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之后,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也自此拉下了帷幕,昔日桃园三结义,三位结拜兄弟也早已离世,只留下了自己的后人。

蜀汉灭亡后,这三家的后人也都有不同的境遇,除了刘禅之外,为何张飞的后人无人敢动,但关羽的后人却满门被杀呢?这中间又隐藏了什么故事呢?

襄樊之战结下仇怨

此事要追溯到44年前的襄樊之战。关羽带兵与庞德在樊城对峙,一心效忠曹魏的庞德是个硬骨头,面对关羽的攻势,虽节节败退,却誓死不降。

对峙之时,庞德一箭射伤了关羽的额头,关羽本人是个很珍惜人才的人,虽与庞德分属不同阵营,但却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庞德。

关羽大捷,庞德就此沦为关羽的阶下囚,身边的很多部下,早已经想要投靠关羽,朝着关羽下跪投降,只求保住自己的小命。

在这些跪下的人中,最显眼的就是誓死不跪的庞德,这种气节关羽十分欣赏,但他面对这样的庞德也很难办。

庞德部下基本上都已经投降了,只有他坚决不愿意投降,关羽甚至都已经直言,自己哥哥在汉中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邀请他去做个将军。

但这种惜才,并没有获得庞德的好感,忠于曹魏的庞德,在听到关羽这样的话之后,破口大骂,矛头直指刘备,贬低刘备根本不配做魏王的对手。

“关羽竖子,刘备庸才,我魏王雄兵百万,随时可以灭了你们。宁可当朝廷之忠臣,也不愿意做贼人将领,何惧一死。”

话说得激烈,关羽自然也不能忍受这庞德如此辱骂自己哥哥,既然庞德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么也别怪关羽无穷,当即砍下了庞德的首级。

魏国得到消息时,樊城虽然失守,但守将誓死不降,曹操对此大为触动,他生性多疑,对部下总是怀有几分猜忌,但却是真心佩服忠心为主之辈。

曹操伤心自己损失了这样的一位忠将,立即分封了庞德的儿子为列侯,后来曹操去世,曹丕上位之后,又再次赐给了庞德儿子庞会关内侯的爵位。

庞德虽然守城而死,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是实打实地护佑了自己的子孙。

而关羽和儿子关平在荆州时,被吴下阿蒙偷袭,父子二人双双殒命于此。而关羽的二儿子关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颇受诸葛亮器重。

襄樊之战的结果看似尘埃落定,实际上却仍然在影响着后世,关羽的后人,也因为在襄樊之战中结下的仇怨,最后才会落得无人生还的结局。这又是为什么呢?

后主受降关家不屈

蜀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越来越衰落,最终被邓艾大军攻破成都,蜀汉就此覆灭。

一直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的刘禅,在邓艾大军攻城之后,便放弃了再抵抗的想法,决定明哲保身,向邓艾投降。

既然要投降,那便要带一些心腹前往洛阳,在他带的这些心腹之中,便有张飞的后人。蜀汉气数将尽,没必要再苦苦支撑,若是投降,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过上不错的日子。

所以愿意投降的蜀人不算少数,有愿意的,自然也有不愿意的,关羽的后人们,宁愿再拼一把,也不愿意跟随刘禅北上投降。

关家后人宁愿力抗强敌,负隅顽抗一遭,也不愿意就此向敌人投降。这种亡国之臣,他们不愿意做,他们的先祖也不会愿意看他们做。

但关家人并不知晓,他们的灭顶之灾已经在路上了。

在邓艾大军之中,有一人不容忽略,那就是庞德之子庞会,他的父亲死在关羽手下,他对关家自然心存怨恨,如今有机会,自然是希望能够报此仇。

《蜀记》记载,“庞会跟随钟会、邓艾伐蜀,蜀汉灭亡后,庞会将关羽的后代杀尽。”

