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于的后主刘禅的殷殷叮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于蜀汉的鞠躬尽瘁。

刘备去世后,蜀汉的基业动荡,局面也急转直下,纵然诸葛亮六出歧山,数次北伐,为了汉朝一统大业而殚精竭虑,与司马懿数年周旋,最后还是落得病逝五丈原的结局。

于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质疑诸葛亮是否能治国统兵的言 论?其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其“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好像更坐实了大家的传言。

可惜,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并不这么看!

神机妙算:

陈寿评价诸葛亮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对于战略应变方面并不擅长,可是他忘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他立的首功,便是火烧新野,大败夏侯惇十万曹军。

与刘关张三兄弟雪庐相见之时,诸葛亮还是个27岁的年轻人。他自幼家学渊源,氏族中多有子弟为官,他的父亲去世早,他与叔父来到荆州,叔父去世后,他在隆中隐居。

刘备听徐庶介绍其“高卧隆中,颂读诗书,自比有管仲、乐毅之才”,心向往中,于是带着兄弟赶赴隆中,恭恭敬敬的立于雪庐之外,请见诸葛先生,表达自己求贤若渴。

刘备的政治头脑远比关张二人清醒的多,他深知单凭兄弟三人加几个书吏和兵丁,城无一卒,兵不满千,在这个三国乱世局中,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没法比。

与雄据江东的孙策兄弟,更望尘莫及。一个有政治头脑和军事能力的军师,简直是他的当前急需。而关羽和张飞当时并不认为,手无缚鸡之力的诸葛亮,有什么过人之处。

于是诸葛亮用“火烧新野”这场漂亮仗,给关羽和张飞两位开开眼界,曹操率十五万大军计划消灭荆州刘表和江东孙策,途经刘备驻扎的新野时想顺带手一举灭之。

诸葛亮将新野有限的几千兵力,合理布局,利用博望坡的一把大火 ,烧得曹操先锋夏侯惇大败,烧死兵士几万人,大军慌不择路的逃窜中,丢掉粮食辎重无数。

新野一战,诸葛亮在刘备的军中树立了权威,关羽和张飞一改往日对诸葛亮的轻漫,非常郑重的向诸葛亮下拜行礼,诸葛亮因地制宜,随手一计便可保刘备转危为安。

战略长远:

诸葛亮能够打动刘备,让他对自己敬服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向刘备展示自己为汉家王朝打造的完美一统天下的战略规划,这对于刘备而言,简直是久旱逢甘露。

当时刘备处境不要太尴尬,居无定所,还受到曹操追着讨伐。这种处境,别说一统天下,能够在乱世存在下来都不太容易,于是,诸葛亮开始给刘备找个落脚之处。

于是,诸葛亮首先提议联系东吴,来共同抗曹。而东吴也正需要联合更多的力量来震慑曹操,在诸葛亮与东吴名臣鲁肃的斡旋之下,吴蜀

的联盟正式成立。

在吴蜀两国的默契配合下,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操83万大军,一战成名。而刘备也借着联军破曹收了不少红利,不但收复了周边的城池,还以借的名义占了荆州。

有了地盘,自然就方便招兵买马,刘备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此一役,刘备具备了与曹魏和孙吴三国并立的实力,为了进一步扩大势力,诸葛亮又将目光投向益州。

益州牧刘璋为人庸懦,并非守诚的明主,颇让身边属官失望,于是诸葛亮派人秘密与刘璋的属官张松和法正等人联系,里应外合之下,刘璋无奈献城于刘备,蜀汉基业已全。

公元221年5月15日,刘备得知曹丕称帝,建立魏朝的消息,也于成都武担山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封刘禅为太子,任诸葛亮为丞相。

刚刚称帝,诸葛亮大一统计划就发生重大挫折,驻守荆州的关羽,与东吴不睦,东吴趁关羽与曹魏对战,无暇顾及,东吴派吕蒙率兵士白衣渡江,擒杀关羽,占领荆州。

得知兄弟被杀,刘备大怒,不顾诸葛亮的劝阻,率兵攻打东吴,于夷陵双方大战,刘备大败,再加上三弟张飞被身边侍从杀害的消息传来,刘备大悲吐血,一病不起。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扶助幼主刘禅,重新与东吴缓和了关系,着力发展蜀中的生产力,为刘备北伐曹魏,一统中原的计划而准备着。努力在有生之年实现刘备遗愿。

