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监控没有信息联网,犯人发配边疆却不敢逃跑,任凭多厉害的武官猛将,两个衙役就能将他治得死死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古代有一种主刑叫做“流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配。这种刑罚在古人看来,仅比死刑好一点,有的人觉得还不如死刑。因为砍头就是碗大个疤,而发配到了蛮荒之地,什么疫瘴、毒虫,能把人折磨得痛不欲生。

官府的发配规则,一般是南方人发配的北方,北方人发配到南方,总之不能让你过得舒坦。比如清代的宁古塔,几千里路得靠双脚走过去,好不容易走过去吧,发现眼前全是厚厚的积雪,一脚踩上去腰都埋住了。 南方人哪里受过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这种环境还要做苦力,你说绝望不绝望?既然这样那跑路啊!犯人:你跑一个我看看?不是不想跑,而是跑不了。 犯人被判为发配后,首先打一顿板子,然后带着重重的枷,一般在15—28斤,明代规定发配者带20斤的。

除此之外,脚上还有镣铐,带着这种东西走路都费劲,更别提逃跑了。另外押送的差役也不是吃素的,别以为差役都是小喽啰。 明代押送罪犯,是由五军都督府负责,这里面都是身高体壮的士兵。而武松那样徒手杀老虎的高手,只存在艺术作品当中,现实没几个人能带着枷锁打过差役,真要是在发配的过程中逃跑,差役腿都能给你打断。 毕竟罪犯逃跑了,他们也是要负责的。即便是在小说当中,武松那种一流高手,带着枷也没想过逃跑。哪怕是差役给开了枷锁,让你先跑39m试试,你也根本不敢动脚。这不是差役的刀有40米,而是逃跑的下场更惨。

《水浒》当中,林冲被鲁智深给救了下来,武松杀潘金莲被发配时,差役根本没给他上枷锁。他们百分之百是能逃跑的,但依旧不敢逃跑。皇帝:敢跑一个试试,有家人吧?有九族吧?武松:不好意思,我没有! 当然古代也不会动不动诛九族,但发配的罪犯敢逃跑,他的家人肯定没好果子吃。另外像武松这样孤身一人的,他能跑到哪里去? 跑了就永远是逃犯,在有人烟的城镇寸步难行,所以他最后被逼得没办法,才选择了杀死差役逃跑,跑出去以后他也只能落草为寇。

相比这种结局,罪犯宁愿受发配之刑。那么到了发配的地方,有机会逃跑吗? 还是拿明朝来说!正统朝以前,发配的都是充军,安置罪犯的地方叫著伍。差役将人送到后,登记好犯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回去了。 罪犯则归属军队,要受到军规的约束,干最苦最累的活。面对几个差役都无法逃跑,在到处都有人驻守的军营,罪犯还能跑到哪里去?在军营当逃兵后果更严重!家人: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全家流放三千里。再者逃跑成功了也没地方去啊!

古代跨市跨县都要路引,钻到深山老林,都是土匪猛兽,还没发配充军安全呢?并非哪里都有及时雨宋江,大多是问你吃馄饨面还是板刀面的张横。 所以逃跑无论成不成功,下场都比流放更惨,而且看了古代具体的流刑规定,你会发现发配也没那么可怕。那古代发配具体是做什么,要在边疆劳改几年呢? 流放发配的可怕,很多时候都是以讹传讹。清代的宁古塔,传言当地的土著以人肉为食,吓得许多人听到发配宁古塔,直接抹脖子自杀了。

吴兆骞刚到宁古塔,发现到处冰天雪地,也想自杀来着。可想到会连累到老家的父母,他又坚持了下来。但习惯了东北的环境之后,他发现宁古塔还不错。 后来吴兆骞被释放回中原,还怀念长白山打猎,松花江钓鱼的日子。发配也不是让你在那劳改至死,比如唐代就规定,发配以六年为限,轻一点的可能两年三年就回来了。 宋朝和唐朝差不多,像林冲、杨志那般有本事的,还可能再次被重用。如果不是陆虞侯一再逼迫,林冲发配几年就能回去,继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另外还有文官的发配,大多数朝代对士大夫都有优待,发配他们到边疆时,朝廷都会安排个没有实权的小官职,因为有官身不会被欺负。 比如北宋官场第一刺头苏轼,他说起来是被贬谪,但所去都是当时的不毛之地,跟流放发配差不多,只是他不用劳改,因为官职护身而已。像这种情况,以后都有起复的可能,犯不着逃跑。最后还有大赦天下的情况。

咱们的诗仙李白,曾经被流放发配到夜郎,然而走到三峡那里,朝廷突然宣布大赦天下。李白又可以回家了,他听后激动地写下:千里江陵一日还。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发配边疆一是跑不了,二是跑了下场更惨,三是没必要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