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ESG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4月12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别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国家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更加明确。上海、北京和苏州三城则于近日先后发布了促进ESG发展的政策。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首字母的缩写,已经逐渐成为时兴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ESG发展应抓住哪些重点?如何看待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实践面临的挑战?ESG如何赋能中小企业?正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24ESG白皮书》发布,日前,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ESG研究领域主任王雅瑾,共同探讨ESG的相关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ESG研究领域主任王雅瑾(图源:受访者供图)
时代周报:能否简单介绍一下《2024ESG白皮书》的内容?
王雅瑾:今年《白皮书》的主题是“ESG与价值创造”,报告综合分析了世界风潮和中国实践中ESG的价值创造。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 ESG 因素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这些因素不仅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ESG 不再被视为单纯的成本中心,而更应被看作是价值创造的核心。我们认为,ESG 通过对企业的战略、运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创造价值。
这些价值包括开辟新的业务机会、降低运营成本、获得政策支持、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防范风险并优化资产结构等。
时代周报:今年是A股ESG报告强制披露元年。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实践面临的挑战?
王雅瑾:ESG报告强制披露或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也看到,三大交易所已经发布了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指引试行文件。在这样的要求下,信息披露也将更加规范化。但从挑战来说,主要会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要提高披露的质量。对企业而言,收集必要的数据以编制披露报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同时披露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其二,披露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监管部门的守门关。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融入企业的运营当中。这意味着,ESG不仅是对环境和社会产生意义,也对企业自身也能产生积极作用。如果把披露仅仅视为一项合规任务,而无法对企业产生价值,最终可能无法实现可持续性。
时代周报:近日七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你如何看待这一突破?
王雅瑾:文件里提到,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我认为,其中的突破在于提到了提高披露和评估的质量,这和我们刚才所说是基本吻合的,提高披露质量肯定也是接下来的大趋势;
其二,评级机构如果能逐步开始在信用评级中增加对ESG相关内容的整合,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和参考依据。这反向也会再刺激企业加强其绿色实践。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最终可以实现有效的闭环。
时代周报: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发布ESG区域行动方案的,今年3月1日印发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北京、苏州也在近期发布了ESG相关政策。相比来看,上海的这项政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王雅瑾:这三个地方的方案各有侧重,比如苏州是工业园区层面推动ESG的具体项目,北京是由发改委发布了促进ESG发展的方案,上海的方案则更强调涉外企业、外资企业。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上海方案中也强调了金融机构的作用,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内容。
从整体来说,为了让ESG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带来新动能,政府还需要推出更多市场、金融层面的配套政策,并持续提供相关支持,以确保整个生态能够有效运转起来。
目前,在ESG标准化的过程中,人才是最大的困境。建议政府在未来可以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的鼓励力度和相关政策的扶持。
图为“上海三件套”(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时代周报: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本身就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ESG尤其在前期作为成本项,可能会“华而不实”,该如何激励中小企业投身于ESG中?
王雅瑾:ESG本身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我们在国内接触的许多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已经符合这个框架,例如员工福利、员工平等、捐赠项目、使用可再生原料等,尽管还存在优化的空间。ESG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下,企业可以自我评估,也可以跟同行进行比较,并思考还可以做哪些改进。
ESG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新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知如何下手,可以先梳理自身的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并且逐一纳入ESG的框架之中。
中小企业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的业绩披露压力,他们参与ESG披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来自上下游合作伙伴、供应链的要求,或者出口业务的需要等。
我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两点非常关键。首先,尽量将ESG相关项跟自身的业务和优势去做关联。ESG的议题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规划ESG落地事项的排序非常关键,企业可以筛选几个关键项与其自身业务进行关联、优化;其二,就是从可操作性强、可落地性强的项着手。
时代周报: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ESG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深化。但对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说,ESG仍是相对陌生的概念。如何让普通人有所体会,人人可用,人人参与,你有什么建议吗?
王雅瑾:其实,用户端或者消费者不关注ESG可能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观点。最近我在和一家中欧校友企业合作,他们有全网社交媒体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做了一项研究,其中就包含消费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以一家头部美妆公司为例,我们发现,在社交媒体上所有与该品牌相关的讨论关键词中,大约有16%的内容都与ESG相关。
ESG这个概念下,议题其实是很广的。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它和用户的相关性非常高。就拿刚刚的研究来说,分析发现,消费者会关心诸如产品的包装材料问题、员工平等问题、消费端的误导性沟通和欺诈行为等等,这都属于ESG框架下的范畴。
另一方面,从趋势来看,年轻一代,也就是未来的消费者,对于环保问题、企业责任问题都是更加在乎的,ESG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实际上非常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