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后世对此出现了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朱元璋之后无宰相”,然后到清朝题材的作品里当“大聪明”;另一种认为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丞相没什么影响,宰相还是宰相。那么朱元璋真的“废宰相”了吗?明太祖废除的制度到底是什么呢?

首要说明的是,除了辽朝之外,宰相在历朝历代都不是正式的官职,而是权势仅次于皇帝的重臣的统称,即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秦朝的三公和录尚书事、隋唐的三省长官、宋朝的二府三司、元朝的中书省、明清的大学士都可以被称为“宰相”,又都不是宰相。

所以“朱元璋废宰相”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朱元璋不可能废除一个不存在的官职和制度。宰相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皇权集中与皇帝精力有限的矛盾,也就是什么都管的皇帝不可能什么都管,必须把部分皇权交出去。而把部分皇权交出去自然会导致手握重权的大臣出现。

在废除中书省后不久,累成狗的朱元璋便设立内阁大学士(正五品)作为处理政务的顾问,把部分权力交给他们。经过建文帝的过渡,明成祖正式建立了内阁制,内阁大学士也就成为明朝的“宰相”。清朝则在明朝内阁的基础上建立了军机处。明清两朝都是实际上的“宰相”。

但明朝有内阁和清朝有军机处并不等于朱元璋废除中书省是P用没有的。朱元璋废除中书省是中国古代权力制度发展的转折性事件,其转折性就在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机构。要知道正如皇帝不可能一个人管天下,宰相也不可能一个人运行权力,需要专属机构来行使权力。

比如秦朝丞相府、东汉尚书台、隋唐三省、宋朝两府、元朝中书省都是宰相的专属机构,朱元璋以前的中央权力体系是三级(皇帝—宰相专属机构—各部卿)。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之后,中央权力体系就变成了两级(皇帝—各部卿),而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机构。

虽然通过参加核心决策、处理重要文件、传达重要政令等等方式,内阁获得了相当于宰相的权限。但因为没有专属的机构,所以内阁在没有皇权允许时无法下达有效命令,也就无法获得制衡皇权的权力。清朝的军机处还不如明朝内阁,连秘书的权力都被其他机构分割了。

正因如此,朱元璋废除中书省确实不是废宰相,而是废除了宰相制衡皇权的制度基础。因此史学界公认:朱元璋废除中书省是中国古代皇权的空前强化,明朝和之后的清朝也就成为中国古代皇权最为强大的两个朝代。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