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语导演中,姜文是个特殊的奇才。他的产量不算高,做导演三十年只拍了七部电影,但部部独树一帜,呈现出大开大合、如狂想曲般的昂扬之意。
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形容,就是 “ 有一种经济上行的美 ” 。
姜文其人,及其电影浑然一体,生猛泼辣,饱含生命力,让人摸不清看不透。《让子弹飞》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作品,至今源源不断衍生着网友的二创和解读,以至于诞生了 “ 让学 ” 这门学问。新片《你行!你上!》的故事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不过透过郎氏父子的经历,仍能看到浓重的姜文作者印记和他对这个时代的看法。
郎朗在德日美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站到了钢琴艺术家的巅峰,今日中国也正在相似的语境中崛起。 “Be famous” 的雄心不必羞于启齿,去除杂念,干就完了。
作为中国电影界最具作者性的导演之一 ,他的七部电影全部是编、导、演一体,高度风格化的创作。
姜文喜欢读文学和历史,他的电影绝大部分都有原著打底。 1991 年,本是演员的姜文读了王朔的《动物凶猛》,激动到彻夜难眠,从此导演生涯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之后的《鬼子来了》改编自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作家叶弥的小说《天鹅绒》,《让子弹飞》改编自作家马识途的《夜谭十记》,《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
正在上映的《你行!你上!》改编自郎朗的传记,但是看完电影就知道,这本书乃至郎国任、郎朗父子的真实经历只是姜文看中的一个壳,里面装的仍是原汁原味的姜文故事。他始终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他会用极致的视听手法、场景、道具、表演,对一个时代进行解构。看似讲的是发生在人物个体身上的荒诞经历,实则是在描摹时代风貌和人性复杂。
姜文之前的电影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北洋乱世,《你行!你上!》是最贴近当下的一部,主人公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部电影并不是 “ 郎朗传 ” ,而是像姜文自己形容过的那样,是从矿石里提炼出了铀,姜文提炼的 “ 铀 ” 和观众看到的 “ 铀 ” 会碰撞、爆炸,共同成为一部作品。
姜文说《你行!你上!》讲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人要 “ 去除杂念 ” 。
随着郎朗的成名,其父郎国任的虎父式教育方式渐渐被人了解,引发了讨论和争议。《你行!你上!》里有三个小演员饰演不同时期的郎朗,郎国任则始终由姜文自己饰演,这个既有慈父的牺牲奉献精神,又有暴君的专横压榨行径的角色,才是全片的戏眼所在。
电影里,郎国任认定郎朗是天才,便在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稳定的情况下,毅然辞掉了体制内警察的铁饭碗,顶着被人看不起的压力吃起了软饭,独自一人陪伴儿子赴京学琴,为他铺设上升通道。孤注一掷、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郎朗成功的背后是全家人的牺牲:郎朗牺牲了童年,家长牺牲了事业。
郎国任可以为郎朗倾尽所有,是郎朗追梦路上的好搭档,是坚实的后盾,但为了铸就郎朗的成功,他展现出颇高的掌控欲和压力感,也时常使父子关系剑拔弩张。 他的野心,他的执念,与他的一腔父爱杂糅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极致而又充满戏剧张力的角色。
姜文把这个双刃剑、多面性的 “ 疯子 ” 角色演绎得很生动。这个角色身上有姜文电影男主角 ——
马小军、马大三、唐雨林、张牧之、马走日、蓝青峰身上惯有的气质, 有当英雄、扬名天下的欲望 (只不过这次是郎国任把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替他完成曾经的音乐家梦,电影原本的片名也是《英雄出少年》), 有豪放浪漫、快意恩仇的侠客风范,是行走的荷尔蒙 。
而到了今天,能看出姜文也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新的反思和诠释。
他刻画郎国任,但又不单纯地站在他的立场上。当郎国任举着 DV 几十年,终于拍下儿子要 “be famous” 的时刻时,郎朗却对着镜头道出了感谢母亲。片尾重现郎国任和周秀兰产检完开摩托回家的片段,台词也从 “ 咱儿子是个钢琴家 ” 变成了儿子像妈妈。
表面上讲的是名人励志故事,实际却是对天才叙事的反思。 姜文说《你行!你上!》带入了自己和儿子的经历,这部也的确在姜文的作品序列中多了一抹温柔的色彩。
《你行!你上!》,还是四字片名,但是中间这两个叹号加得必不可少。它不是互联网语境中嘲讽的 “you can you up” ,而是坚定地告诉你,你行的,你得上。
“ 天花板上头是啥?再往上呢? ” 郎国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在长期被西方占据话语权的钢琴艺术界,郎朗横空出世了。
姜文的电影,想不被解读是很难的。电影里的郎朗从小起就不只是郎国任的儿子,而是沈阳警察的儿子,是丰台的儿子,是中国的儿子。他在东北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启蒙教育,经历过穿着红裙子、年轻洋气的班主任,在名叫 “ 欧亚 ” 的老师的严厉敲打下青出于蓝、取而代之,靠一个长得像爱因斯坦的老师跻身国际,在德日俄的夹击中胜出。郎朗成功了, “ 总设计师 ” 郎父却病倒了,电影停留在一个耐人寻味的开放式结局上。
“ 跟着爹只能成为爹,跟着大师才能成为大师。 ”
《让子弹飞》里讲 “ 站着挣钱 ” ,《一步之遥》花钱买面子,姜文始终痴迷于对权力游戏的拆解。
《你行!你上!》里,也始终张扬着一股自信的姿态,奏响了新的全球化寓言。儿时的郎朗看中老师,说的就不是 “ 这老师要我了 ” ,而是 “ 这老师我要了! ” 美国经纪人让郎父赔钱,郎父说美国人全世界到处欠钱。
不得不说,在呈现不同势力的对撞上,姜文这次的视听设计极为出色,堪称一场浓墨重彩的音乐 + 视觉盛宴。
他让演员在塔吊上纵情弹奏《黄河钢琴协奏曲》,四周围观的宿舍窗口如赛博朋克都市般魔幻;克鲁兹音乐学院磨练和考核琴技的方式是 “ 打擂台 ” ,双方有来有回,台下群情激昂,这何尝不是钢琴家的武林大会?
北京胡同大院子弟、话剧演员出身的姜文依旧有高辨识度的台词和表演风格,片中一众知名演员都被带入到姜文的表演维度上,充满戏剧张力。大量排比句、黑色幽默包袱、快节奏的对话剪辑,有种加特林开火式的爽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得酣畅淋漓。
再荒诞离谱的细节,放到姜文的电影里好像也合理了,令人忍不住拍掌称快。郎国任戴墨镜错看了调情的颜色,用唱《一无所有》的乐队的录音棚拆下来的东西当隔音材料,用韭菜盒子打发半夜被琴声逼疯的学生邻居,弹错音符的学生用夸张的跳水姿势跳入 “ 上帝的小便池 ” ,郎朗用上了跟 “ 二叔 ” 学来的大翻滚抢到了 17 岁扬名全球的机会 …… 这些奇奇怪怪、脑洞大开的段落,是只有姜文才能带给影迷的绚丽多彩的梦。
在这个电影创作趋于保守、行业更偏向于打安全牌的阶段,好在还有姜文,依然在不安分地躁动。
今年距离《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刚好三十年了,希望创作者们都能守住初心, 期待能有更多导演走到 “ 天花板上面的地方 ”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