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帝国的建立始于 15 世纪末,它与葡萄牙共同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始了在全球的急速扩张之旅,并成就了第一代殖民帝国,二者相互竞争、相互取代,甚至一度以一纸条约(《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划分了在全球的势力范围。

与葡萄牙不同的是,西班牙帝国的影响力最终超越它而维系了数个世纪之久,而东亚贸易也是其商业帝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班牙在东亚的贸易扩展

西班牙势力进入东亚地区,肇始于那场闻名史册的全球旅行一一1522 年斐迪南麦哲伦(Fernao de Magalhaes) 船队代表西班牙政府完成的人类首次全球航行。麦哲伦虽因介入部落冲突而命丧菲律宾,但也帮助西班牙找到了在东亚海域扩张的落脚点。

继麦哲伦之后,西班牙舰队从 1565 年开始到1571 年,完成了对菲律宾群岛的占领,在当地建立起了历时 300 余年的殖民统治。西班牙帝国在菲律宾岛的统治中心是位于吕宋岛上的马尼拉城,建于 1571 年。

在菲律宾站稳脚跟之后,西班牙统治者便开始以马尼拉为中心布局东亚地区的商业蓝图,而其中对华贸易是为重中之重。西班牙深受“价格革命”的冲击,国内经济局势日趋严峻,单纯依靠本国已没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拉丁美洲殖民地以及菲律宾殖民地的工业品需求,所以西班牙人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希望通过对华贸易来缓解物资缺乏的紧张局面。

菲律宾古称苏禄、吕宋,与中国自古便通贸易,中国东南沿海的商民更是常年航行于两地,甚至在当地留居,形成了一定的华侨商人群体,所以打造出了一条成熟的航线及热络的贸易线,在中国传统航海针路簿《顺风相送》中就有赴吕宋航道的详细记载。

所以在此基础上,西班牙人接手了菲律宾的对华贸易后很快就开拓出了局面,其中的主要贸易线是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马尼拉中转后再运到拉丁美洲分销,因为货量过大甚至形成了专门的船队一一马尼拉大帆船(Galeon de Manila船队,它们专门负责将马尼拉的中国商品转运到美洲进货港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所以这些船又被称为“中国船”。

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如丝绸、瓷器等在美洲十分畅销,由此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西班牙商人对此趋之若鹜。

明朝与西属菲律宾的火热贸易,不仅是因为马尼拉-墨西哥航线开辟后美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主要因素是得益于 1567 年明穆宗即位改元“隆庆”之后实行的“开海”政策,穆宗破例将福建月港(今漳州)开辟为对外贸易港,大量的中国商品得以合法外销,由此出口量实现了较大跃升。

另外虽然有葡萄牙的把持,但西班牙也介入到了澳门的对外经贸中,从 16 世纪末开始,每年都有少量的西班牙船只到达澳门采买中国商品,再转运到美洲墨西哥等地销售。

1621 年,时任菲律宾主教索尔拉诺(Serrano)说道:“前两年菲律宾常有西班牙的船只穿梭于澳门、马六甲、遥罗、柬埔寨等港口进行贸易。”据记载,初始时的 1572 年有三艘中国商船抵达马尼拉,另有五艘船驶抵菲律宾南方诸岛,而到了 1587 ,则有三十艘大型中国商船驶入马尼拉港。

中菲贸易最鼎盛时期,常年都有二十到六十艘商船从中国抵达马尼拉。这些商品的贸易额达到了三、四十万比索,在某些旺年甚至突破了百万比索的规模。相比海禁时期来说这已是非常乐观的局面,西属马尼拉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可见一斑,中国是西班牙东亚贸易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日本商人到达菲律宾进行贸易的时间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与中国海商一样日本人在菲律宾的经营甚深。“从 16 世纪后半期到17 世纪初叶,很多日本商人出海到中国、印支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进行贸易活动,其中有的地方形成了日本人街,也有人成为外国的雇佣兵。”

西班牙人到来之后,也很快注意到了日本商船在菲律宾的活动,但是与中国商人不同的是,日本商人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排斥。16 世纪 80 年代,西班牙人发现日本的海上走私团伙经常在卡加阳一带出没,于是便派舰队前去驱赶。

个中缘由想来是因为日本人在菲的举动触发了日本海商与西班牙商人的中国商品菲律宾代理之争,日本海商想要分羹的意图引起了西班牙人的警惕与反击。另一方面,西属菲律宾与日本本土直接贸易往来的规模比起中菲之间的交易额相去甚远,这一时期日本商品进入菲律宾除了部分是由日人商船携带而来,另一部分依靠的就是中国帆船的中转。

