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有着“西部歌王”的美誉,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让他享誉世界。

为了追求心爱的事业,他两度入狱,与四个女人纠缠不清,更亲眼目睹了原配妻子的出轨。

妻子一句“今晚,你住在哪儿”,让他瞬间“无家可归”。

他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一、非凡的艺术天赋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在北京。

爷爷在北京以画梁雕栋为生,颇有名气,同时还是一名音乐爱好者,组建过家庭乐队,自娱自乐,潇洒快活。

父亲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音乐也是无比热爱,各种乐器、演奏手法也是驾轻就熟。

然而王洛宾自小体弱多病,6年的小学课程硬生生拖了8年才完成。

1927年,14岁的王洛宾进入通州潞河中学就读。

当年秋天,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基督教堂唱诗班。

或许是受家庭环境长年累月熏陶,他在唱诗班上大放异彩。

自此,王洛宾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这也让他觉得找到了人生目标。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了,这对王洛宾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由于姐姐远嫁哈尔滨,按照习俗得去报丧,王洛宾便踏上了去哈尔滨的火车。

就是这次报丧之旅,他结识了赛克、金剑啸、沙蒙等好友,这些人和他一样,都是音乐爱好者。

一群青年在一起畅谈音乐、填词谱曲,很是惬意。

《西巴扎尔夜歌》就是在这个时候由他和赛克共同完成的。

初中毕业后,由于在音乐上的出色表现,王洛宾被保送至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

就在王洛宾刚刚开始享受大学时光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人,他痛恨日本的侵略,作为热血青年,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游行示威活动,以实际行动履行爱国青年的职责。

除此之外,他还根据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插曲《奴隶之爱》。

这是他第一首独立完成的曲子,他把自己纯粹的感情、浪漫的理想诗意表达出来,立刻引起了轰动。

北平师范大学的三年时间对王洛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接受到了正统的音乐教育,为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同时在校园里,莘莘学子们饱含深情地忧国忧民情怀,也坚定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1934年,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他再次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深造。

1936年,王洛宾毕业,受聘于西直门外的铁路员工子弟学校担任音乐教员。

这时候,他虽然刚刚23岁,却已是小有名气。

他为学生们创作了《詹天佑之歌》,教育学生们《国际歌》《民先队歌》等进步歌曲。

好的老师不只会“言传”更会“身教”,`“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上下掀起救亡图存热潮,王洛宾主动前往山西,投身抗日运动。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等一大批抗日歌曲,这些歌曲不断鼓舞着、激励着当时的人们。

不久之后,王洛宾被转移至西安,再由西安前往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

王洛宾想不到,这一次转移,让他结下了一辈子的“西北情缘”。

二、苦涩的爱情

不同于内地,西北有着雄浑壮阔的戈壁奇观,天高云淡的草原风貌、一望无垠的大漠风情,好一派美不胜收的景色。

在这里,王洛宾不仅领略了祖国的美好风光,也迎来了他的人生伴侣。

她叫杜明远,是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攻读西洋画的学生。

早在北京的一次赈灾义演中,两人便相识。

由于都是艺术生,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两颗火热的心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1938年,25岁的王洛宾与爱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动荡不安的时局,没有给他们享受甜蜜生活的机会,婚后,夫妻二人马不停蹄地继续投身抗日活动中。

为了旅途方便,夫妻二人一度以兄妹相称。

王洛宾与杜明远

艺术家骨子里是浪漫的,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王洛宾还是创作了《曼丽》,送给新婚的妻子。

1939年,由于剧团的解散,两人从兰州辗转去了西宁。

当时兰州是西北重镇,条件相对较好,可西宁就好似被遗忘的角落,偏远落后。

这让浑身散发着“洋气”的杜明远很不适应,不久之后她就萌生了返回兰州的想法。

可王洛宾却很喜欢西宁的环境,经过商议,丈夫继续留在这里,妻子独自返回了兰州,夫妻二人就此开始了分居生活。

妻子也曾向他抱怨过,可王洛宾只是在口头上安慰妻子,并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

1940年,王洛宾被上级派遣至西藏拍电影,这让他兴奋不已。

可妻子得知后却极力反对,因为她知道进出西藏交通不便,丈夫这一走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

