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男孩跳楼了,“不跳不是人”的催跳声弥漫着瘆人的血腥味!

原创 李万卿

6月29日,苏州吴中区一名男孩跳楼身亡。

男孩之死,看客起哄,弥漫着瘆人的血腥味......

当时,男孩一出现在距地面30多米的楼顶,就有了围观者。

男孩笔直地站在楼顶边缘,目视前方,似乎生无可恋。

有行人惊呼:“不好了,有人要跳楼!”

路人纷纷驻足,抬头观望。

楼顶上的男孩,身穿白色T恤,不时擦眼泪、抓头发......

此时此刻,一位光头中年男子推着电动车凑近围观人群,冲着楼顶的轻生男孩大吼一声:“跳!你不跳就不是人!”

现场,还传出了嬉笑声、起哄声。

有人围观,有人狂欢。

更让人觉得寒心的是,有人将男孩准备跳楼的画面制成动感视频,上传网络博人眼球,配发的话语,冷血得瘆人:“跳了半天,也没见跳下来。”

一位某政法大学的高材生在网上放P:“行人说的没毛病,不敢跳你在上面呆半天,浪费大家感情。”

……生命之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短暂的生命弥足珍贵,看客们却拿别人的生命来娱乐,来一饱眼福,道德如此冷漠,除了肮脏的灵魂,连行尸走肉都不如。

人性之恶,有时候真的会突破道德底线。

终于,有人报警了。

警察及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并在楼下铺设了充气垫,也有人尝试跟男孩沟通......

遗憾的是,当晚上9时许,男孩在一片“催跳”声中纵身跃下高楼......落地的位置,距离气垫仅一米,男孩不幸身亡。

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领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

这些“看客”,有许多“形象”:《药》中的看客,津津有味地吃着“人血馒头”;《祝福》中的看客,助推了祥林嫂悲剧命运;《孔乙己》中的看客,麻木不仁而不自知……

“苏州男孩”跳楼事件中“催跳”和看热闹的“看客”,成了“催死”的刽子手。

那个男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定是看尽了人间的丑恶与冷漠。

一直以来,喝药、跳桥、跳楼事件中,们总能看到乌泱泱的“看客”,像秃鹫一样去分食每一起死亡,一再揪心地刺痛着我们的眼睛和良心。

2007年的湖北鄂州、海口、成都,2009年的成都、上饶,2010年的鞍山……像黑色魔影附体的“催跳声”,一直如鬼魅般游荡。

2011年8月23日,上海某居民区一21岁女孩意欲跳楼,有人对着五层楼喊:“你爽气点,要跳赶快跳”;有人为“跳或不跳”立下赌约,决定晚上谁请谁吃饭。

后来,女孩坠楼,所幸被成功救获。

2012年6月,厦门一男子欲跳楼自杀, 围观者中,居然有三个人大声说:“怎么不跳了?”“就是表演嘛!”“跳吧!”……男子一跃而下。

2018年6月20日,甘肃庆阳19岁女生李某跳楼身亡。

当时,李某一出现在阳台上,就有了围观者。有人“朋友圈直播”,有人打开了手机中的直播软件,准备记录纵身一跃的瞬间,配发的图片上赫然写着“1、2、3、跳!”……

特别特别可恶的是,“催跳”者竟然不烦了:“大家看啊,都跳到6点多了还没跳下来”“要跳就跳,果断一些”“怎么还不跳”……

僵持几小时后,李某突然对已经到她身边的救援人员说,“哥,我清醒了,谢谢你,我要去天堂了”。随后,便向下跳,救援人员抓住李某大臂,她一直在挣脱。之后,女孩还是坠了下去……

这就是血淋淋的娱乐致死:看,有人跳楼了,有好戏看了!

此时,围观者关心的不是跳楼者的生命,他们只关心眼前这场“戏”是否“精彩”。这些人,在自己的家庭可能扮演各种温情的角色,但在陌生人跳楼时,表现出如此强烈而刺眼的麻木。

他们“催跳”的丑态,几近变态和扭曲。

很多人都以为,别人的灾难和苦痛与自己无关。甚至觉得,看到他人撕开血淋淋的伤口,大饱了自个儿的“眼福”。

选择跳楼,已是轻生之人莫大的悲哀,而围观者的起哄“催跳”,或更让他(她)觉得人心冷漠、生无可恋,跳下前那一刻,心先死了。

退一万步说,你或许是不赞同轻生者的怯弱,或许对此爱莫能助。但是,你只要还有一点点人性,你就没有理由为一个轻生的生命喝倒彩。

谁都知道生命可贵,谁都有血脉亲情,如果失去的是你自己的亲人,你痛不痛?你还会如此冷漠吗?

我在想,撇开道德与人性,起哄“催跳”致轻生者死亡的,算不算教唆自杀?该不该负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