇。因此朱祁钰将朱祁镇安置在了南宫。 毕竟是亲叔叔,朱瞻墡对朱祁镇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他提议让朱祁钰监国,可同时他也给朱祁钰下了一道紧箍咒,让他每天早晚都要向朱祁镇请安,而且还得带领百官们一起去。 这事儿无形中等于救了朱祁镇一命,毕竟有叔叔朱瞻墡的叮嘱,由此可见,朱祁镇的安危,是当时宗室内部都盯着的一件事。 如果朱祁镇出了什么意外,这事儿还真有可能全都赖在朱祁钰身上。因此朱祁钰虽然对朱祁镇的存在感到烦恼,却在此后7年里,没有动过朱祁镇一分一毫。 等到夺门之变以后,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 一开始他对叔叔朱瞻墡还有点儿疑心,认为当年他也觊觎皇位。可后来看了朱瞻墡的推辞奏疏后,朱祁镇这才开怀大笑起来。 再加上朱瞻墡曾经让朱祁钰善待朱祁镇,这使得朱祁镇更加感动,对自己的这位叔叔,自然也就与众不同了。

总结:有明一代,为数不多敢说话的王爷。 说老实话,明朝的王爷,自从朱棣夺位以后,基本就是个小吉祥物了。这帮人不仅没有权力,而且没有自由,除了吃喝玩乐生孩子外,什么乐趣都没有。 唯独朱瞻墡是个例外,他不仅可以随时进京,而且能多次向皇帝提出自己的建议。好家伙,藩王干政?这在明朝可是重罪。 但是人家朱瞻墡不仅这么做了,而且还安然无恙。明英宗朱祁镇对这个叔叔,别提多恭敬了。而朱瞻墡也很有分寸,他从来不超越君臣礼仪,始终以臣子自居,这或许就是他的求生之道吧! 参考资料:《明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