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私信,问军机大臣和大学士谁的权力更大一点?这个问题客观地讲,问得有点过于宽泛了,所以要想理清楚思路,就有必要设定一些前提条件,否则便很难得出标准答案。

清代的内阁大学士是文官最高品,不过影响大学士地位和权力的主要因素,还要取决于殿阁的序列,如保和殿、文华殿大学士资历最深,向有“首辅”之称(乾隆朝傅恒去世后保和殿大学士不设,以文化殿为最高)。

同样,军机大臣也分为不同的档次,有领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等等。领班军机大臣被称为“首揆”,与内阁首辅相呼应。

故而简单地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进行对比的话,是不够严谨的。比如东阁大学士自然无法与领班军机大臣相比;而军机大臣上行走又无法与保和殿大学士相比。

而且按照清代的官制,内阁大学士一般都兼任军机大臣,比例至少在70%以上,而军机大臣中就有很多人不兼大学士头衔,这个比例至少在50%以上。

所以只有将不兼军机大臣之大学士,和不兼大学士之军机大臣进行对比才最有意义。御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答案自然就会揭晓:

其一、品级是影响政治地位的关键要素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抛开品级去谈官僚的身份地位是不现实的。自雍正即位更定官制之后,内阁大学士不分满汉、不分殿阁,统一都是正一品,这也是为人臣者能得到的最高实职。

军机大臣自诞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是国家的正式官职,属于“差”的性质,是临时替皇帝办事的,如果办差不力,随时都有可能被赶出军机处。

当然,军机大臣也是属于常规性的兼衔,必定有原职,否则的话就无法计品。只是军机大臣门槛高,按例是从在京二品以上大员中拣选(也有个别是以二品以下在军机处行走的)。

非大学士兼任之军机大臣,一般为部院堂官,多数是协办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兼任。所以从品级方面来说,大学士比军机大臣地位高,这一局大学士胜出。

其二、职掌要分具体情况

自军机处创立后,内阁的权力被架空,空有国家行政中枢之名。但并不意味着不兼军机大臣之大学士就没有实权。因为大学士如果不兼军机大臣,那么必定是要分管部务的。这类案例很多,比如乾、嘉时期的名臣刘墉就不是军机大臣,他以体仁阁大学士长期兼管吏部,权力不比一般的军机大臣差。

凡大学士兼管部务的按照官场的叫法就是“中堂”。中堂在清代比较常见,但中堂比宰相还是略低一等。因为只有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者,才能视为宰相,而真正意义上的宰相,是指首辅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所以中堂和宰相的概念还是需要搞清楚的。

军机处主持大局的是领班军机大臣(只有乾隆朝的阿桂与和珅是个例外),一般的军机大臣除了资历特别高的以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而要是资历浅的军机大臣,则只有伺候的份儿,这类军机大臣俗称“挑帘子军机”

以此论,兼管部务的大学士权力比一般的军机大臣大,但若是大学士不兼部务者,则又无缘接触高等级的军政事务,这类大学士只是熬退休的,权力不及一般的军机大臣。这一轮,双方打个平手。

其三、任职资格和获得的荣誉

大学士的任职资格一直很高,有“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不过这是针对汉臣的,满蒙大臣的条件略有放宽,但除了极个别皇帝宠信的王公贵族之外,一般都是进士出身。

满蒙贵族学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可以通过特权入仕,且升迁速度比汉人要快,不过到顶也就是尚书、军机大臣了,因为没有进士的身份,就很难入阁。朝廷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大学士的含金量,不然的话就会乱了套。

在讲究出身的清代官场,只有科举功名最具说服力,从任职资格来看,大学士的门槛要比军机大臣高多了。所以对于很多满汉大臣来说,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宁可要虚名的大学士,而不愿意去当跻身权力核心但没有太多发言权的普通军机大臣。

从荣誉方面来讲,军机大臣就无法与大学士相比了。官员荣誉涵盖的方面极广,有封赠、荫子、加衔、赐谥等等。

不管是什么荣誉,其衡量标准都是以品级出身而定的。就那大家都熟悉的赐谥而言,朝廷明文规定在京官员需二品以上才赐谥,且非翰林出生者不予“文”字,谥号是官员死后的脸面,非大学士之军机大臣,因少了翰林的身份,就无法获得以文为首的谥号。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如荫子大学士之子可荫正五品,然后依次递减,原则是子比父低五品;再如加衔,大学士可以加到三公,而尚书只能加到三少,侍郎照例不加宫保衔。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对比不难看出,非兼军机大臣之大学士,和非大学士之军机大臣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基本可以定论:大学士地位高于军机大臣,权力则互有伯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