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14日,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努力发展经济的氛围中,动荡与战争仿佛已经被遗忘。

但对于蒋介石的得力干将、曾经的“西北王”胡宗南来说,这一天却是一个挣扎而又解脱的日子。就在这天,由于心脏病突发,胡宗南在台湾告别了病痛,结束了他跌宕的一生。这对晚年过得不尽如人意的他来说,大概确实称得上是解脱。

作为胡宗南的上级以及老师,蒋介石也曾在他住院期间去探望过他。他离世之后,蒋介石顾念旧情,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向他赠予了“功著旂常”的挽联,并对他做出了“忠贞自励,不避劳苦,不计毁誉”的评价。

而西北王胡宗南的最后岁月:家底输光,多次赋闲。

胡宗南

败多胜少,从西北王沦为光杆司令

1924年,胡宗南以二十八岁的“高龄”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

毕业后,胡宗南开始从军打仗,一路晋升,在1942年被破格提拔为第八战区副总司令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手握几十万大军,成了黄埔军校的第一位集团军总司令,成就了他“西北王”的名号。

但胡宗南的能力与这个称号并不匹配,而这样一个人能成为黄埔军校第一位战区司令和陆军上将,这恐怕是蒋介石“任人唯亲”原则的典型体现了。

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蒋介石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发起了内战。1947年2月,胡宗南前往南京,接受蒋介石对他“闪击延安”的当面指示,还对蒋介石夸下海口,说三日之内拿下延安,并将作战方案拿给蒋介石审定,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

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是,这份作战方案刚一拿回来,就被我党重要的情报人员熊向晖看到了。熊向晖作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迅速将情报交给了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接到情况后,我党领导核心迅速根据胡宗南的作战计划,将计就计也制定了破敌的方案。

我党当局决定主动放弃延安,以游击战的方式对抗敌人。西北野战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和拖延国民党军队的攻击,为我党核心和群众的撤离赢得宝贵的时间。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的队伍也得以进入延安。正当他们洋洋得意时,3月25日,我军在青化砭以运动战的方式歼灭了胡宗南的整编31旅。接着,西北野战军又在羊马河,蟠龙相继消灭国民党两个旅。8月18日第36师也被解放军全部歼灭。

1948年2月,解放军又以伏击的方式歼灭了胡宗南部队的29师将近三万人。4月,胡宗南命令手下军队撤出延安,解放军乘胜追击,逼着他不得已逃到了汉中。在汉中的战役中,他又损失了七个整编军和三个整编师,连当年赖以起家的第一军也被打得几近溃散。

到了1950年,我党还在对还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力量进行肃清。而胡宗南就是那个被蒋介石派去西南,保留国民党在大陆的一席之地的人。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当时的国民党根本没有长期抵抗的能力,能守住多久,完全取决于解放军什么时候发动进攻。

三个月后,解放军开始了对西南的收复,胡宗南又遇上了他的宿敌陈赓。一听说解放军由陈赓指挥,他连战斗的念头都没有了,直接放弃抵抗解放军的进攻,也不顾手下六万多人的军队,搭乘飞机向海口逃去,最终导致所有残军全部覆灭。

之前风光无限的“西北王”至此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不断战败,逃回台湾不想却被弹劾

1950年3月27日,一架运输机从中国西南的小城西昌向海南岛飞去,胡宗南就坐在上面,这是国民党最后一架离开大陆的飞机。

此时,已如同丧家之犬的胡宗南原本打算在台湾著名的风景区花莲定居,从此携夫人与孩子隐居。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之前违抗命令就已经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现在又没有完成固守西南的任务,蒋介石怎么可能让他和平的回到台湾?

果不其然,胡宗南还没到台湾,刚一到海口,蒋介石当局就撤销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而胡宗南作为公署的副长官,当然也被免了职。

西南失守,胡宗南退逃台湾,众多国民党将领回大陆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可他们能怨谁呢?当然不能怨蒋介石,所以便只能把矛头对准打了败仗胡宗南。于是,5月,由监察院的李梦彪带头,联合46名委员对胡宗南进行了弹劾。

李梦彪不仅将弹劾书上交给了蒋介石,还油印了许多份,寄给了当时台湾的各大媒体,这样一来,舆论像洪水一样向胡宗南袭来,这篇弹劾文也受到了人们的传阅和朝野的关注。

洋洋洒洒数千字,说胡宗南贻误军机,使国民党丢失了大陆的西南地区,接着又细数胡宗南领兵打仗数十年来的种种败绩,甚至怀疑他通共。

胡宗南原本正安心地呆在花莲,谁知祸从天降,得知消息的他强作镇定,赶紧上书蒋介石,同时也向蒋介石的另一位干将——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陈诚求情。

还好蒋介石顾及旧情,想到胡宗南对自己忠心耿耿,这么多年鞍前马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加上陈诚也为他说了好话,所以就没有罚他。轰动一时的弹劾胡宗南案就这样告一段落。

陈诚

多次赋闲,两度受命再次做回学生

胡宗南回到台湾不久,蒋介石就命他进入台湾国防大学学习,胡宗南回到台湾不久,蒋介石就命他进入台湾国防大学学习,此时的胡宗南已接近60岁高龄,但此时心有愧疚的他面对蒋介石的命令别无选择,于是又拿起书本,戴上眼镜,成为了一名学生。

他一边念书,一边照顾家庭,正好他的妻子叶霞翟又有了身孕,这给在仕途上失意的他带来了许多慰藉。生活平静的度过了几个月,胡宗南本以为他的晚年就会这样风平浪静的尽享天伦之乐,虽然没有战死沙场,但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圆满。

