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券商并购传闻又起,这次指向上海的两家头部券商——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上海证券报记者向两券商的多位内部人士求证,得到的回复均为该传闻不实,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一流投行始于“国君+海通”?
近日,有市场传闻称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可能要合并。对此,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内部人士均回应记者称:“不属实。”
不过,市场仍然对头部券商的强强联合寄予厚望。昨日,海通证券股价盘中一度拉涨近4%,国泰君安最高涨近5%。股吧前排发帖均在讨论合并猜想,并纷纷为合并后的券商取名。
目前,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股东中都有上海国资的身影,这被认为是两者合并的基础。国泰君安控股股东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实控人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虽无实际控制人,但第二大股东为上海国资旗下上海国盛集团,同时还有多家上海国企持有海通证券股权。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业绩排名大多位居行业前三。2022年和2023年,由于香港子公司的亏损,海通证券业绩大幅下滑,行业排名也跌出第一梯队。若两家券商合并,资产规模将超越中信证券,跃升为证券行业新龙头。风险的暴露和令人激动的合并前景也被认为是可能合并的原因。
在监管多次发声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后,市场关于头部券商合并的传闻四起,如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与银河证券都曾被卷入合并传闻,但均被相关方予以否认。
在机构调研或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对于同一股东控制或者有合并传闻的券商,投资者予以重点关注,市场对于证券行业并购重组的预期已然打开。
中小券商并购案例迎新进展
“并购重组”正在成为证券行业的热词,但目前取得实质进展的仍以中小券商为主。5月以来,包括“国联+民生”、“浙商+国都”等在内的多家券商并购重组案例迎来新进展。
5月14日,国联证券公告,拟以11.31元/股的价格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购买民生证券100%股份,并募集不超20亿元的配套资金用于发展民生证券业务。
另一进展案例来自浙商证券与国都证券。5月27日,浙商证券公告称,公司成为国华能源所持国都证券7.69%股份公开挂牌项目的受让方,成交价格为10.09亿元。此前,浙商证券已从多家公司手中受让国都证券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与此同时,证券行业内日趋频繁的股权变动事件则进一步强化了行业整合预期。湖北国资旗下长江产业集团拟以非公开转让方式受让湖北能源和三峡资本所持长江证券全部股份,并与部分股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股份过户后,湖北省国资将成为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此外,东莞证券20%股权的接盘方已出现,东北证券近30%股权也将易主。
“通过并购重组方式补齐业务短板,实现跨区域运行,是中小券商实现弯道超车的可选项。”申万宏源非银首席分析师罗钻辉表示,当前证券行业并购重组的内外部环境已基本具备,在内生驱动和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券商并购整合或将提速。预计券商并购重组将包括四个方向,即解决同业竞争、区域特色券商做大做强、国资整合民营券商、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券商整合等。
“强强联合”如何才能“1+1>2”?
中小券商合并整合在持续落地,但从资产规模及业务体量来看,更大的券业并购至今仍停留在猜想阶段。头部券商并购重组将会以何种方式进行,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相较海外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于目前的国内券商而言仍有距离。在受访人士看来,头部券商合并传闻四起,体现了市场对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投行的呼唤。头部券商合并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规模增大,但大不等于强。
“从过去国内券商的合并案例看,成功的往往是强弱联合的模式,强强联合很难达到‘1+1>2’的效果。通过行政方式合并的券商,通常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有券业资深人士表示,在培育一流投行的过程中,强强联合是一条“快速通道”,但能够实现“1+1>2”才是根本。合并不是绝对的保证,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真正的难点在于双方后期整合情况和文化融合情况。
从海外集团的经验来看,多家知名投行均经历了多轮合并。基于此,大型券商并购重组将以何种方式落地,也有待持续观察。
中信证券分析师田良认为,证券行业并购是渐进式过程,需要重视治理结构层面,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合并后的业务团队整合、渠道网点取舍、企业文化融合、管理结构设置对新券商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的影响均需要重点关注。(来源:上海证券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