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评论家野鹤曾写道:
吾读《红楼梦》,第一爱看凤姐儿。
人畏其险,我赏其辣;人畏其荡,我赏其骚。
读之开拓无限心胸,增长无数阅历。
红楼的万千读者当中,“爱看”凤姐的不在少数。
作为书中最为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之一,王熙凤丰富饱满的立体个性始终让人萦绕心间,回味无穷。
世人“爱看”凤姐,或欣赏其卓越才干,或忿恨其贪婪狠毒,或为其终被聪明所累而唏嘘叹惋……
然行至中年,有所经历,就会明白,世间所有光鲜背后,皆由血泪铺就;一切人性善恶,亦非泾渭分明。
凤姐卖弄才干的底色,俱是迎难而上的担当;八面玲珑的另端,多为周全体贴的真情;风光无限的背后,不无辛酸苦涩的隐忍……
世人“爱看”凤姐,却不识凤姐,待你真正读懂她,或许就会为之潸然泣、泪如倾。
最能体现凤姐才能的事件,莫过于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去世,贾珍要大办丧事,尤氏却称病撂挑子,宁府乱成一锅粥。
忙乱之际,凤姐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策略上,她首先找出宁府的管理弊病,采取相应改革措施。
从包干到人到责权利统一,促使宁府下人严格分工,诸事专管,再不能划水摸鱼、浑噩度日。
态度上,她立马扬威,杀伐决断,用杀鸡儆猴,赏罚分明的方式,让众人不敢懈怠、心服口服。
经过一番治理,乱哄哄的宁国府变得条理分明,事事到位。
凤姐不仅爱揽事,也真正爱干事,她每日不畏辛劳,凌晨即起,忙到半夜,可谓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在协理宁国府回末,曹公把凤姐理家与治国相提并论,高度肯定了她的管理才能。
红学家马瑞芳教授说:
“贾府算得上政治家和管理能手的,只有王熙凤。”
然而,这正是凤姐的悲哀。
偌大一个贾府,安富尊荣者者甚多,运筹谋划者无一。
百年世族的日常运转,人口银两的调度配置,王侯公卿的人情往来,千头万绪的大小事端,俱落在凤姐一辈女流身上。
其责任之重,执事之艰,可想而知。
不过,治家之难,还不在“治家”本身。
毕竟,凭凤姐的出色才干和尽心敬业,都足以应对。
难在“无米之炊”,纵为巧妇,亦是难为。
贾府赫扬近百载,已呈下坠之势,“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府中出得多,进得少,收支严重失衡,要维系一个千人大族的有序运转,凤姐可谓心力交瘁。
私下里她不知想了多少省俭的法子,招致了多少骂名,被下人抱怨刻薄,被主子挑剔指摘,却始终咬牙承担,为家事殚精竭虑。
府中财务的巨大缺口,让她费尽思量,成日拆东补西,千挪万凑,后手不接时还典当了自己的陪嫁来过渡。
然而家道一天天艰难,任她再“巧”,也难于应付。
治家之难,还难在“治人”。
贾府数百下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管理起来并不容易。
婆子们赌博偷盗、打架斗殴,不让人省心;管家媳妇们心术不正、心机险恶,时常上演“指桑骂槐”“坐山观虎斗”等全挂子武艺,凤姐稍有不慎就会被“治倒”。
下人都怕凤姐,可唯有心腹平儿知道,面对这些刁奴,凤姐心里未必不畏惧。
“众人都道她厉害,你们都怕她,惟我知道,她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
凤姐终日便身处这“理家”“治人”的层层艰难之中,为之思虑劳累,从未逃避推脱。
她在艰难的时势中踽踽独行,在艰险的是非场孤军奋战。
世人只见凤姐好弄权术,却不见其迎难而上的勇气担当。
她威重令行,享受权力带来的荣耀;她也日理万机,为家族事务呕心沥血。
艰难,是每个人必然会面临的课题,遑论达官贵人,抑或升斗小民。
而直面艰难,勇于担当的人,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赢得他人的尊重。
平日里,凤姐总是威风八面、说一不二,无论去到哪儿,都被众人簇拥,似众星拱月,风光无限。
然而,这个贾母嘴里“霸王似的一个人”,内里也有道不尽的辛酸苦涩。
凤姐过生日,贾母起头合家凑份子,为凤姐办了一个热闹的生辰。
宴席上,从主子奶奶到嬷嬷丫头,轮番来给凤姐敬酒,各种奉承之意、溢美之词在席间充斥流转。
彼时集得意与荣耀于一身的凤姐,宛如万众瞩目的明星,高高在上,好不畅快。
谁料就在她酒醉回房小憩时,却赫然发现丈夫贾琏正与下人鲍二媳妇偷情,还一口一个“阎王老婆”“夜叉星”,咒骂自己若死了就好了。
心性刚强又善妒的凤姐如何忍得,遂厮打起鲍二媳妇,贾琏见状便借酒发疯,要拔剑杀妻。
霎时鸡飞狗跳,闹得不可开交,场面一片混乱。
喜庆的生日宴,变成“抓奸”现场,须臾间,风头无两的“寿星”秒变哭天喊地的怨妇,世事的变幻莫测,就是如此猝不及防。
在众人跟前失了面子事小,丈夫的薄情寡意才真正让人伤心欲绝。
面对经常偷腥乃至后来偷娶二房的贾琏,纵是“脂粉英雄”,到底身为女人,凤姐心中也难抑苦痛,常常饱受情感煎熬。
大权在握的凤姐看似威风凛凛,无与争锋,奈何上头有三层公婆,素日里的委屈也并不少受。
因锋芒过盛,邢夫人对这个媳妇早已心生不满,逮到机会便要削削她的面子。
贾母八十大寿,两个婆子得罪了宁国府的尤氏。
为顾及尤氏的脸面,凤姐命人捆了那两个婆子,交给尤氏处置。
邢夫人得知后大做文章,当着众人的面,故意向凤姐陪笑求情,让她下不来台。
众目睽睽之下,凤姐又羞又气,脸都憋得紫涨。
