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夏之交,风和日丽之时,白白胖胖的杨妃玉环,手持团扇,身着时尚旗袍裙,在沁芳湖畔,玉色蝴蝶,翩翩起舞,是何等的惬意开怀。扑蝶之态,雍容华贵,快乐自在地追扑彩。好一幅妙曼春图。在美丽的大自然里,难得宝钗摘下她的道学面具,显示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薛宝钗本来就该如此的面貌,竟然成为在全书唯一的一次活泼可爱的一瞬间。但是只要一见人,宝钗就动心机。
薛宝钗追蝴蝶到滴翠亭,滴翠亭盖在池子当中,四面是游廊曲桥,周围是些糊着纸的窗格子,里外互相看不到,从外面能听到里面的声音。薛宝钗听到里面有人说话。薛宝钗最聪明,他知道背后听到的东西最有价值。真是天赐良机,她便不再去追蝴蝶,故意煞住脚往里细听,把贾芸捡到手绢,坠儿跟小红讨谢的话听了个完完整整清清楚楚。便故意煞住脚往里细听。大家闺秀人前必须端庄,人后偷听应该无损淑女形象。
大如团扇的一对玉色蝴蝶,飞舞翩跹,谁见了都会欣赏。薛宝钗平素给人的印象是稳重,她举止娴雅。这里表现的则是她的活泼,她的青春充分绽放。作者让我们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孩儿,手拿扇子,蹑手蹑脚地追赶蝴蝶,蝴蝶落地,美人去扑;蝴蝶翻飞,美人去追赶;那个场景生动活泼,美不胜收。追到滴翠亭,宝钗满头是汗,喘个不停。
煞住脚步往里细听,这就是偷听,这是不道德的;宝钗熟读《四书》,想必知道非礼忽听。君子坦荡荡。亭内半晌没说话,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要么悄悄走掉,就当什么都发生,要么大大方方的进去说话。可是薛宝钗偏不,她要偷偷细听究竟。说不定相关信息会成为可以利用的武器。
宝钗扑蝶故事的重点,还在于另一件事情。薛宝钗追蝴蝶到滴翠亭边,听到到贾芸拾到小红手帕的事。薛宝钗立刻明白坠儿替他们传递了爱情的信物。明白他们在私相授受,明白他们在谈恋爱。那是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爱情是有违礼法的,所以宝钗认定贾芸红玉他们为奸淫狗盗之辈。
宝钗不仅听到了她们全部对话,同时她还听出来,那是宝玉房里那个眼空心大、刁钻古怪的小红。忽听里边说把这窗子打开。宝钗一惊,心想不能暴露偷听,让她们知道我听到她的秘密。她当机立断,必须金蝉脱壳,便故意放重脚步,高声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这还来了个顺手牵羊,属羊的黛玉倒霉了。她还说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薛宝钗自编自导自演得绝对逼真。她是金蝉脱壳了,何必一定要有一个偷听之人?什么为了洗清自己,宝钗属于客居的主子,小红是奴才丫头,能奈你何?因为她对黛玉骨子里的敌视,让她毫不犹豫趁机嫁祸黛玉,虽然不是光明之举,却实在是薛宝钗发自内心的行为。
亭子里的人推开窗,发现宝钗,一时都吓楞了。宝钗反倒问她们把颦儿藏哪儿了。她们当然说没见。宝钗说别是藏在这里了吧。说着还故意装作进去找一圈。嘴里还叨叨着,一定是钻到山子洞去了,被蛇咬一口吧。说着脱身而去。
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女性美。在鲜花盛开,花飞花谢的暮春时节,作者用杨贵妃和赵飞燕来形容宝钗和黛玉。环肥燕瘦,环是体态丰满的杨贵妃,给人雍容华贵的感觉;燕是身材纤瘦的赵飞燕,让人感觉有点可怜。我以为作者并非仅仅借用环肥燕瘦,恐怕另有褒贬之意。
宝钗为了世事通达,什么都想知道,还要一问摇头三不知,装做什么都不想知道。宝钗可不像坠儿那样单纯,愚钝。薛宝钗听到贾芸把自己的手帕当信物给了小红,立刻明白了一个丫头跟一个少爷私密地互赠手绢作为信物,谈情说爱的故事,这在封建时代,是伤风败俗的重大丑事。小红一看不是她的手帕,心里明白是贾芸喜欢自己才故意掉了包儿。一个女孩子的手帕到了一个男人的手,在古代这种事情很严重。像小红这样的丫头,仅此一件就可以成为被打死的理由。所以小红要坠儿发誓保证为她保密。
她们怕被人偷听,其实早已被人偷听了。宝钗不仅从头到尾听完,而且判断出说话的是谁,贾家的大小事情,她都清楚,宝钗的心机可见一斑。这次她无意间发现一个秘密。又却成功地把偷听的不良形象,甩锅嫁祸给林黛玉。这两件事虽然同时发生,好像并无联系,然而可悲的是,宝钗扑蝶这么美好的事情,对于黛玉来说,却是风刀霜剑的一部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