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广招天下人心,用人不论出身,只讲能力。 而项羽的用人标准是:只以“一己之好恶”用人。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却正是为项羽所不屑与之为伍的。 就是这种先入为主的反感,使得韩信再有才能,项羽也决不会用正眼去瞧他一眼。 所以,韩信在项羽军中只是个站岗的执戟郎中。想再往上爬一步,比登天还难! 如果韩信一直追随项羽,那么任他有屠龙之术,也必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谓“出头之日”那想都别想!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项羽瞧不上韩信。 而韩信也同样瞧不上项羽。拜将之前,韩信为刘邦全面分析了项羽的性格缺陷。

韩信是这样说的: 项王震怒时,咆哮声如雷,能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这“力拔山兮气盖世”,真不是虚的。 然而其之为人却全是婆婆妈妈,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项王平时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见到军中有伤病士卒,常心疼的流泪,会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 但是,他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 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项羽又不舍得了:往往把早已刻好的官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还舍不得下发给该当受封赏的将士。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妇人之仁。也是后世所谓:典型的“捡芝麻而失西瓜”。 所以,有能力的壮士英雄在项羽麾下,除非能成为项羽的亲信,否则想凭能力与军功出人头地,基本是:门都没有! 然后,天下英雄纷纷舍项羽而往投“任人唯才”的刘邦,韩信就是最典型的活例子。 楚国老贵族出身的项氏叔侄,根本就用正眼看过韩信这种声名狼藉的破落户子弟。

熟习兵法武艺的韩信,为何甘受胯下之辱? 因为天下未乱,秦法森严,杀人必偿命。 有纵横万里之志的韩信,决不甘心把自己的命运葬送在与市井之徒私斗之中。所以,才忍辱负重。 待到烽烟四起,项梁举义反秦。 满腔热血的韩信带剑往投楚军,期望能一展抱负。 但是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入伍后,韩信只获得了一个小军官的职位。 古代军队与现在一样,同样要调查一下新入伍之人的过往经历。 而韩信“胯下之辱”故事,也是瞒不了的。素以勇猛自居的项氏叔侄,理所当然的就把韩信计划入了懦夫行列中。 这样,自然也不会关注韩信的才能。 而一肚子兵法韬略的韩信,想必也是曾向项梁进献过军略的。结果,估计项梁看也没有看。 项梁兵败阵亡,韩信所在的队伍就归入了项羽麾下。 而可怜的小军官韩信,经几年岁月磋跎下来,仍然是个空有本事却无法施展的小军官。 所以,逃亡是必然的! 韩信是个爱发牢骚的人,如果他追随项羽到底,会怎么样?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是如下的结局: 由于项羽刚愎自用,昏招迭出。韩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屡次向项羽献策、结果被项羽置之不理,或换来一通训斥; 然后怀才不遇的韩信发了几句狂妄的牢骚,再次惹毛了项羽;霸王一怒之下,用军棍结果了韩信。这个下场,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历史轮回,有时很快。 正是在项羽军中数年默默无闻的韩信,最后横扫六国,用十面埋伏要了项羽的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