可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料,1955年8月,许久没有见过他的蒋介石突然要对他进行召见,胡宗南赶忙赶到总统府,蒋介石先是询问了他在国防大学的学习情况,又对他说澎湖地区一直防守薄弱,想要派他去驻守澎湖,担任防守司令。

其实对于这件事,蒋介石也有顾虑,早在国民党在大陆的时候,胡宗南就已经是上将军衔,到了台湾之后,一直赋闲,这次派他担任防守司令,其实有些的屈才的。

所以蒋介石原本打算只要胡宗南不愿意,就不会勉强他,可谁知胡宗南听到之后,十分激动,立刻站起来表示马上到任。

时间一晃过去了四年,蒋介石在1959年又将胡宗南从澎湖调回了台北,只是依旧没有让他担任重要的职位,而是将他放到了国防研究院学习。

当时,台湾的国防研究院其实和黄埔军校有些相似,由蒋介石担任院长。胡宗南在这座培养台湾党政军高级干部的最高学府学习了八个月后毕业。

胡宗南原本以为会再次让他担任一些职务,可是蒋介石却一直没有动静,于是他耐不住性子去找过蒋介石一回,可蒋介石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并没有给他准确的答复。

胡宗南回去以后没多久,大概蒋介石觉得有些对不住他,就任命他为“国防研究院毕业同学会会长”,“兼任国防研究院院务委员”。当然,这都只是一些闲职,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晚年低调,生活拮据频繁出入医院

政治上的失势让胡宗南一家陷入了艰难的境地,幸好胡宗南昔日的朋友汤恩伯为他们在花莲租到了一套房子,这才算是找到了住处。

叶霞翟说:他们在花莲的日子非常温馨,“夫妻俩携手徘徊于堤上海边,对海潮而长啸。”可再美的景色也无法阻挡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两人常常“遥念家国山河,泪眼相对,默默相依”。

胡宗南在国民党众多将领中是少有的生活作风简朴,据他的儿子胡为真回忆,到了台湾以后,胡家的生活可谓是十分的拮据,甚至连当时基本每位领导家里都有的冰箱,他们都没有。

后来还是胡宗南昔日的部下实在看不下去,送给他们一台。可胡宗南知道后,立刻义正言辞地退了回去。胡家本来就没有什么资产,再加上当时仓皇向台湾撤离,本就不多的资产也没有带在身边,生活更加不易。

常年的征战生活是胡宗南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到了1961年七月,胡宗南的病症突然加重,他头晕咳嗽,还有许多其他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却告知他已经身患多病,不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还有心脏也不是很好。

为了身体的健康,他只能注意饮食,不再吃糖,也不再吃肉,每天只能吃些水果和蔬菜。可他的病情没有因此好转,反而愈发加重。后来甚至发展到开会时,连会议室所在的四楼都爬不到,到了二楼就气喘吁吁地走不动了。

胡宗南的性格十分要强,他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已经病成这个样子,所以既没有对别人提起,也没有去检查,正因为如此,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又是一年春节,正月里胡宗南家里不断有人来拜访,可是他却常常体力不支,不能长时间的待客。家里人也发现了他的状况,连忙请医生来为他诊治,结果发现他的病情已经到了非住院不可的地步,于是连忙将他送往了医院。

胡宗南刚一住院,蒋介石便得到了消息,于是就派蒋经国前往病房探望胡宗南。蒋介石本人也在正月初七那天探望了他,胡宗南看到昔日的老师来探望他,内心十分感动,师生二人都意识到这一见可能就是生离死别,双双老泪纵横。

“功著旂常”,离世后蒋介石亲赠挽联

胡宗南一生戎马,长时间的战争,早就让他的身体留下了病根,他自己又十分要强,不愿让别人知道他的病情,以至于发现之时已十分严重,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并没有那么先进,一段时间的救治虽然让他略微好转,但并没有改变他的病情。

在那一年的3月13日,他像平常一样在医院里度过他的一天,照常与照顾他的妻子聊聊天,晚上九点多的时候还多吃了一个苹果,然后安然的入睡。

可到了凌晨三点多的时候,胡宗南突然醒来,连声惊叫,之后便陷入了昏迷状态,医生连忙对他进行了抢救,但最终也无力回天。凌晨5点30分,胡宗南因心脏病突发而没了呼吸,享年67岁。

胡宗南离世后,蒋介石亲自来参加了他的葬礼,赠与他“功著旂常”的挽联,并对他做出了“忠贞自励,不避劳苦,不计毁誉”的评价,台湾当局也追授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就这样,胡宗南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胡宗南病逝后,他的妻子叶霞翟独自一人抚养四个儿女,生活更加的艰辛,好在叶霞翟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是著名的教育家。1967年,她就任了台北师范专科学校的校长,他们家的经济情况这才有所好转。

又过了19年,儿女们一个个都长大成人,叶霞翟也就跟随胡宗南离去了,二人的墓地一起建在北投,依山面海,共同远眺大陆。

结语

胡宗南一生都受到蒋介石的器重,以至于他对自己踌躇满志,对权力野心勃勃,对战事又狂妄自大。

但他的能力与野心显然不太匹配,他志大才疏,不懂战略,对蒋介石又只懂得盲目服从,军事上远不是我党优秀将领们的对手,导致几十万大军全部覆灭,自己逃到台湾却又被弹劾,晚年十分凄凉,最终只留下个“常败将军”的名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