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国士?他是否需要出生在一个足够显赫的家族?他是否需要有超人的武力值和智商?还是说,他只要有一颗炽热赤子之心,一个人就可以撑起一片天,成就不世的大业?
       反思历史,我们会发现,于谦这个普通文官,仅仅用他66年如履薄冰的人生,便将“忠义”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没有名门背景,却有敢于直言的刚毅品质;他没有武将身手,却以一介文官之躯守卫国门;他没有超人智商,却有精准判断形势和统帅全军的谋略
       最终,为大明国守住了最后的底线,使奄奄一息的王朝苟延残喘近百年。忠心不二,刚正不阿,于谦这样的国士,又有几人?


       一、最年少的进士
       1398年,于谦出生在一个浙江杭州的官宦世家。父亲于文远是当朝翰林院编修,生于书斋,于谦自小便刻苦读书,有着非同一般的聪慧过人。
       然而聪明的头脑不代表骄傲自大,于谦生性谦和,从不依仗祖上的荫庇。他还特意在书斋里悬挂着南宋抗金大臣文天祥的画像,以示对前人的崇敬之情。文天祥那种视死如归的侠肝义胆,深深感染了于谦,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精神目标。


       15岁时,于谦就高中了秀才。这在当时的科举界可谓少有。虽然家境优渥,于谦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喜欢到民间去参观各种手工作坊,路过一处石灰窑时,灵机一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作《石灰吟》,将简单的烧石灰工序,抒写成一篇惊艳绝伦的诗歌。
       23岁这一年,于谦更是高中了会试魁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进士。原本大好前程,却因为当众直谏皇帝错误而被贬谪外放,从此开始了他波诡云谲的仕途生涯。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初入仕途走了个跟头摔,但于谦性格中刚毅耿直的部分并没有被磨灭,反而在外放任职的历练中日益强大。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他见识到了于谦的真本事——在讨伐汉王叛乱时,于谦不惧权势,义正辞严地数落汉王的罪行,让众人为之折服。宣宗十分欣赏于谦的正人君子作风,从此将他提拔重用,委以要职。


       然而好景不长,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宦官当政,朝堂上的权贵们都揣摩权宦的喜好送钱讨好。于谦却丝毫不为所动,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有人建议他也送一些土特产讨好权宦,于谦义正辞严地回绝道:“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权宦得知后大怒,将于谦囚入大牢,几欲斩杀。所幸得到民心所向和藩王施压,权宦才放过于谦一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谦以他的人生践行着这样的信条。


       三、死守国门,誓不南迁
       1449年,蒙古族也先汗趁明军主力出征在外之机,突袭明朝边境。皇帝亲征不利,被俘虏。形势危急之下,朝政群龙无首,保卫京师的重任落到了于谦肩上。
       人称“铁头于谦”的他毅然决然组织力量死守京城,誓不南迁。他以文臣之身统帅全国军队,运筹帷幄,布置工事,召集援军。为了堵截敌军后路,于谦下达了残酷的军令:出城作战的各路明军,一律不得返城,返城者斩首示众。


       北京保卫战爆发了,敌众我寡的局面下,于谦亲自率领残部守卫德胜门,与敌人血战。城外数万明军被围困饿死,形成一道长长的白骨堆,也堵住了敌人,为京城争取了宝贵时间。
       此役,于谦以一介文臣之身力挽狂澜,成为千古功臣,人称“忠臣”。然而,成功守住京城的同时,也埋下了他日后被害的远因


       四、冤罪昭雪,终成肉腐
       英宗被俘后,于谦力主立英宗的弟弟为帝,史称景帝。景帝对于谦忠心耿耿、功勋卓著,欲重赏,但于谦一一推辞,最后只接受一个不入流的“少保”称号。这更使景帝器重,却也招来旁人忌妒。
       景帝在位仅八年便去世,英宗复辟。权臣徐有贞为了合法自己的造反行为,谎称于谦等人“意图立外藩王为帝”,以此为借口,诬陷于谦谋反。
       于谦再度经历牢狱之灾。英宗本不忍杀他,还是被徐有贞言语威迫,想尽方法论死于谦。终于,于谦被斩于自己曾誓死捍卫的京城城门之前。于谦死后,太后震怒,对造反者进行严惩。于谦儿子也被赦免回京任官。几代帝王更是为于谦恢复名誉,追封他谥号“肃愍”。于谦的忠义遭遇,为后人所缅怀歌颂。


       五、生命耗尽,忠魂永存、
       一生波澜不惊的于谦,为皇室效忠,视死如归。即便两次被害入狱,他从未有一点怨言。
       其实,于谦心中一直悬挂着的不是金紫荣宠,而是要像他崇拜的文天祥一样,以一己之力来挽狂澜、力保大明江山。毕竟,有人要为这国家的延续而奋斗、流血甚至牺牲,大明这样的帝国,才不会轻易覆灭。
       他做到了,哪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今,于谦的忠义事迹已经成为千古美谈。杭州的纪念堂里,供奉着于谦的铜像,成为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让无数人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忠臣义士。谁说一个普通文臣就不能撑起一片天壤?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结语
       忠心耿耿,视死如归。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个不入流的文臣,却能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民族英雄。
       于谦用他短暂的一生,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肝胆相照、英雄本色。他没有高大全的权势和武力,他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他之所以伟大,在于心存天下,敢于操起,视死如归。于谦,是国士典范,也是千古楷模。有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如今,他在杭州的纪念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他被无数人铭记。
       也许,这也是他的毕生所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