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台媒

民进党当局“执政”后令产业链“去中国化”,无人机产业从禁止“大陆厂牌”到“陆制零件”令台湾陷无人机空窗期,台“数位部”表列二十一家通过所谓“资安检测”无人机厂商,但是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中九款是“军用规格”,其余报价几乎是过去的八到十倍。

过去一年,岛内多个公务部门采购无人机流标不断。台“农业部”农试所、“农委会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原能会核研所”、海巡部门、台电及多个大专院校采购无人机都曾流标,有些单位甚至连开标都无法。

一名公务部门采购人员指出,去年六月,台行政机构再次发函各部门重申各公务机关使用资通讯产品时,无论“软件、硬件或服务”,都不得使用大陆厂牌,所谓“大陆厂牌”认定,却变得无限上纲,就算是台湾自产无人机厂商,但若有“陆制零组件”也难过评审关。

另一个公务部门采购部门人员指出,过去原本都有一家美国厂商得标,但去年被检举有大陆零件后,也不敢投标。他举例,无论是外壳、马达、SIM卡,只要是陆制,就都不行,遍寻无人机厂商,“要嘛不愿来投标,不然就是开出天价。”

台湾“联合报”通过民代向“数位部”索取资料,据“数位部”提供的“无人机产品通过资安认证清册”,截至今年二月底,通过资安检测的无人机共有二十一款,包含测绘型、侦察型、监侦型、多旋翼无人机等初中高阶无人机。

进一步调查这二十一款,Aiseed快速侦防机、中光智能机器人ISR监侦型无人机、MiTAC目获型无人机等九种为军规无人机。其余经询价后,多数金额在三十万元(新台币,下同)至六十五万元间,有些甚至不含高感度镜头。

有采购需求的部门指出,过去用大疆无人机约三、四万元,若以同规格采用非陆制,费用二十万元起跳,若要再加值,贵则六七十万元。嘉义有厂商为达成自产目标生产小型无人机,但洽询后还未量产。

台湾无人机协会发言人张扬表示,马达可在台湾生产,但全世界都没办法保证“磁粉、铜线不在大陆生产”,碳纤、控版、镜头封装等零组件都一样,即便从美国进口也无法完全排除原物料来自大陆。台湾有厂商,为挤进“排除陆制”的窄门,全机自产化,却不利产业发展。

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民进党把资安当成“反中”的工具,将有一丝“染红”的无人机都排除采购在外,行贸易壁垒之实,却没有任何配套措施,开给各部门可以采购的“白名单” ,不是价格高过数倍甚至十倍的欧美厂牌,否则就是军用规格,但有采购需求的部门却没有获配同等增加的预算,等于是看得到吃不到,无视许多攸关民众安全的业务无法进行。

海峡导报记者方艳艳 整理报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