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房产市场持续繁荣,房价飙升如同脱缰野马,令人难以驾驭。去年或许还能全款买房,今年或许只能勉强凑齐首付,明年可能连首付也遥不可及。因此,许多投资者涌入房地产领域寻求炒房机会。过去的十几年里,购置房产几乎成了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方式,全民炒房现象盛行。
然而,投资总伴随着风险,只赚不赔的生意难以持久。房地产行业虽然看似繁荣,却给无力购房的人带来了巨大压力。炒房客获利丰厚,但刚需购房者却要为虚高房价买单。2016年,国家提出“房住不炒”政策,旨在引导房地产回归本质功能。在此背景下,大型城市出台调控政策打击炒房行为。但是炒房投资者迅速转向尚未调控的三四线城市,导致这些城市房价也迅速上涨。对于当地刚需购房者来说,高昂房价成为沉重负担,购房成为心头痛。如今,“房住不炒”政策逐步落实,调控政策不断出台,房价出现明显下跌。
近两年楼市深度观察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止三四线城市,其房地产市场步入了寒冬,房价普遍出现下跌趋势;就连一度坚挺的一二线城市,房价也未能幸免。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使得各地房价逐渐回归理性。尽管2023年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但楼市似乎仍未走出低迷,市场上对于房价未来走势的悲观情绪愈发浓厚。
对于一度风光无限的炒房客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无疑是巨大的考验。过去,房价持续上涨,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涌入楼市。然而,随着房价的稳定,炒房客的生存空间正逐渐缩小。尤其是那些高杠杆炒房者,依赖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一旦房价无法大幅上涨,他们便可能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炒房客的离场,对于真正的刚需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市场的回归理性将为他们提供更加公平、健康的购房环境。
今明两年,“买房”与“存钱”没区别?
对于众多购房者而言,购房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决策。鉴于现今购房所需资金庞大,加上房价呈现下跌趋势,购房者的压力愈发沉重。一套房产可能耗尽一个家庭两代甚至三代的积蓄。然而,在“房住不炒”政策的调控下,房价逐渐趋于稳定。那么,对于今年的购房者来说,究竟应该选择“买房”还是“存钱”?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呢?
面临购房还是储蓄的抉择,购房者必须审慎地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
1、人口因素
经济学家任泽平曾指出,房地产市场行情的演变与人口因素息息相关。长期而言,人口趋势对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过去,房地产市场之所以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家庭尚未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因此存在大量的刚性购房需求。然而,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刚性购房者的数量正在减少,未来的刚性购房需求预计将进一步下降。据统计,80后和90后的人口数量较00后和10后多出1亿,这意味着对于许多80后和90后来说,购房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任务。但00后和10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们的父母往往已经拥有住房,因此他们并不急需购房。事实上,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00后和10后甚至可能继承多套房产。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刚性购房者的数量将持续减少。
2、供求关系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空置率问题已不再是秘密。早在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显示,当时城镇住房的空置率已高达22%。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开发商仍在不断开发新的房地产项目,导致许多城市的住房供应量远远超过需求量。这种供求失衡的状况对购房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3、楼市政策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导向是“房住不炒”。在这一政策框架下,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政策以稳定房地产市场。仅在2023年,面对市场行情的低迷,全国各地就出台了700多条救市政策,包括放松限购、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以及提供购房补贴等。这些政策对购房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专家:5年后一目了然
随着房地产市场行情的微妙变化,有专家提出深刻见解:尽管房价目前趋向稳定,但今明两年的选择,将在5年后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已逐渐稳定,此时购房相较于存钱更具优势。这些城市作为经济的领头羊,将持续吸引人才涌入,推动城市的发展壮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的购房需求将持续增长,房价有望稳步上升。
然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三四线城市而言,存钱或许比购房更为明智。由于缺乏支柱性产业,这些城市的年轻人口可能选择前往一二线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这些城市的房价可能面临下跌的风险,因此,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许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因此,对于购房者而言,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判断城市是人口流入还是流出的关键,将直接影响购房决策。若所在城市产业繁荣,能够吸引众多人才汇聚,那么这座城市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若所在城市人口外流严重,那么谨慎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许更为明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