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里面,钱伯钧当时的日子也不差,自己手里有两千人的兵力,还是358团的主力,甚至团长还一直很注意自己,一直都在栽培自己,那钱伯钧的日子可以说别看现在只是营长,但从待遇上来看,现在的钱伯钧都已经算是半个团长了,可是,都这样的待遇了,钱伯钧宁愿反水,也不愿意留在358团?

首先,就是待遇问题,你别看钱伯钧在358团当营长,看似过着团长的生活,实际待遇来看,钱伯钧在358团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你要站在上帝的角度来看待钱伯钧,原著小说里面就有详细描述,别光顾着看358团似乎很好的样子,那也只是对比李云龙的独立团,实际上的358团在国军中并不好,钱伯钧作为基层军官更是深谙这个道理。

还有就是晋绥军本身存在的问题,你别看晋绥军是国军,但他们是属于阎锡山的地方部队,而国民党内部一直奉行着“嫡系优先” 的资源分配模式,搞得老蒋的中央军能够获得更多的物资和补给,而晋绥军内部还派系林立,裙带关系特别严重,哪怕是楚云飞这个阎锡山的红人,仕途天花板都很有限,难道钱伯钧看不出来?

再然后,就是楚云飞的性格,剧中,编剧一直在仕途塑造一个爱国军人的楚云飞,楚云飞也给人一种以作风强硬、原则性强的样子,可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的楚云飞,你往细致上分析,他动不动就杀手下,这种性格的楚云飞阴晴不定,今天对你的态度,明天立马就能把你杀了祭旗,难道钱伯钧看不出来?那他也白跟着楚云飞那么多年了。

还有就是钱伯钧的投降主义倾向,你别觉得钱伯钧只是个例,你翻看一下历史就知道了,像钱伯钧这种投降主义者不在少数,随着日军后期大规模战争打不动之后,开始转向“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的策略,以至于当时的阎锡山都开始举棋不定,准备反水了,钱伯钧正是被这种不如 “暂时妥协”,既能保住自身力量,又能捞好处的想法所影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钱伯钧是一个缺乏信仰的人,在他看来,跟日本人无非就是一笔生意,他手里的 “军队” 只不过是一个谋生工具而已,至于在358团当营长还是在日军那边当团长,也不过是做生意,自己只要有利可图,说到底,他来参军的原因,从来不是什么保家卫国,自己的这个一营也只不过是获取利益的工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