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到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0亿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当月,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生效,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半年多来,微短剧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诸多变化,多部违规微短剧下架,免费模式将微短剧的受众范围扩大,抵制“无序扩张”和呼吁“微短剧+”的声音并行不悖。那么微短剧精品之路如何走得更远?
大浪淘沙
“微短剧精品化的首要前提,是剧本内容的精品化。”微短剧《秋蝉》编剧王菲菲说。
微短剧产业曾“一路狂飙”,《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8月,小程序和APP平台共上线微短剧22615部。高速增长的同时,泥沙俱下的问题一度凸显,薄弱剧情里,不乏制造对立、贩卖焦虑、地域歧视等错误观念,更有甚者,用色情暴力元素强化刺激,用低俗恶俗情节博取流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董昕表示,对微短剧采取“推动繁荣发展为主,放水养鱼”的出发点,给予更多发展空间。但针对粗制滥造等问题的监管不断收紧,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治理,发布多份管理提示、工作提示。按照要求,现在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审核,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由省级广电部门审核,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平台负责把关,并定期进行信息备案。
“建立好游戏规则是必要的,微短剧的审核时间也不长。”王菲菲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微短剧剧本转向“内容为王”,同时还要从行业内部发力,“微短剧更看重中间制作和后期推广,剧本投入占比不到10%,一些剧本甚至是抄袭、AI创作、即兴创作。如果想出精品,剧本投入占比应该上涨”。
由于微短剧在内容呈现上具有“短平快”的特征,这就要求编剧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人物、展现冲突、设置悬念。“既要会下‘钩子’设置亮点,连续吸引观众,满足情绪消费需求,又要在小体量里体现大主题,引发深层次思考,确保精神体验。”王菲菲说。
精品化还意味着在内容上摒弃同质化。微短剧生产制作进度快,一种类型的剧火了,各家团队就蜂拥而上,相似剧情扎堆出现。“这样的市场行为难以避免,但微短剧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最后只有立得住的作品才能留下。”在王菲菲看来,长剧参与方多,统一意见相对复杂,微短剧团队构成相对简单,投入少、试错成本低,能够灵活选择题材和叙事方式,更应该花时间去尝试创新和体现差异化。
降本增效
经过数年发展,微短剧已经形成分工明确、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比如上游的出品方、承制方,中游的平台方、分销方,下游的广告方、传播方。精品化倒逼编剧推陈出新,也要求拍摄制作团队更新制播逻辑。
总体来看,与电影电视剧相比,微短剧演员片酬、服装道具、场地租赁、后期制作标准较低,几十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就可以完成一整部作品。在精品制作指挥棒下,生产方如何平衡好投入与回报?
“我们的主创人员都是电影人,对后期的要求都是按照电影标准执行的,但预算只有微短剧的标准。”微短剧《金猪玉叶》监制易小星说,为了节省拍摄时间成本,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对演员体力是很大的考验,导演也一直站在摄影师背后指导镜头”。
“是一场愉快的冒险,冒险中一定会付出非常多的汗水。”易小星这样形容。在他看来,微短剧已经进入2.0时代,要吸取传统电视剧、影视剧的制作方法,呈现完整的剧情、主题和人物关系,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尽力靠近一个电影工业制造出来的产品。
短剧在精品化过程中,短视频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链接受众,一方面有义务对平台上的内容把关负责,另一方面对观众、市场的反馈最为灵敏,可以向创作方提供引导。更重要的是,在平台帮助下,创作团队的投流成本大大降低。
《金猪玉叶》是抖音短剧“辰星计划”的作品之一,这一计划自2023年12月启动,对微短剧创作方进行资金和流量扶持。相关业务负责人钱立立说,计划分为联合出品和联合运营两种模式,前者是以现金投资的方式与制作方合作,参与选题立意、剧本创作、内容制作、账号运营全流程,后者是由创作方负责微短剧开发制作,抖音提供流量扶持。
“是否进行合作,我们内部有一套标准,核心就是精品程度。”钱立立说,截至2024年12月11日,抖音出品的精品短剧已上线75部,其中播放量过亿的剧目超过45%。
一部微短剧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曝光度。在王菲菲看来,如果能获得平台扶持,创作方将有更多机会、用更低成本去做创新,也能与受众更直接地对话,通过弹幕、评论等了解观众好恶,及时改进作品。
相互赋能
盈利模式的改变是微短剧精品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微短剧盈利来源主要包括广告营销和付费观看两种,并以付费模式为主流。而如今,以广告营销为主的免费模式逐渐展现出潜力,相关平台成为许多微短剧的首发渠道。走向精品化,免费模式是利是弊?
红果短剧是2023年上线的免费看剧平台,在红果短剧版权合作负责人袁子超看来,自然流量+广告变现的模式更注重点击率、完播率、播放时长等,更考验内容本身,促使微短剧精品化和多元化发展,将选择权交给观众,让内容决定市场。
《重回永乐大典》是红果短剧、央视频、国家图书馆合作推出的微短剧,观众可以免费观看,但拍摄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并不低,除了要深入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还需要古籍修复师全程指导,好在市场反应较好,播出一个月就积累了近2000万次的播放量。红果平台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表现较好的优质短剧,成本虽不到百万元,但在红果平台上能获得数百万元的收入。
“免费模式重新定位了内容版权方、平台方等角色,核心角色会从平台方转为内容版权方,具有内容生产力的机构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和话语权。”袁子超说。
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的精品化也给其他行业带来“加持”。文旅和微短剧“牵手”是热门选择,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后,从政策层面引导了行业风向,推动一批取景地随着微短剧的热播而“出圈”。
《南辕北辙的我们》入选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名单,片中选取了西安城墙、大雁塔、西影电影园区等标志性景观作为取景点,被网友笑评为西安旅游宣传片,吸引了一批游客去同款景点“打卡”,成功赋能文旅发展。
据了解,“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发布162部推荐剧目,涵盖非遗文化、国家文化公园、城市文明、景区与生态文明等多个方向。可以预见,精品微短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还将进一步爆发,价值链条将进一步延伸。
微短剧市场依然有很多不确定性,可喜的是,精品化成为更多从业者的自觉——内容在创新、细分,更能满足差异化用户的多元需求;制作专业度在提升,影视公司、平台“入场”后工业化趋势更加明显;生态更加丰富,与文旅、演出、游戏等不同赛道相互赋能。“观众的审美在不断提升,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更加强烈,微短剧精品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是一定的。”王菲菲说。(作者:曾诗阳 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