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资深的财经媒体人,她从专业财经媒体的领导者,转型到大型金融机构的业务负责人;她从多方位的视角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从蹒跚起步到稳健前行的发展历程;她也全面见证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从创建到蓬勃发展的二十多年探索历程。她就是中信建投(601066.SH)董事总经理、机构委委员李斌。
1997年,李斌进入《上海证券报》工作,从一线记者做到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之后,她转型到中信建投证券任职,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曾负责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以及股权融资项目,包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可转债发行以及企业上市前融资等业务。后带领创建公司机构委和机构部,担任公司机构委委员,负责机构业务。
近日,李斌在接受《中国基金报》专访时表示,无论是财经媒体还是金融机构,作为财经专业人士,都有发挥金融向善的作用和使命。而在金融机构作为专业人士,她更深刻意识到帮助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意义。
见证与推动中国资管业发展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1998年3月27日,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第一批公募基金,开启了中国公募基金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资深财经媒体人士,李斌一直近距离关注和深入报道基金行业的发展。2004年,她带着报社的专业团队,在行业首次策划组织和推出了公募基金年度产品和公司评选活动,形成了一套客观评价基金公司业绩回报和规范运作的价值体系,起到了监督了基金公司规范运作,推动基金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成为财经媒体和基金行业的风向标。
随后几年,李斌又先后组织推出了信托业、私募基金、股权投资、财富管理等行业的系列年度评选活动,从产品到公司进行全方位客观评价。“那个大时代,正好是公募基金、信托业、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和银行保险这些行业大发展的时期,作为财经媒体评选活动的开创者,我非常有幸见证并积极参与了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与资本市场建设互相成就。”回忆起在媒体的岁月,李斌不时感慨。时至今日,她主推的这些评选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已分别成为一年一度的行业评价盛会。
到了金融机构任职以后,李斌很快就参与了中信建投公司机构委和机构部的创建,与金融机构开始更紧密和全方位业务合作,对资产管理行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经过这几年的开拓,中信建投机构业务已经成为所有获批三十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主经纪商,深入服务银行理财子业务。对所有公募基金、信托、私募基金评价跟踪,负责公募、信托、私募产品的引进上架,并与公司经管委一起推动落实产品发行。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信建投证券与137家基金公司全面合作代销超万余只产品,代销数量位列银行及券商行业第一。2023年引进公募基金1414只,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规模849亿元。据李斌介绍,机构部有三个专业团队,专门负责公募、私募、信托等产品引进,与公司经管委共同推动产品发行。此外,为更好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信建投证券于2018年末在上海设立专门机构业务团队。经过几年来的开拓与耕耘,截至目前,公司的机构业务已发展成为上海地区以及全国获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主经纪商服务商,成为上海地区理财资管机构的紧密战略合作伙伴。
回首这些成绩,李斌表示,券商机构业务每家内部搭建的架构不一样,但以机构客户为核心,围绕服务于机构客户打造综合机构业务服务能力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中信建投对机构业务的推动,就是立足于积极服务于市场各大金融机构主体的发展,立足于对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
资管和财富管理行业不断走向成熟
李斌坦言,2023年随着金融监管改革深化推进,全面净值化的资产管理行业直面各类资产波动所带来的挑战。各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首先经历了2022年末的债市波动的冲击,经受了“赎回潮”的影响,2023年初规模增速大幅回落。2023年经过一年的调整和发展,行业逐步走稳。从产品刚兑到产品净值化,无论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是投资者,这一调整都很不容易。据李斌估计,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将有望恢复至28万亿元。
面对巨变的行业环境,李斌认为,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是更多青睐于固收债券投资,整体规模大,比较稳健,权益型投资则需要一个过程。这几年随着股市低迷和一些非法运作的理财产品“暴雷”,更多的老百姓也越来越接受稳健的理财产品,对固收债券理财产品更愿意接受,这也是一个趋势。
