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小提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小提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小提琴音乐处于最为鼎盛的时期,其艺术水平也同样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当时的法国小提琴艺术作为小提琴艺术发展的最高峰,不仅才俊荟萃,名家辈出,更形成了对现今仍有重要影响的法国学派。
纵观西方弦乐史,法国小提琴艺术作为弦乐史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彰显了非凡的艺术价值,呈现出了无比耀眼的艺术光彩。
中世纪至新艺术时期法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这一个时期称之为中世纪,据史料考证,小提琴这件乐器在该时期已初现端倪。韩里所编著的《欧洲弦乐艺术史》一书中提到:意大利的宗教音乐中就出现了小提琴的踪迹。
“复调经文歌中间 Tenor 主调出现的时候,往往有乐器跟着一起演奏,或者有一个持续的高音旋律贯穿在整个复调之中,这个高音旋律往往由乐器演奏,其中,最受宠爱的乐器就是小提琴”。
中世纪至新艺术时期,法国小提琴的使用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仅是作为宗教仪式或经文歌主调伴奏乐器之一。由于中世纪时期声乐的主流地位,小提琴这件乐器尚未形成为独立的艺术,处于从属的位置。
14 世纪左右,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出现了小提琴伴唱歌曲或舞蹈的形式,为小提琴走向世俗音乐开辟了新疆,在 1430 年前后,专为小提琴使用的独奏声部曲谱已经出现,这些作品大多是一些单旋律的歌曲、叙事曲、牧歌以乐曲独奏为一个声部写成。此时,小提琴音乐独立出现了隐隐曙光。
在新艺术时期,法国音乐文化对意大利音乐的反渗透使得法国小提琴艺术逐步走向正轨变为可能。由于经文歌的内容与功能的变化以及记谱法的发展的发展,新艺术时期的法国作曲家更加专注世俗音乐的发展,尤其对伴奏乐器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以此也极大地促进了法国小提琴的发展与壮大。
在法国小提琴起步的阶段,法国宫廷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使得法国小提琴有了技术性的飞跃,在以王室宫廷带领下的意大利乐师们携手并进,逐渐形成了可与意大利小提琴比肩的态势。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意大利的小提琴奏鸣曲已在法国广泛传播。法国小提琴艺术正在逐渐的超越意大利。
文艺复兴影响下的法国小提琴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为了能够摆脱宗教的束缚,对世俗音乐越发关注。提倡并发展了小提琴音乐,第一层动因是,皇室追求并注重艺术的权威领导作用,法国皇帝聚集并任命有学术成就的学者,对法国弦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圣灵音乐会,这是一个由宫廷皇室发起并支持的具有国际比赛性质的艺术活动,亦是阐述艺术美学观点的争辩之地。法国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同时,仍然保持着举止文雅、高贵华丽的审美情趣。据资料记载1516 年法国乐队编制为 6 人,1547 年有 9 人,1551 年有 8 人,1552 年有 11 人。1580 年后法国的提琴家族呈现了自由发展的状态。
巴洛克时期的法国弦乐美学思想争辩
法国的圣灵音乐会从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延续到了巴洛克时期,在此音乐发展的脉络中,关于音乐的美学思想争辩从未停止,在巴洛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维瓦尔第改革他所创作的进行曲的时候,保守派就提出了反对的声音:吕利讲意大利的演奏技法传到法国的时候也受到了坚持散漫风格演奏的人们的反对,法国圣灵音乐会的美学思想争辩,一方面体现法国艺术的百家争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法国圣灵音乐会上良莠不齐的演奏状况。在巴洛克时期法国弦乐美学思想争辩中出现了阿奈和吉格农,这两位无论是在演奏的风格还是美学思想上截然不同。
阿奈擅长演奏无伴奏进行曲,阿奈的演奏及创作受到了当时法国贵族的推崇,在路易十四期间阿奈在法国宫廷内部出版了六卷乐曲,这些作品大都呈现了法国风格,阿奈的美学主张是,小提琴的演奏其意图不是展示演奏者的才华,而是力求感染听众。小提琴的演奏不追求艰深复杂的技巧,而是讲究以乐动人,阿奈的演奏声音柔美细腻。欧洲大陆上德国、意大利、英国皆赞叹他的美学思想主张。
吉格农在 1741 年加入法国国籍,他以精湛的小提琴技术在法国宫廷中赢得了“最后一把小提琴手”的称号。他认为音乐不应该是呆板无趣的,演奏家同样如此。他认为琴弓有两个作用,一是要表达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富于激情的演奏动作,另一作用是,琴弓可以演奏艰深的技术,解决一切技术问题。并且他认为,通过精绝的表演,一方面展示了艺术家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使观众拍案称奇,他的美学思想观点,在阿贝·普吕谢的《为自然而欢乐》一文中有所体现。
阿奈和吉格农都受到了科莱里的影响,阿奈在其出版的六卷乐曲中,第一卷就体现出了科莱里的风格;炫耀自己是意大利“代表”的吉格农曾向科莱里的学生索密斯学过琴。在科莱里的影响下,法国出现了众多位同阿奈和吉格农等风格迥异的演奏家。在巴洛克时期,他们的美学观点将法国的弦乐理论推向了一个高峰,他们以圣灵音乐会为演奏和阐述和学术观点的平台,将法国弦乐的美学思想在争辩中发展并壮大。
法国小提琴音乐形态概述
西方音乐史中,十九世纪是弦乐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各种音乐艺术发展迅速,各个国家的小提琴学派相继出现。对于小提琴音乐流派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因素:一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作品,以及风格相近的作品;二是相应的演奏家皆具有相当专业的演奏素质;三是能形成一定的演奏体系与教学体系。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具备以上三个音乐的地域有意大利、法国和德国。
这三个国家先后形成了小提琴学派,并在对于小提琴认知与演奏风格以及作品创作方面各具特色。各个学派之间互相交流,形成了泛欧洲的艺术环境。各个学派不断的涌现出小提琴艺术人才,这些人才为以后的小提琴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十九世纪初,法国同其他国家的艺术交流十分频繁,在欧洲浓郁的学习氛围下,各国之间常派学者互相访学、指教。随着巴黎音乐学院的建立,为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地。法国小提琴音乐文化空前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法国学派。
结语
早期的法国小提琴音乐,经历了中世纪时期的雏形阶段,经历文艺复兴时期的圣灵音乐会的改革与尝试,亦经历了巴洛克时期的吸纳与融合,在法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形成了法国小提琴音乐从地位从无到有的历程。从技法再到审美的变迁,法国小提琴音乐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着。
从法国喜歌剧中脱颖日出的小提琴,在古典时期宫廷贵族的大力发展之下,逐渐形成了宫廷贵族与底层市民阶级审美共享的拓隅发展态势,为十九世纪以巴黎音乐学院建立为标志的鼎盛夯实了基础。
在十九世纪,法国的音乐是以小提琴音乐为主要乐器,并且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小提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主题内容都与往常出现了较大的差别,有了极大的飞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