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你说什么?你说你是谁?几十年了,你怎么突然就回来了呢?
       1989年,在山东青岛,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将面前白发苍苍的女子抱住。
       这是他的结发妻子,是他几十年没有见过的最亲的人。
       听着妻子的控诉,他心如刀绞,又不知道该怎样回复,能有今日的重逢,他已经觉得是上天对自己的恩赐了。
       他从台湾远道而来,可他的家却不在台湾,如今双脚踏上家乡的土地,他才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
       被他抱住的妻子,同样也是老泪纵横,对眼前的一切还有些难以置信。
       在分别的这些年里,他们夫妻二人都各自经历了什么?重逢以后,他们的结局会是如何?


       独居台湾,神伤心碎
       刚刚参加完战友的婚礼,独自一人回家的曲光镛,走在月光笼罩下的街道上,内心是无限的荒凉和酸楚。
       不远处的房子冷冷清清,那是他在这里的落脚处,私心里,他不希望把那个地方称之为家。
       这里是台湾,是他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可他的心,却始终牢牢与海峡另一端的大陆相连。
       进屋以后,他打开台灯,任由自己瘫倒在床上。


       刚才他很高兴,因为亲眼见证自己亲密的战友完成了人生大事。
       可是现在,所有的热闹都与他无关,孤独才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在酒精的作用之下,他沉入梦乡,过去的点点滴滴,又在他模模糊糊的意识中重现。
       山东,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1922年,他成为家中诞生的第一个新生命,身上承载着父母无限的喜悦与期待。
       因为是家中的长子,所以在他成年之后,父母就一直催着他成家立业。


       用父亲的话来说,家庭是事业的后盾,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让他更有奋斗的动力。
       于是在家里人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姑娘,爷爷说,这是顶顶好的姑娘,是典型的山东巧媳妇。
       当时的曲光镛只有16岁,在情情爱爱的事情上还有些懵懂。
       他也不知道自己对姑娘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只是迷茫地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姑娘结为了夫妻。
       新婚燕尔,他却没有办法留在家里,他在威海还有学业需要完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只能由年轻的妻子来操持。
       他好像只是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直到1941年完成学业,回到老家工作,他才渐渐和妻子培养出了感情。
       在他看来,妻子的生活很是不易。
       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需要照顾长辈,需要规划生活开销,还需要时常惦记在远方学习的他,给他寄去生活物资。
       眼看着井井有条的家里,他就对自己的妻子由衷崇拜。
       虽然妻子没有太多文化,但她着实是一朵非常贴心的解语花。
       她能够理解曲光镛心中奇奇怪怪的想法,能够为他化解忧愁,能够给予他陪伴和温暖。
       只有在妻子的面前,曲光镛才觉得,自己真的成长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当时,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抗日战争,有志之士纷纷加入到抵抗侵略者的队伍当中,想要为保家卫国贡献一份力量。
       曲光镛也想参与其中,可他不知道该怎样向妻子开口。
       他想,自己的家人一定不会同意自己上战场,不会支持自己的理想。
       另外,他其实也羞于开口。
       过去三年,他着实有些愧对妻子,留她一人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
       现在他又想离开,将心比心,他能猜到,妻子肯定还会受委屈。
       但是大丈夫行走于天地之间,怎能对祖国的伤痛视若无睹?因此无论如何,他还是决定离开。
       只是,他做了一个让后来的自己最后悔、也最为愚蠢的选择——不告而别。


       趁着晚上休息,他收拾行囊离开了老家。
       临走之前,他回头望了望面容安静的妻子,想了想,只言片语也没有留下。
       不该让妻子对自己抱着期待,如果自己牺牲,她还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改嫁,而且没有孩子她就没有拖累,也算好事一桩。
       曲光镛先是在同学的引荐之下,来到黄埔军校学习,后来从军校毕业,又被迫卷入内战当中。
       他参军的目的是抵御外辱,不是残杀同胞,因此果断向上级领导提交了退伍申请。


       可不知道是事情太多,没人抽出时间处理他的申请,还是上级军官故意无视他的申请,总而言之,他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几年的时间里,他辗转杭州、上海等地,一直没有安定下来,1949年他又被大部队裹挟着一起前往台湾。
       直到坐上船,曲光镛都还有一些恍惚。
       自从离家之后,他好像就一直在被时代的浪潮推着走,没有办法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


       他想联系家人,可是烽火连三月,他没有办法与妻子父母取得联系。
       他想回家,可是没有得到审批,他也不敢擅自离开军营。
       他根本不想去台湾,可现在却不得不去。
       随着海浪飘荡之时,他在心里安慰自己,就算去了台湾,也还能找到机会回家。
       世上无难事,只要他想回家,总能有办法。
       可他没想到,两岸的隔绝来得竟然如此之快,他再也没有办法寄出书信,也无法打听亲人的生活情况。


       各自等待,不肯放弃
       曲光镛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家之后,妻子的日子并不好过。
       由于他没有留下告别的话语,所以周围的邻居都以为,他看不上父母给自己安排的婚姻,偷偷跑掉了。
       而他的妻子,自然也就成了众人眼中的弃妇。
       一开始,大家还会安慰妻子,曲光镛可能是有急事要处理,所以才会不告而别。
       妻子也抱着满心的期望等待着,等自己的丈夫回家。
       然而一个星期,一个月,半年……时间一点点流逝,曲光镛却始终没有音信,她也有些心灰意冷了。


