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在下行的房地产市场,轻资产无有息负债经营的绿城管理却交出了一份不错答卷。
期内,绿城管理收入达到33.02亿元,同比增长24.3%;毛利为17.22亿元,同比增长24%;综合毛利率52.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4亿元,同比增长30.8%,在过去四年间有三年净利润增长3成以上。
规模方面,绿城管理保持行业轻资产开发领域第一身位,期末已布局122座主要城市,合约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9%,在建面积达到5250万平方米。
业绩会上,绿城管理对未来的三年做出业绩指引,即保持营收复合增长在20%以上、净利润率水平25%以上、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25%以上,以及派息比例不低于80%。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绿城管理依旧保持80%派息比例,加上20%特别派息。
这是轻资产企业优势,净利润最后以现金形式得到体现。执行董事、副主席李军笑称:“绿城管理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2020年我们上市IPO募集资金是11.45亿元,现在派息已经达到24.93亿元。”他透露,截至2023年末,上市公司净资产41.3亿元,在手存量订单还可以收取代金费超过250亿元。以净利润率25%测算,大约还有62.5亿元净利润,两项相加为103.8亿元。另外,绿城管理每年还有100亿元以上新拓项目代建费,也会带来20亿以上净利润。
纵观业绩会,管理层仍旧对未来业务发展抱有信心。这当中的机会在于保障房城中村、城投拿地、地产纾困、百川计划,以及与绿城中国协同发展的轻重协同等等。
“最困难的时候也有好企业,再好的时候也有烂企业。” 董事会联席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张亚东称,绿城管理是在形势不好时候的一家好企业,认为在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业绩拆解
绿城管理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代建、政府代建和其他服务三个领域。从收入贡献来看,在2023年33.02亿元营业收入中,商业类代建收入为23.46亿元,占比从上年62.9%提升至71%;政府类代建收入约为7.89亿元,占比从上年29.4%下滑至23.9%,其他业务收入约为1.68亿元,占比为5.1%。
李军介绍,政府代建收入占比下降至23.9%,未来占比在25%左右;商业代建收入占比提升至71%,这也是带来净利润更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在商业代建里,2023年绿城管理直管的商业代建项目的收入占比得到了更快提升。
从规模上看,绿城管理依旧保持明显的优势。在全国化的布局下,绿城管理主要经济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城市群)持续保持较大比重,合约项目预估总可售货值达6933亿元,规模占整体可售货值的77.7%。
其中,长三角济圈项目2897亿元,占32.5%;环渤海济圈、京津冀城市群项目2343亿元,占26.2%;珠三角经济圈项目1228亿元,占13.8%;成渝城市群项目465亿元,占5.2%。
李军于业绩会介绍,珠三角占比和货值存量还不够,是绿城管理第一拓展方向,会加大对华南地区项目拓展和团队的建设,未来对成渝城市群也会加大投入。
截至期末,绿城管理合约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17.9%,在建面积达到5250万平方米。从业务结构来看,按合约项目总建面积测算,商业代建业务8760万平方米,占比为73.2%(国有企业4090万平方米占比34.2%、私营企业3790万平方米占比31.7%、金融机构880万平方米占比7.3%),政府类代建为3200万平方米,占比为26.8%。
呈现在当期在建面积上,政府代建所占比例达到45.7%,私营企业则下滑至19.1%为1000万平方米,这也说明民营企业在当下市场面临更大流动性压力。
基于这种判断,绿城管理加强了对政府、国有企业、城投公司业务的拓展,因为此类业务的质量和可达性会更高,代建费的收取率回款率也更高。
在新拓业务上,2023年,绿城管理新拓代建项目的合约建面积3530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5%,其中政府、国有企业委托方及金融机构估比达74.7%(政府代建31.2%、国有企业33.3%、金融机构10.2%)。
新拓代建项目代建费预估10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5%,其中政府、国有企业委托方及金融机估比69.4%(政府代建9.2%、国有企业49%、金融机构11.2%)。
新拓业务除销售类住宅外,增加了产业园区、公租房、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未来小区、市政配套、商业、酒店、办公室等。
李军称:“绿城管理业务多元性,实际上是抵抗这个行业变动的原因。市场不好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政府类的代建业务机会,市场取暖的时候,商业代建会贡献更多的收入,甚至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有些纾困类业务会带来一些流量。”
未来机会
作为轻资产公司,绿城管理正与绿城中国推进业务协同发展。
据悉,绿城管理的轻重协同正在起步阶段。董事会联席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郭佳峰介绍,绿城中国五六年前推进全国化战略,目前市场萎缩,绿城中国聚焦投资,对城市的选择要求也比较高,现阶段减弱对一些城市的投资。
但绿城中国在这部分城市具备人脉等优势,这样的背景下,会将开发管理团队给管理集团,有利于在当地承接更多更好的代建项目。这样既能保留优秀的管理团队,持续提高所在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也能等待未来的一些市场机会。他透露,今年在轻重协同方面,今年订单任务会有比较大的放量。
但在这些区域里有好的投资机会,也会考虑直接重投,后交由管理集团代建。他续指,这种内部关联交易公司会谨慎对待。“我认为这对提高组织效率也有非常好的作用,轻重协同现在已经起步了,相信会做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来。”
现场气氛活跃,管理层甚至举了不少生动的例子,“女朋友说天气冷,男朋友应该怎么办?”“厨师开饭馆,无序竞争怎么办?”等贴切形象的例子,细品下来,能够发现绿城管理在代建上的优势所在。
展望未来,绿城管理在不断把握新的机会。观点新媒体获悉,绿城管理未来业务重心在政府保障类业务、纾困类业务和城投类业务三个板块。
张亚东提及,租赁型保障房市场未来发展会非常迅速,这个空间巨大,能够为绿城管理带来大幅增长的空间。
“五年计划的900万间,已经完成540多万套,还剩360万套在今年和明年完成,一年大概180万套也就形成了1.7万亿的销售规模。”他表示,保障房建设差距也会很大,绿城管理有信心能够做到利润最好的项目。
李军称强调,绿城管理是轻资产公司,商业模式里最重要的一个点是不动用财务杠杆,更多是通过输出管理和服务。所以政府代建是很契合的业务,而且在市场下行周期,政府会加大保障房建设以及公用事业等配套建设,未来会保持25%左右的收入占比。
其次,纾困保交楼业务目前也有很多机会,绿城管理通过信用输出,可以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李军称,绿城管理在当下的纾困保交楼业务里具有排他性优势,会加大拓展纾困保交路业务,收入端希望从去年不到7个点提升到15%左右。
绿城管理执行董事、执行总裁林三九认为,代建项目中最难的就是纾困类项目,面临信心缺失的问题,需要解决纾困类项目品质、效益与进度的问题。
“不是所有纾困类项目都能做。我们有一句话,叫做一成一,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碰,这是底线。”他称,绿城管理在资源利用和整合上动了很多脑筋,包括政府资源、金融机构资源、供应商资源等等,这些是项目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另外,则是城投拿地带来的委托机会。数据显示,在2021-2023年,城投公司整体的开工率在20%左右。李军表示,这个体量能够保持未来公司业务稳定性,预估在公司未来总收入里占比达到30%左右。
也就是说,在绿城管理计划的收入占比中,政府保障类业务25%,纾困类业务15%,城投类业务占30%,加起来比重达到70%。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11月,绿城管理还发布“百川计划”,针对全国各重点城市以多元合作模式全面引进城市合伙人,合作模式主要包含优秀人才引进方式入职合作、代建共享平台方式业务合作和向绿城管理引荐代建项目三种模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