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9岁的特朗普被确认患上疾病的事情上了热搜,全美1600多地再次爆发反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
就在这紧要关头,特朗普软化对华态度,透露出想要访华的意愿,为什么他总在关键时刻把目光投向中国?对此,中国的反应又是什么?
7月17日,美国白宫确认,现年79岁的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罹患“静脉系统疾病”。
虽然白宫方面强调病情“常见”,但外界并不买账。
特朗普近几个月来腿部肿胀、手臂淤青的照片频繁在社交平台流传,公众早有猜测。
人们联想到他登专机“空军一号”跌跌撞撞的身影、去年大选期间混淆人名,担忧不无道理。
在拜登的健康问题屡被放大后,特朗普要是此刻“躺进病房”,无疑对共和党构成强烈冲击。
有了拜登这个前车之鉴,美国人现在都很担心特朗普的健康状况,外界都猜测特朗普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为了安抚民众,白宫表示特朗普患上了“一种静脉疾病”,并强调这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很常见。
实际上,特朗普这么大岁数了,还爱吃炸鸡薯条汉堡之类的快餐,身体难免会出问题。
关键就是他身体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那我们无从知晓。
只能是白宫说什么,我们听什么。
团队架空,权力结构现漏洞
特朗普的内阁成员构成一直被质疑“忠诚大于专业”。
就拿美国国防部长来说,特朗普任命了前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缺乏从政经验。
要是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倒下了”,他的团队不会陷入混乱么?
副总统J.D.万斯虽年轻有为,但在共和党内的号召力尚未形成稳定支撑。
特朗普团队会听万斯的话么?
一旦特朗普健康进一步恶化,政策制定链条可能迅速断裂。
这对国内政局而言,无异于一颗未爆弹。
去年拜登大势已去的时候,民主党很快推出哈里斯,拜登更像是所谓“深层政府”的傀儡。
不知道特朗普如今“患病”,其搭建的“草台班子”是不是真的还那么“忠诚”。
现在不仅是美国人担忧,特朗普团队更焦虑。
抗议潮蔓延,1600地民众走上街头
对于民主党来说,特朗普健康状况出问题这个热搜,他们当然不会放过。
据报道,就在特朗普病情披露的当天,美国境内超过1600个地点爆发了抗议活动。
人群聚集,情绪高涨。
抗议的核心集中在特朗普任期内推动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削减医疗补贴、削弱食品券、加速驱逐移民等议题。
不少示威者打出口号,要求“恢复联邦福利”“保护穷人权益”。
“捍卫公众利益组织”的联合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正在经历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可怕的时刻之一”。
此前美国20个州政府联合对特朗普发起法律诉讼,起诉的核心旨在阻止特朗普取消减灾拨款,民主党将矛头直指特朗普。
这不仅是州与联邦政府的权力争斗,更是民主党对特朗普施加法律与政治双重压力的信号。
雪上加霜的是,关税战还让美国的通胀有了抬头的迹象,特朗普和鲍威尔之间矛盾升级,市场纷纷“用脚投票”,股市和美元大幅下跌。
向中国释放信号,外交路线悄然转向
过去数周,特朗普在对华言论上频频“降温”。
先是传出希望“访问中国”,后又在多个场合中对中美合作给予正面评价。
7月16日,特朗普签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时,表态称“中国帮了美国大忙”。
这一言论,迅速被外界视为对中方释放的善意信号。
但是特朗普要是不变脸那就不是特朗普了。
很快特朗普就在另一场记者会上转口,称“美国境内泛滥的芬太尼大部分来自中国,甚至全部都来自于中国。”
他说就是因为中国出口芬太尼到墨西哥,所以美国才会芬太尼泛滥。
还要求中国“对制造者判处死刑”。
这番措辞也太牵强和搞笑了,怎么什么事都能扯到中国身上?
第一时间不在自身找原因,先无端指责中国,把锅甩到中国身上。
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很快被中方点名回应。
外交部正面回应:芬太尼不是中国的问题
7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
芬太尼问题是美国自身问题,而不是中国的问题。
中方强调,自2019年起就已将全部芬太尼类物质列入管制范围,且至今未接到任何国家反馈中国走私芬太尼的案例。
2023年,中美曾联合成立禁毒合作机制,中方配合美方进行多项案件协查。
林剑指出,若美方真心希望合作,就应正视客观事实,而非“张口甩锅”。
外交发言罕见强硬,显示中方不愿再为美方国内治理失效承担责任。
中方减持美债,静悄悄地发出信号
关键时刻美财长出面称中美很快会再次会晤,还强调市场不要关注关税最后截止日期,美媒更是有消息称,为了能和中方对华,特朗普已经开始对华服软了。
为什么呢?
很显然,这是又想把中国拉出来营造中美和谐的气氛,转移市场注意力呢。
7月17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减持9亿美元美债。
这已是自3月以来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累计金额达280亿美元。
当前中国美债持仓降至约7600亿美元以下,中国在减持后维持美债第三大海外债主地位。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当然不算一个好消息。
喊话易,行动难,中美走到新的博弈阶段
中方并未正面回应特朗普的访华意愿,也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
但也没有关闭对话的大门。
据美媒引述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消息,未来数周,中美可能在“第三国”安排高层会谈。
在第三国举行,确实没什么问题,主要也是为了形成“公平的会晤”。
中美现在各有各的筹码,中国有美国想要的东西,美国也有中国想要的东西,所以只要美国的态度能放正,那么接下来的谈判基本不是什么问题。
特朗普一场病,牵动的不只是选情,更撬动了政局、金融、外交三重链条。
他的健康问题,是起点,不是终点。
国内抗议潮此起彼伏,政府内部人事震荡,外交政策大幅漂移,所有变量交织在一起,特朗普现在应该更头疼了吧。
未来未必可期,但方向已然明确:表态要靠行动支撑,对话要靠信用兜底。
特朗普与其将焦点放在中国身上,倒不如先关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美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