       有一次出门干活儿,她听到旁人说:
       “老曲家的媳妇儿真可怜,自己独守空房三年多,两口子还没团聚多久,她丈夫就跟着别人跑了。”
       有道是三人成虎,传言愈演愈烈,妻子很难不往心里去。
       但她相信,如果曲光镛真的不要自己了,那他一定会给自己寄来一封休书。
       现在她什么都没有收到,那她宁愿相信丈夫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这才音信全无。


       娘家兄弟找上门来兴师问罪,狠狠指责了曲家人,而后又要把妻子带走。
       可她却说:
       “我不会跟你走的,自从我嫁了人,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不能离开这里,我想他一定会回来的,我得代替他孝顺父母。”
       后来,娘家父母也来了,想要强行带她走,重新给她安排亲事,免得她大好的年纪被耽误了。


       可妻子跪在父母的面前,一个劲儿的磕头,一个劲儿的哭泣。
       就连曲光镛的父母也在劝她:
       “闺女,别在这里吃苦受罪了,跟着你的爹妈回去吧。是我们家对不起你,你想要什么补偿,我们家都会尽力做到。”
       妻子什么也不要,只求能继续留下来,等着曲光镛。


       那时候,看着自己的嫂子受了这么多委屈,曲家弟弟心里其实有些怨恨自己的大哥。
       后来两兄弟取得联系后,他在信里把大嫂这些年的遭遇全都告诉了哥哥。
       他还叮嘱曲光镛,如果能够回来,一定要好好对待大嫂。
       父母离世之后,她真得担当起了长嫂如母的职责,照顾弟弟,看着他成家立业,又帮着他照顾几个孩子。
       弟弟夫妻俩忙着工作,家务事全都是她在操心,就连弟媳也说:
       “这个家要是没有大嫂,还不知道我们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子。”


       看着大嫂这孤孤单单的一生,同为女人,弟媳也忍不住心疼她,更想要多照顾她。
       这些事情,远在台湾的曲光镛一开始都不知道。
       他还在猜测,自己的妻子会不会重新组建家庭,会不会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不怨恨任何人,因为所有选择都是他主动做出的,可是有时候回想起夫妻二人短暂相处的那些时光,他还是会觉得有些可惜。


       台湾的战友要给他介绍对象,他都婉言谢绝。
       他会践行自己的承诺,忠于自己对妻子的感情,就算这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回家,他也不会改变。
       如果他足够幸运,还能回家,那他就可以高高兴兴地站在妻子面前,对她说:
       “看,我没有骗你,我一直都在守着你,守着我们的感情。”


       家人团圆,共度余生
       上世纪70年代,两岸关系极为紧张的时候,曲光镛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再回到故乡。
       他拜托比自己年纪更轻的战友,如果有可能的话,未来请带着他的骨灰一起回到大陆,将他安葬。
       但谁都没想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两岸竟然恢复了通信,不少台湾老兵都准备回家,再见一见日思夜想的亲人。
       曲光镛也想要回去,在尝试着和弟弟取得联系后,他了解到,这么多年来妻子一直守在他们家。
       那一刻,他归心似箭。


       弟弟在信中对他说:
       “我近来身体并不大好,可能时日无多,我只盼着你能尽快回来,我们兄弟二人还能见上一面。”
       曲光镛也着急,忙着求人办手续,忙着订机票,忙着处理台湾的一些琐事。
       遗憾的是,弟弟的身体熬不住了,还没等到他回家就撒手人寰,兄弟二人终生不复相见,这也成为了曲光镛永远的遗憾。


       1989年,他回到了青岛,追寻着记忆中的路线,他找到了弟弟的家。
       碰巧这时,早已经年老的妻子打算上街买菜。
       她提着篮子出门,刚走出家门口,就看到一个陌生的老年男人一直盯着自己的脸看。
       她心里有些害怕,本想回家叫上侄子一同出门,还没等她有所动作,男人突然上前一步,将她紧紧抱住。
       “是我,我是曲光镛,我回来了,我回来找你了。对不起,你为什么这么傻,一直都在等着我,对不起……”曲光镛哽咽不已。


       妻子本想惊呼,听到他这样说,突然呆住了。
       曾经,她无数次想再见到这个人,想再听到这个声音,现在这一刻猝不及防地到来,她竟然有些反应不过来。
       或许是怕妻子生气,曲光镛平静下来之后,就忙不迭的向对方解释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解释自己当初不告而别的原因。
       他不求能得到原谅,只希望能让妻子的心里好受一些。
       他们谁都没有忘记对方,都在不同的地方为了同一段记忆而坚守,为了同一个愿望而挣扎。
       好在现在苦尽甘来,他们终于重逢,并且再也不会分开。


       叙完旧,曲光镛说道:
       “我还得再回一趟台湾,把那边的事情全部处理完,再把我所有的积蓄都带回来。下一次回来,我就再也不会离开青岛了。”
       弟弟的小儿子,根据弟弟的遗愿,被过继到了他的名下。
       妻子本就把侄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在照顾,现在也很快就适应了母亲的角色。
       一家人团聚一处,享受天伦之乐,这对曲光镛来说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结语
       在那个年代,有太多台湾老兵背负着家庭的悲剧,他们迫于无奈,告别亲人背井离乡。
       有人像曲光镛这样幸运,还能落叶归根,有人则终其一生,都只能常存怀念。
       时代的浪潮之中,悲剧无法避免,历史的痕迹,总是令人叹惋。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