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实习生陈芷欣 广州报道

“为什么今天我们在这里谈产学研融合?我们不是在直接创造生产力,我们是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5月16日,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作新质生产力专题报告时表示。

5月16日,“智聚黄埔,智惠湾区—产教融合合作协议签约、园区启动仪式暨新质生产力报告会”(以下简称报告会)在研究院举行。进入2024年,新质生产力无疑成为财经领域热词“Top 1”,围绕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的讨论也在多个行业持续发酵......而在黄埔举行的这场报告会上,人才成为焦点。

报告会现场,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与21家湾区优质企业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同期,中央财经大学大湾区科技园、中央财经大学大湾区科技金融产业园两个孵化载体也正式揭牌,4家企业现场签署园区入驻意向协议、10家企业签署园区平台服务协议。

为何聚焦人才?刘锋表示,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它不应是传统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人力、资本、物资、技术、数据等全要素资源的深层次提升和优化。在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劳动者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高素质劳动力。近年来外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内部产业转型的不断加速都让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高水平人才的渴求愈加迫切。

“2023年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超4300亿元,7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经开区第一,拥有院士项目121个、高层次人才1475名。未来希望研究院进一步聚焦区域行业战略需求,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园和科技金融产业园建设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报告会现场,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海鸥直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也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提出了更高期待。

报告会现场,中央财经大学产教融合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业界导师和中央财经大学大湾区科技园、科技金融产业园第一批企业成长导师聘任仪式也同步举行,共有23位业界导师和8位企业成长导师受聘。

“如同索罗斯所强调的,金融市场的本质是不稳定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培养能够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风险中把握机遇的金融人才。”业界导师代表,中国银河证券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史楠表示,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接触真实金融市场的机会,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多具备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优秀金融人才。

从单向人才输送到双向校企合作,再到强调人才、资本、技术有机结合的产业孵化载体,在研究院这间不大的报告厅内,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探索正走向新的阶段。

“科技园、科技金融产业园的启动落地,不仅是研究院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研究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研究院将不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与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财经黄埔’高地相结合,打造具有研究院特色、中财大品质的新质生产力。”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勇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