尤氏却不买凤姐的账,还嗔怪她“多事”,连姑母王夫人都站在邢夫人那边,令凤姐百口莫辩。
她不禁心灰意冷、悲从中来,为着贾母的好日子,也只能忍气吞声,暗自垂泪。
泼辣霸道如凤姐,也要忍受冤枉气,也有不为人知的苦楚,谁的生活里,都没有“容易”二字。
职场中的凤姐总是神采奕奕,精力无限,殊不知,她是透支了身体来维系贾府日常运转。
府中诸人皆可偷安躲懒,唯独凤姐全年无休,日日操劳。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令凤姐落下了病根:
家事烦忧,她的额上常年贴着止头痛的药膏;
操劳过度,导致腹中成型的男胎流产,陷入“无后”困境;
身体亏虚,失于调养,增添了下红之症,缠绵病榻……
风光,向来只在他人眼中;而伤痛,却唯有自己知晓。
有人说:
生活似一场台上秀,看得见的是风姿绰约,风光无限;
看不见的,是下台后的疲惫落寞,满身伤痕或迷茫无措。
是啊,所有的人前风光,人后都尽是沧桑。
你永远不知道,他人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无人窥见的辛酸。
凤姐做人圆滑,长袖善舞,极尽八面玲珑之能事。
她夸黛玉:“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一句话连带夸赞了在场的贾母祖孙五六人,其情商之高无人能及。
大老爷贾赦要娶贾母的首席丫头鸳鸯,贾母气极,凤姐反而派上了老太太的不是:
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
明贬暗褒,一番话逗得贾母转怒为喜。
有人说凤姐只是嘴上奉承,只为讨老太太这个最高统治者的欢心。
其实,凤姐的讨好逢迎,亦是真情流露的体现。
有一回贾母瞒着凤姐到大观园看望孙子孙女们,凤姐得知后冒雪前来接贾母。
贾母看见凤姐便喜悦无限,“以理,孝敬也不在这上头。”
若按礼节,凤姐本不必如此。
她却说自己来不是为了“孝敬”,而是家中来讨年例的“债主”已去,且备下希嫩的野鸡,请“躲债”的贾母赶紧用晚饭去。
贾母听了不由开怀大乐,凤姐熨贴幽默的言语和发自真心的周到备至,可谓孝顺的最高层次。
清代评点家二知道人说:
贾媪暮年,善于自娱,但情之所钟,未免烦恼……能开媪之笑口者,熙凤一人耳。
贾母一见凤姐就开心,不仅因为爱听好话,更是真切感受到了凤姐的孺慕之情。
对家中的小叔子小姑子,凤姐也是真心疼爱,处处周全。
天冷了,她特地为大观园设置了小厨房,单给姐妹们做饭,让她们不必在冷风中往返受冻。
经济日渐拮据,当家的凤姐却从未减削大观园的开销,让姐妹们不虞匮乏,过得无忧无虑。
姑娘们起诗社,问凤姐要经费,她也是立即应承,全力支持。
正如欧丽娟教授所说:
凤姐把园外现实世界的粗粝艰难留给自己,顶抗着交织密布的枪林弹雨,守护着青春的清新纯真与诗情画意。
不仅如此,对“穷亲戚”,凤姐也有一份爱护怜惜之心。
面对上门打秋风的刘姥姥,她不但没有鄙薄,反而大方资助了20两银子,外加一串钱雇车。
20两银子,足够庄稼人一年的生计,已令刘姥姥喜出望外,就算不另给那一串钱,刘姥姥也同样感恩戴德。
可心怀恻隐的凤姐,为了刘姥姥不必摸黑步行回家,还给她拿了雇车的零钱,其怜贫惜老之心,令人动容。
邢岫烟家贫命苦,连自己的姑母邢夫人都不想照拂她,凤姐却伸出援手,为岫烟雪中送炭。
府中诸人大多“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面对贫寒的岫烟,凤姐却毫无势利,反倒以德取人、体恤弱势。
凤姐心中的柔软因碰触到人性的美好,而汩汩流淌出脉脉温情,“泼皮破落户儿”凤姐的底色,是内心良善。
有人说:
一个人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如何巧妙地应对和敷衍别人,而是学会去照顾和善待别人。
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一个人的内心善意和真情流淌。
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说: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可谓道出了万千读者的心声。
凤姐贪婪狠辣,机关算尽,时常让人恨得牙痒痒,可如若不在场,又总让人觉得缺了些什么,不由生发出如贾母般的落寞心境:
“有她一个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
是啊,二奶奶一说笑话儿,人人如沐春风,心怀畅快。
一“不见”凤姐,就会想她的笑话儿,想她的熨贴,想她的好,想她的难。
犹记她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钦佩她治世之才,真如水晶心肝,力挽狂澜救末世,身薄却举千斤鼎。
可怜她枉费心机,反误卿卿性命,家亡人散各奔腾,悲辛一场空欢喜。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得到与失去的循环往复中悲喜。
只是,人间如寄,浮生若梦。
对于拥有的一切,其实无所谓骄矜,须知终归都会失去;对于失去的所有,也不需要介怀,只因本就不属于你。
行路跌跌撞撞,人生起起伏伏,只要保持善良,不失本心,尽己所能,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愿你踏遍万千沟壑,抵达繁花胜景;阅尽人间风霜,但见心如皎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