2023年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第25年。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万亿元。尤其是ETF产品取得迅猛发展,各类特色ETF产品投资能力开始显现。截至2023年末,两市ETF基金接近900只,规模超过2万亿元。
“这么多年对资本市场的观察和感受,特别是对公私募基金和信托投资有着比较深入了解,对这三个资管行业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认为,老百姓投资理财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李斌表示,中国股市最早是每个人都直接进场自己炒股票,大部分散户是以亏损出局离场。随着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容量越来越大,个人散户的投资能力越来越受限,开始越来越接受公募基金这一资产管理方式。过去十年间,伴随着中国一些行业的迅猛发展,具有行业属性的基金,比如消费、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基金不同程度受到追捧。这几年随着国家对一些产业政策的调整,一些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股市表现出震荡下行,主题基金、行业基金等主动型基金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基金大幅度调整,投资者很受伤。
李斌特别指出,过去一年,ETF这种指数型基金开启了爆发式增长,投资人对这种被动指数型基金非常青睐。特别是由于美股股票市场去年走出一波牛市行情,带动国内的跨境指数ETF普遍上涨。“可能很多散户投资者还没有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对ETF产品还不够了解。而机构投资者已成为ETF的主力,机构投资者持有债券型ETF的比例达到90%,持有商品型、增强指数型和股票型的比例均过半。”她指出,对接国际资本市场,2023年美国市场ETF规模大幅增长25%,ETF行业资产规模达到8.12万亿美元,引领全球资本市场。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一个容量规模足够大的资本市场,被动投资将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希望投资者可以更多关注。
创造社会价值 无负使命责任
“人的一生一定要做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在我们做财经媒体那个时代,媒体人都很有新闻理想和追求。在财经媒体那么多年,我们确实是一直在坚持和追求我们的新闻理想。”从新闻理想谈到金融强国的新理想,李斌有些激动,她谈到了从对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推动,到对一系列造假上市公司的监督批评;谈到了从对浦东改革开放的献言献策,到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积极参与;谈到了从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不断完善的鼓与呼,到对基金、信托、银行、保险、私募等市场金融机构发展的鼎力支持。
“二十年确实做了一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财经媒体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市场的建设者与推动者,是我作为财经媒体人的定位,也是我的职责与使命。”李斌表示:“当年我们率先推出‘上海虹口打造财富管理高地’的报道,多年来一直深入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报道,对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和一系列制度建设与完善的积极推动报道,都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在报社奋力拼搏的二十年,轰轰烈烈,很有成就感。当然,也有一些遗憾,比如监管和司法对造假公司的惩罚不够,劣迹公司迟迟不能退出市场,机构投资人还没有更好发挥财富管理的作用等。而这些问题,这几年随着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对顽疾问题进行了重拳治理和解决,很令人欣慰。”
“无论是财经媒体还是金融机构,作为财经专业人士,都有发挥金融向善的作用和使命。”她动情地说,财经媒体人怀有深厚的新闻情怀,铁肩担道义,追求事件真相和新闻理想。金融人士有着为社会创造金融价值的能力和职责,目标方向其实是一致的。
李斌指出,在金融机构作为专业人士,更深刻意识到帮助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意义。金融机构从专业角度,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把握投资方向和推荐合适的产品,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一家机构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准的全方位考评和检验,也是对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和追求为社会创造价值之间的一种平衡,其中有对职业道德和公司文化的定位和要求。
她表示,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还在初级和发展阶段,还需要更好地积淀和努力,才能成为卓越的金融机构。目前公募行业和私募行业已经开始形成了几家行业领袖,在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为投资人创造了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信托业也积淀了几家优秀的公司,这么多年持续稳健发展。未来经过市场的历练和大浪淘沙后,银行理财子公司也会有一批优秀公司脱颖而出。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道路还会曲曲折折,路漫漫,但前途将是光明。
“这也是我们这代金融专业人士的使命和责任。”李斌总结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