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雍正继位后,夺嫡之争势必引起不小的波澜,然而,与夺嫡兄弟相对冷淡的三位胤礼、胤禄、胤禑又将走向怎样的结局呢?
他们在雍正时代的命运是否会因为与夺嫡事件的无关而显得平淡,还是隐藏着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曲折经历?历史的画卷,是否会为我们揭开这段相对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位有结党嫌疑的阿哥
十七阿哥胤礼,这位康熙的儿子,似乎鲜为人知。他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当时康熙正值中年,他的母亲纯裕勤妃陈佳氏温婉大方,深得康熙宠幸。陈佳氏出身满洲镶黄旗人家,谨慎审时度势,常教导儿子远离争斗,低调处世。
胤礼性格内敛稳重,从不与兄弟们争权夺利。且因他母亲出身并不高贵,这也决定了他无法介入皇位竞争。那时正是胤礼十几岁,正值人生最无瑕的时候。
他温文尔雅,博览群书,对权力更无半分兴趣,只想沉浸在诗书画卷中。于是,夺嫡风波来袭时,胤礼选择袖手旁观,任由哥哥们你争我斗。
岂知,他与八爷党阿灵阿的姻亲关系,还是招来了新登基的雍正的猜忌。雍正甚至一度想将他流放景陵,来斩断他和八爷党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幸亏十三阿哥胤祥为他说情,表明他纯良品性,这才使他免去一劫。
为人低调的胤礼,后来获封果郡王,领受镶蓝旗汉军都统一职。他仍然谨小慎微,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朝中祸乱已尽,胤礼只想静心访书画,他不求功名利禄,只想得过且过。
然而,他与权力的缘分似乎难断。雍正驾崩前特意嘱咐乾隆要善待十七叔,于是,胤礼在乾隆朝更加受宠幸。乾隆甚至批准他在家中办公政事,还为他赐软轿,可见十七叔地位无两。
可惜好景不长,胤礼这位太子,到底未能登上那龙椅。他的身体从小就弱不禁风,若有大病也常拖上几个月。如今承受不了朝堂风雨,才四十二岁便病逝了。
临终前他神志稍清,想起少年时兄弟阋墙,今日形同陌路的景况,不免觉得人生伤感。对胤礼来说,皇位无疑是个飘渺的梦。他此生唯有侍奉父皇与诸弟,度过短暂的时光,已是最大的心愿。
一个隐形的帮手
十六阿哥胤禄与十五阿哥胤禑同母,生母王氏原是宫外汉女,长相国色天香,后为康熙带入宫中。王氏美貌出众,深得宠幸。她为康熙生了三个儿子,却因出身太低,只封为密嫔。这注定她的儿子很难有机会夺嫡。
相比兄弟,胤禄这个二王子聪慧过人,长相也颇俊美。他不能容忍母亲和自己的身份局限人生,而是刻苦用功,学通了音律、算数等学问。他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的知识了如指掌。这样一位知识渊博、好学上进的王子,自然不会在皇位竞争中坐以待毙。
有人猜测,他很可能是四阿哥的暗中支持者。这一猜测并非无的放矢。夺嫡风波落定那一夜,雍正让胤禄负责宫廷的守卫重任。若非十分信任,他大可不必如此。且宫廷防卫涉及皇室安全,雍正若无绝对信心,断不会让胤禄统领。
登基后,雍正将胤禄封为庄亲王,令其接管内务府和宗人府大权。内务府掌管皇室财政,宗人府则管理满族八旗政事,权力无法估量。显然,这位二王子早已在暗中助四哥一臂之力。而今胤禄终得以光明正大地辅助皇帝治理国家。
死去的十三阿哥一直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胤禄则成了另一个左膀右臂,替补十三阿哥的位置。他勤奋好学,政出多门,深受雍正倚重。朝野上下也较为舒心,认为有他在,皇位可保无虞。
雍正驾崩前,嘱咐乾隆要善待十六叔。果然,胤禄在乾隆朝也备受宠信,有事出巡时总由他摄政。他处理朝政稳妥,使乾隆如释重负。晚年的胤禄还曾上书乾隆,自请辞去辅政大臣一职。他平和地离开朝堂,专心学问、教养儿女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直至七十三岁高寿而终,胤禄终成为当朝最受尊敬的老者。那顶世袭的铁帽子,也传给了他的后代。说他一生顺境,亦不为过。对于胤禄而言,皇位仅是年轻时无法触及的梦想。他后来亦过得十分知足。这就是十六阿哥的豁达吧。
一位不起眼的阿哥
相比十六阿哥出众,十五阿哥胤禑则乏善可陈。他天性懒散,不思进取,既不爱读书,也不喜政事,是个彻彻底底的散漫王子。
康熙原本宠爱十五阿哥的生母王氏,但这个儿子从小举止不端,玩忽职守,令康熙颇有微词。毕竟身为皇子,怎能整日无所事事?康熙曾一怒之下,暂停了王氏的膳食供给,想藉此警醒胤禑。奈何胤禑依旧我行我素,全不思悔改。
夺嫡风波来袭时,胤禑尚且年幼。即便他当时已懂事,想参与竞争也于事无补。他的母亲身份不高,自己又懒惰无能,根本没这个资格。
袭封皇帝的四哥对这个弟弟也没多上心,只是象征性地给他个闲散的官职度日罢了。对雍正来说,这个不成器的弟弟已被他略去不计。
按说生为皇子本是多么光荣的身份。昔人无不羡慕此等荣耀及权势。可胤禑偏偏将这一切看得很轻。他不求荣华富贵,不畏权势滔天,只想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
最终,这位阿哥仅四十出头便英年早逝。临终前他想起少年时母亲因他受罚,以及许多顽劣的举动,不免有几分悔意。然而转念一想,他并不留恋所谓的地位权势,也就释怀了。对胤禑来说,一生确实无憾,只因他并不在乎朝堂风云,皇亲国戚算计。
结语
不会读书的人总被人看轻;不会治国的君主必遭人唾弃。生而为王子,本该功成名就。可这三位康熙的儿子,却都没有在这逆境中屈服。
他们每个人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有的与皇亲国戚打交道,有的潜心学问,有的追求闲云野鹤。
抛开身份权势,他们其实也活得很知足。这就是十七阿哥的通透,十六阿哥的豁达,十五阿哥的随意吧。
十七阿哥胤礼浸淫文墨,得过且过的生活令他知足。十六阿哥胤禄则凭学识和手腕,开创仕途,一展抱负。再看十五阿哥胤禑无所事事,也活得痛快。他们都未事夺嫡,却各取所需而知天命。这三位康熙之子,终成清史上一段佳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