可在王洛宾看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前往西藏。

果然,广袤无垠的草原、白雪皑皑的雪山、成群结队的牦牛群,这一切都令王洛宾心醉神迷。

同时令他神迷的还有女主角卓玛,尽管只有短短3天相处,王洛宾的创作灵感却如洪水般迸发,就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曲义绵绵,情意长长,他通过这首歌把自己炽热的感情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可最终,随着拍摄的结束,两人也到了分别的时候。

临别当天,卓玛前来送行,一个瞩目远眺,一个不断回首。

目光再远,也有尽头,两人的感情在目光看不到的那一刻宣告结束。

或许是这番经历,让王洛宾觉得对不住妻子,1941年回来之后,他立刻就回到了妻子的身边。

他以为,妻子会对他的到来无比欣喜。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永世难忘。

三、起伏的人生

随着家门缓缓打开,王洛宾万万想不到,深爱的妻子竟然和另一名男子拥抱在一起。

这一幕,王洛宾如同雷击,他一下子呆住了。

妻子发现了他,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整理衣服,平静地打了声招呼:“你回来了。”

王洛宾显然没有从震惊中苏醒,或许苏醒了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妻子。

面对丈夫的一言不发,杜明远又看了看屋子里的那个男人,似乎也在决定着什么。

最终,她开口询问王洛宾:“今晚,你住哪儿?”

妻子的发问,让王洛宾明白,这个家里已没有了他的位置,他只能选择离开。

王洛宾没有回西藏寻找卓玛,心病还需心药医,他想将自己放逐在音乐世界里。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1941年,他因共产党嫌疑而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过了三年铁窗生涯。

好在经过各方营救,他才走出监狱的大门。

黄玉兰与两个儿子

出狱之后,王洛宾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黄玉兰。

不同于杜明远的“洋派”,黄玉兰是比较传统的女性,她一直守在王洛宾的身边,默默地支持、无私的付出、深情的陪伴,这让王洛宾很受感动。

1945年,两人完婚。

婚后,没了后顾之忧的王洛宾全身心地投身于民歌的创作中。

随着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他创作了《凯歌进新疆》、改编了《哪里来的骆驼队》《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等新疆民歌。

就在王洛宾以为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

1951年,王洛宾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原来,当初营救他的人中有西北军阀马步芳的身影,第二年王洛宾被判处劳教两年。

或许是过度担心,妻子在他被捕的那年冬天病逝,这也成了王洛宾人生中无法忘怀的伤痛,直到他临终前,寓所里还悬挂着黄玉兰的遗像。

1954年,刑满释放的王洛宾在新疆文工团任教员,继续音乐创作,中间还被评为“全军先进文艺工作者”。

特殊的经历让王洛宾看透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无心他物,只是醉心创作。

《托木尔的百灵》《带血的项链》《奴隶的爱情》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不断涌现。

1988年,王洛宾以副师级待遇离休,就在他以为能安享晚年时,上天再次跟他开了个小玩笑。

1990年,台湾作家三毛到新疆采访王洛宾,彼时的三毛已是享誉华人世界的大作家。

尽管有着30岁的差距,三毛的到来,还是让王洛宾体内的浪漫细胞再次苏醒,两人因此擦出了火花。

可由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差异,两人的感情再次无疾而终。

为了纪念这段感情,王洛宾写下了《幸福的D弦》。

不久之后传来三毛自缢的消息,王洛宾伤心不已,写出《等待》缅怀她。

此后,他的生活才归于平静。

1996年,王洛宾因患胆囊腺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

都说“艺术来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给他了太多的磨难,也造就了他超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心怀敬畏,用心聆听和推广他的传世佳作,让更多的人感受西北风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