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学时期,大家就开始学习《百家姓》,这本著作,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姓氏。 不管是多么千奇的姓氏,几乎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么,有没有人的姓氏,是在《百家姓》中找不到的呢?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在我国山东地区,一个偏远的村庄,所有村民全部一个姓。 但奇怪的是,他们的这一姓氏,在《百家姓》中并无记录,后来,人们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村里的人是明朝皇室的后代。 “昃家庄”的由来 在我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有个村庄,叫“昃家庄”,这个村庄的所有村民,全部都姓“昃”。 但奇怪的是,这一姓氏在百家姓中却并无记录,虽然这些年来,国人一直都在不断寻找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失传的姓氏,但却始终没有发现“昃”这个姓氏。 因此,有人推断,“昃”姓出现的时间,应该比较短,后来,人们通过走访当地百姓发现“昃家庄”的人很可能是明朝皇族后裔。

经过翻阅历史资料,大家也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昃氏族谱》中,关于这一方面,有着详细的记录。 在这份族谱中,上面明确说明了,昃姓的祖先龙、昃凤,全部都是明朝朱氏的后裔。 当初因为逃难到了博山县,而到达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古时人们认为,太阳偏西,便为“昃”,因此,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昃”姓。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明朝一直掌握在朱家人的手中。 明朝朱氏的后裔,也就是明朝的皇族后裔,而且,当初朱元璋为了让自己辛苦建立的王朝,不落入他人手中,上任之后,便设立了“分封制”。 他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镇守明朝江山,而根据“昃家庄”的人说,他们的祖先,就是明朝的衡王朱由棷。

那么,为什么当初明朝的皇族后裔,后来却要改姓“昃”呢?其实,这都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逼不得已做出的决定。 改姓“昃”的原因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自从清军入关之后,就一直是满人当政。 当时皇太极建立起清朝之后,第一时间就是稳固朝政,而要想坐稳江山,他首先就要对明朝皇族后裔,进行严厉打击,以防他们再次卷土重来,复兴明朝。 当时,明朝大势已去,很多明朝的皇族后裔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杀,开始进行了大逃亡。 朱由棷作为明朝的衡王自然也是清军追杀的对象,当时,衡王府被抄,衡王被迫开始逃亡。

之后,朱由棷便来到了山东莱芜县境内,为了能够活命,他又被迫将自己原来的“朱”姓,改为了“昃”姓。 这样一来朱由棷就能轻松躲避清军的追捕,既能保全自己的生命,还能为明朝的皇族后裔,绵延子嗣。 后来,几经逃亡,他们又辗转到了博山县,根据“昃家庄”的族谱来看,他们的祖先是龙和昃凤这两个亲兄弟,这也证实了,他们的确是明朝的皇族后裔。 当时,“昃家庄”地处偏僻,十分封闭,这样的封闭环境,也让他们免去了性命之忧。 之后,他们就安心在此居住了下来,即使清军再神通广大,他们也很难联想到“昃”姓与“朱”姓之间的联系。 而且,当时皇太极刚刚上位不久,急于稳定民心,自然不敢对寻常百姓,滥杀无辜,这也让“昃家庄”的人顺利逃过一劫。

虽然起初是为了躲避追杀,不得已改姓“昃”,但后来随着历史变迁,这一姓氏就彻底留了下来。 大家只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昃龙昃凤两兄弟,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明朝“朱”姓的后人。 于是,就这样世代将“昃”姓延续了下来,以至于最后,整个村庄全部都是姓“昃”的人。 铭记亡国教训 明朝的皇族后裔逃亡到“昃家庄”之后,世代开始居住,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便开始在当地开垦荒地,广纳良田,种植农作物。 但因为村庄过于偏僻,当地经济也很难发展起来,所以一开始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越来越稳固,这些原本的明朝后裔,也逐渐放弃了想要复国的心愿,慢慢适应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生存的问题上。 但即便如此,作为明朝的皇族后裔,为了铭记亡国的教训,他们也下定决心,不做清朝之官。 这样的要求,看似是“封闭自守”,但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 皇太极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并对明朝皇族后裔,展开追杀,有种要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被迫开始进行大逃亡,每天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这也让他们身心俱疲,内心对于清朝的仇恨,更加深厚。

所以,即使后来在“昃家庄”安心居住了下来,但他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所遭受过的屈辱。 既然没有能力复国,那就在其他方面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种亡国之痛,所以,最后他们便决定誓不做清朝之官。 对于“昃家庄”的百姓来说,他们世代在此居住,虽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但这样的生活,他们却也心满意足。 明朝皇族后裔的身份,也让他们倍感光荣,内心满满地骄傲。 结语 其实除了“昃”姓之外,还有很多姓氏,在百家姓中没有记录,这都是因为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中,出于某些特定原因,这些姓氏都没有来得及记载,或者一直没有被人们所发现。

“昃”姓的发现,也证明了,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些遗失的姓氏,相信终有一天,中国的《百家姓》,会囊括更多的姓氏,也会找回更多丢失的姓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