“中国帆船把来自中国、日本、柬埔寨、婆罗洲、西里伯斯(今苏拉威西) 和其它邻近国家的货物运到马尼拉。在这里,这些货物被整批地买下,也被整批地用西班牙大帆船运到墨西哥。从 1600年直到 1815 年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贸易停止为止,情况尤其如此。”所以在东亚区域,中国也始终是菲国西班牙商人贸易活动的核心。

荷兰将西班牙势力逐出“福尔摩沙”

与葡萄牙不同的是,西班牙与台湾有实质性的长期接触,在 1626 年到1642年长达 16 年的殖民时间里,台湾岛以“福尔摩沙” (“Fermosa”)之名成为了西班牙殖民者文献资料中的重点记录对象,而这些资料也为我们再现了西班牙在台湾岛的一次失败经营。

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后不久,就注意到了位于吕宋岛北面相去不远的台湾岛,他们将其称之为艾尔摩莎(Isla Hermosa),意即美丽岛。

16 世纪末的数十年间西班牙人并没有占领台湾岛的迫切需求,虽然一直有传言称日本将出兵台湾,并在占领成功后以台湾为据点劫掠中国前往马尼拉的商船,西班牙人甚至疑心日本将以台湾为跳板侵入菲律宾。

1596 年,马尼拉的一位官员上书西班牙国王说到:“重点是,日本人不只会在我人眼前吃下美丽岛,并且一步步鲸吞蚕食各岛,对我们最大的损失还在于所造成的各种大小骚动不平静的事件。”可见当时在菲律宾的西班牙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台湾岛对于马尼拉具有一定的战略作用。虽然察觉到了潜在威胁,但是当时的局势还没有危险到让西班牙人采取行动,直到荷兰人的到来。

荷兰人对于葡萄牙、西班牙人来说是后起之秀,凭借着新生的优势对东亚地区的贸易蛋糕虎视眈眈,这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恐慌,害怕荷兰人分制自己的利益。就在 1624 年,荷兰人侵占了台湾岛的南部之后,西班牙人的噩梦成真,荷兰人开始对中菲贸易展开打击,对从中国前往马尼拉的货船贸易进行封锁,给西班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一封马尼拉大主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这样说到:“敌人的势力强大到足以隔绝造访本市的那些人,结果今年只有小船到访··.···这对市民造成严重的损害,因为这样,他们今年度想要换得的衣料一匹也没有着落。”

而另一官员说到:“他们(荷兰人)实行了切断本群岛贸易的意图,因为这是摧毁群岛的最佳策略。”这一严峻形势使得西班牙人下定决心要在台湾岛抢滩建立殖民地来钳制荷兰人的扩张。于是 1626 年,西班牙开始在北台湾的鸡笼(今基隆)港登陆,开建城堡实行统治,为前往马尼拉贸易的中国和本国货船提供庇护。

当然,西班牙花费力气在台湾建设基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与荷兰人分庭抗礼,他们还希望借助台湾岛的有利位置进一步拓展对华贸易,将台湾岛打造马尼拉之外的另一个商贸重地。

西班牙在北台湾的统治只维系了短短的 16 年(1626-1642),西班牙人崩溃到撤出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荷兰人不过给予了最后一击。

首先,西班牙占据北台湾的首要目的一一反击荷兰人对中国-马尼拉贸易线的封锁,并没有成功,这一举措反而形成了舍近求远的效果。西班牙对北台湾的控制不能消除荷兰基地对于中国-马尼拉贸易的干扰,也不能阻止荷兰船队骚扰西班牙从中国出发南下菲律宾的货船,因为位于南台湾的荷兰基地距离马尼拉更近。

其次,作为中国商品的中转站来说,北台湾的地理位置相较于澳门而言并没有优势,澳门背靠产品生产腹地,收发货物更为便利,且澳门距离马尼拉航程更短,显然在澳门进行交易再转运至菲律宾更为合理,所以对中国商船的吸引力后劲不足。

最后,西班牙统治下的北台湾的经济虽然依靠一定量中国商船的登岸贸易产生了一时利好,但是并没有真正生根发芽,始终要依靠马尼拉的财力支撑才得以坚持。扶持时间一长,而当地经济又没有真正起色,马尼拉对台湾的支持就变得难以为继。

此时的北台湾基地对于西班牙来说已成鸡肋,驻台西班牙人开始逐步裁员。空虚的防备引来了荷兰人的觊觎,最终西班牙人在1642 年的鸡笼荷西之战中战败,全员撤离了台湾岛。

台湾岛在 16 世纪、17 世纪之交的西班牙东亚商业版图中并没有形成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视为西班牙在东亚进行商业拓展的一次失败尝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