人格魅力

诸葛亮有着让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他身边的人对于他都非常的信赖、亲近。刘备作为诸葛亮之主,对其言听计从,远胜关张二位义弟之上,曾有言“我得先生,如鱼得水”

而经过数十年战火狼烟中建立的知已感情,让刘备在临终托孤时,面对着为自己多年筹谋的老伙伴,诚挚的说:“太子年幼,未来不知如何,若非帝王之才,卿可代之!”

按说,刘备留有此话,后主刘禅对于自己的这位相父,应该非常忌惮才是。但刘禅对于诸葛亮却是敬爱有加,全无猜忌,一切政务均以相父的意见施行。

就连诸葛亮出征北伐,刘禅监国期间,他也全力支持相父,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他写给相父的信中曾说:“宫中诸事,皆按相父所嘱办理,

唯愿相父凯旋早归!”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刘禅仍任按照相父留给他的《出师表》上的建议来任用贤能,治理国家,几十年不变。诸葛亮对刘禅倾尽全力的辅佐,也换来了刘禅尊其如父。

而诸葛亮一贯推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执行政令公平公正,御下严格,他南征少数民数部落时,对其首领孟获“七擒七纵”,让孟获心悦诚服,主动归降。

而对待下属也是如此,他器重马谡,不惜亲自教导,并委以北伐先锋的重任,谁知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还一意孤行,不听劝谏,致蜀军惨败。

诸葛亮虽然不舍爱将丧命,但是马谡罪大恶极,民愤汹汹,不得已诸葛亮只能含泪下旨,将马谡斩杀。马谡在临刑前没有一语为己求情,只是愧悔自己辜负丞相托付。

治国理念:

诸葛亮不但是出色的军事家,他也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深知,一国之祸不在于兵祸,而在于“贪腐”,他辅政的这些年,特别注重竖立廉政典刑,对于贪腐官员从严处置。

他在对外的钧旨中写明“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屋子漏水的道理与治国一致,只有至上而下的严格管理,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利益。

为了能够更好的惩治贪腐,诸葛亮首先用皇家标准来为蜀汉全国举立榜样,对于汉昭烈皇帝刘备的惠陵,从标准到规模,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为后世的葬仪举立标杆。

对于后主刘禅的后宫宫殿的规模,诸葛亮也严格的制定了标准,自帝王到嫔妃都不得破坏,还规定后主的宫中妃嫔的数量不能超过12人,消息一出,整个蜀汉贵族无不暗自谨慎。

蜀汉的版图中,西北部生活着氐、羌两个民族,因这些民族的部落都在蜀汉和曹魏的边界处生活,诸葛亮特别注重与这些民族部落的首领和贵族建立友好的外交。

他深知,少数民族部落一但归顺,不但可以保证蜀汉边境的安稳,对于北伐曹魏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诸葛亮专门派人教他们耕种,将他发明的木牛流马,送给部落运输。

同时,他将少数民族地区重新划分的行政区域,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本地和汉地官员轮流管理。结合少数民族的信仰,派官员对百姓进行教化,近一步增加民众的忠诚度。

若没有诸葛亮周全、完善的治理,面对着强悍的曹魏,还富足的东吴在,蜀汉毫无优势可言,唯一的依仗,只有诸葛亮一人。

最后:

对于诸葛亮,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的崇敬,他说:“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他的治国理念与诸葛亮的治国理念非常相似 ,武力统一,征治腐败,教化异族。

魏蜀吴三国并立,曹魏得占首城,军事、财政实力远超蜀、吴两国;而蜀、吴两国对比,吴国临海,经济实力还要胜蜀汉一筹,没有诸葛亮,蜀汉不可能偏安汉中几十年。

诸葛亮正是凭借着他对于蜀汉几十年兢兢业业辅助幼主,治理蜀汉的名相风采,而被载入史册,同时也成为历史名相的代表人物,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而也是他出神入传的军事谋略,被后世尊奉为“武侯”,他的《出师表》被世人代代铭记,至今广为流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