但关羽已死,他不能手刃仇人,但关羽的子孙还在,他的报仇对象便转移到了关羽后人身上。“冤有头债有主”,关羽已死,庞会再向他的子孙举起屠刀的行为,确实是小人行径。

刘禅带着自己的心腹前往洛阳,自然也全国关羽的后人们,奈何他们不愿意,刘禅也没办法逼迫他们跟随,所以关家的满门忠烈仍然留在蜀地,这正好给了庞会灭关羽满门的机会。

在邓艾大军攻入成都之后,反叛的钟会和魏国的军队打了起来,场面一片混乱,乱军在城中烧杀抢掠。

庞会正好利用当时时局的混乱,向关家下了手,一家人无一生还,庞会才算报了自己的杀父之仇。

而张飞的后人则跟着刘禅北上,一路上虽然奔波,但到了洛阳之后,由于他们是主动投降,司马昭对他们很不错,也没有再吃什么苦头,相反还在洛阳过上了相对不错的日子。“乐不思蜀”便是出自于此。

而后司马昭在听到刘禅的回答之后,更是感叹“ 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在他看来,刘禅便是个无情之人。

刘禅是实打实地对在洛阳的生活很满意,不过是换个国家生活,刘备走得太仓促,刘禅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撑起一个国家,当下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已经足够满足了。

但心怀家国大义的关家人,不愿意这么屈居魏国之下,也不愿意离开故土,但却横遭大祸,最终一家人尽数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跟张飞的后人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张飞的后人们跟着刘禅在洛阳城,吃香喝辣,并没有因为灭国而无法生存。

这么明显的差距,难道只是因为当年襄樊之战时,关羽与庞家结下的私仇嘛?

关张后人不同结局

虽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若是说关羽一家满门被杀,而张飞后人无人敢动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也是不完整的。这背后还有权力的博弈,和早前埋下的诸多伏笔。

张飞一家得以保全,除了识时务,跟着刘禅一起投降了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那就是张飞的妻子夏侯氏。

夏侯氏这个姓氏并不常见,但在三国时期,这个姓氏的代表人物可不简单,张飞的夫人也确实跟夏侯渊有亲属关系,她是夏侯渊的侄女。

夏侯家在曹魏又绝对是说得上话的,不仅如此,曹家和夏侯两家一直都交好,这自己的侄女婿一脉,夏侯家自然也会保。所以张飞一家才能够在蜀汉被灭后,没有苦难。

刘禅他们投降,曹魏大军也不是没有眼力见的人,不会这么着急去找不痛快。

尤其对待张飞后人,一来他们投降了本来就应该优待,二来曹魏大军也得掂量掂量夏侯家的势力,自然不敢去招惹张飞这一脉。

有权有势之人为了能将自己的利益权势最大化,选择结亲家的方式,在当时一点也不奇怪,这也是在给自己的以后留后路。

多个朋友多条路,更何况这是实打实的亲缘关系,张飞当时去了夏侯氏的女儿,或许也有这一方面的考量。

这种通过结亲家同外家达成利益联盟的手段,关羽一直看不上,觉得这种靠妻子母家的作为,不是大丈夫该有的行为。

当初孙权有意同关羽结亲,关羽却根本不屑于做这样的事,当即拒绝了孙权。这也直接导致了孙权与关羽结了仇,也算是给关羽后来的身亡埋下了一个伏笔。

不愿意与孙权结亲,在襄樊之战中杀了庞德,关羽在前边种下了因,后续结出了苦果。可当时的关羽非如此选择不可,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他杀庞德全了庞德的忠义之名,不愿意与孙权结亲,更是体现了他的忠义。只是他的做法,并不能获得全部人的理解。两军交战,伤亡本就是正常,关羽只不过是打了胜仗,何错之有。

那庞会趁着当时时局混乱,混入关家,无论老弱妇孺,只要是关家之人尽数斩杀,造成关家满门被灭,实在令人不齿。

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在前期做出的选择决定,都可能会影响后边自己的结局,关羽的结局算不上好,也是因为之前给自己埋下了一些雷。

最后这些雷不仅落到了自己身上,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后人。

关羽能够流放百世,凭借的是自己的忠义之名,他的后人们也传承了关羽这一忠义的名声,不愿做那亡国之臣,哪怕最终惨死在蜀地,跪在先祖面前的身躯也都是笔直的。

这或许也是关羽在后世的评价能够远远超过张飞的原因,在大众的印象之中关羽代表着忠义,而张飞却是莽夫的形象。

忠肝义胆,誓死不屈的精神一直都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当时蜀汉离消亡一步之遥,明知死守没有什么意义。

但关家人还是守在原地,不愿意投降于自己一直以来的敌人,足以能够证明关家血脉之中流淌的忠义气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