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5月27日13时40分左右,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事故中有4人不幸遇难,一名12岁女孩正在医院接受小腿截肢手术治疗。5月29日,其中一名遇难者的父亲吴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确认,他的儿子此前曾向当地政府反映过房屋存在安全隐患。

5月29日,大通镇一名居民俞女士(化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事故中那名幸存的12岁女孩是她儿子的同班同学,她和女孩的母亲王芳因此相熟,几个关系好的家长还建了聊天群,在事故发生前的13时24分左右,王芳在群里约她打牌。13时44分,群里另一名家长突然发消息哭着说,王芳家的房子塌了。

龙苑小区48栋未倒塌的一半

俞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一家三口中丈夫吴胜龙在当地一家水泥厂的子公司上班,做环境监测类工作,妻子王芳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平时他们几名家长等孩子上学走后,经常约在一起打掼蛋。

“吴胜龙之前也在网上反应过房屋质量问题,还去过镇政府。”龙源小区附近一名居民王女士(化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和吴胜龙夫妇也是朋友,他听说过吴胜龙曾去镇政府反映房屋有裂缝、地下渗水的情况。随后,王女士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截图,并称是吴胜龙反映情况时的政府答复。

截图展示,这是龙苑小区一名叫吴胜龙的居民在政府网领导邮箱反映“2021年大通镇遗留龙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问题。

吴胜龙称,大通镇龙苑小区房子都是预制板结构……房屋年代久了,楼顶水泥瓦开裂,房屋漏水,外墙脱落,红砖都看的到,都快成危房了,有的时候水泥都掉下来……

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官网截图(受访者供图)

俞女士和王女士均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这个“吴胜龙”就是此次龙苑小区48栋一家三口中的遇难者吴胜龙。

29日下午,吴胜龙的父亲吴先生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儿子以前向当地政府反映过一次房屋质量问题。

据南风窗消息,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郊区政府)官网显示,2018年,当地启动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龙苑小区便是其中之一。当地老旧小区工程在2022年继续启动。改造涉及的项目繁多,包括小区容貌整治、架空线缆整治、绿化提升整治、水、电、气管网整治、停车设施改造等8个项目。

另据铜陵发布官微消息,5月28日上午,铜陵市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要求,要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要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自建房、老旧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切实把各类风险查全找准,以严实举措坚决整改到位,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做好非煤矿山、危化品、城镇燃气、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

周凯家就在坍塌的一侧。平日,他与妻儿、父母同住。坍塌发生时,他和妻子、父亲在市区的餐馆忙活,孩子一早送去了幼儿园,母亲则在附近做零工。“就差几小时,(否则)5口人就没了。一点征兆都没有。”

图为事故现场 图源:新华社

听说楼塌了,住户周凯(化名)立刻给母亲打电话,听到母亲的声音时,他才松了口气。

5月27日13点40分左右,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致5人失联。这是一栋5层居民楼,每层住两户,坍塌的是西边户,有5户人家。

周凯家就在坍塌的一侧。平日,他与妻儿、父母同住。坍塌发生时,他和妻子、父亲在市区的餐馆忙活,孩子一早送去了幼儿园,母亲则在附近做零工。“就差几小时,(否则)5口人就没了。一点儿征兆都没有。”

27日深夜,回到安置宾馆的周凯惊魂未定。4岁的女儿在一旁吵闹,她那件为儿童节表演准备的新衣服放在家里,还没来得及穿。

28日1点28分,5名失联人员被找到,其中4人遇难,1人正在全力救治中。遇难者中,有周凯的同学及其妻子,正在救治的12岁女孩,是两人的女儿。他们一家住在周凯楼上。

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受访时表示:专家推断,大雨造成的浸泡,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有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目前,坍塌房屋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涉事小区曾经历老旧改造

5月27日8点多,周凯像往常一样,从家出发,去市区的餐馆开门。餐馆开业不到一个月,他既当老板又当厨师,会做当地人爱吃的烧鲳鱼、炖仔鸡。

去年,他在北京当厨师,每月能挣一万多块。钱攒得差不多了,他回到老家,花10万多元盘下这个餐馆。店里缺人手,妻子和父亲给他打下手。

雨是从26日开始下的,一直没停。出门时还在下着中雨。周凯发动车子,车上坐着女儿、妻子和父亲。把女儿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后,他们驶向市区。不久后,周凯的母亲也离开家,到附近的垃圾场做些杂活。

周凯告诉记者,他是龙苑小区建成后的第一批业主,一家人在这里住了20多年。其间,小区经历过多次老旧改造。

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网站显示,1998年10月15日“移民建镇”工程启动,1999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至2015年,大通镇组织实施完成“移民建镇”一、二、三、四期工程。新镇区建房2619套,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5亿元。其中包括完善龙苑小区道路的硬化、亮化、美化工程。2017年7月,大通镇龙苑小区一组团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程。

在周凯的印象里,改造工程从未对建筑本体结构进行施工,多是“外墙粉刷、修修下水”等。

根据2022年4月20日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的郊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招标公告显示,大通龙苑小区三组团在此次改造计划中。施工内容包括土石方开挖、道路拓宽整治、沥青加铺、停车位、非机动车棚、宅间路整治、场地硬化、院墙与围墙整治、外墙立面整治、楼梯间整治、楼道灯维修、挡土墙修复、排水沟整治、树池台阶修复、散水整治、防腐木护栏、花池、水沟更换盖板、侧石、雨污水管网、更换落水管及绿化提升等工程。

彼时负责该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工程的施工单位是安徽红景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这次改造工程以“市政道路绿化”为主,未对房屋结构进行改造。

事发现场航拍画面

一户人家外出劳作逃过一劫

27日上午9点左右,周凯到达餐馆。开门前,他要洗菜、择菜、切菜,制备食材。68岁的父亲负责打扫卫生,妻子是会计兼服务员,上菜、算账、洗碗,什么杂活都干。手常常要沾水沾油,她不得不摘下一直戴着的浪琴表放在家,那是两人结婚时的纪念物。

下午两点没到,周凯接到朋友的电话。

“你家里有没有人?”

问这个干嘛,周凯疑惑。

“你家房子倒掉了。”

反复确认后,周凯赶忙打电话给母亲。平时,垃圾场会安排中午休息两小时,母亲一般不回家,而是去附近的服装厂,“剪个线头搞个10块钱”。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26日中午,孩子放假,母亲和父亲就一起在家陪孩子。

直到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时,周凯才松了口气。

母亲知道房子塌了,开始惦念着家里的物件,“电器、家具什么的,一起二十多年了,肯定有感情。”她最惋惜的是衣服和鞋子,尤其是那些周凯买来孝敬她,却从没舍得穿过的。

母亲想回去找,被周凯拦住。他去现场看了,原本9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家成了一片废墟。48栋像是被对半切开,塌掉的楼梯、线材挂在裸露的墙壁上。他看到,家里杂物间的那扇红门还在上面悬着,楼下那家门头上,倒贴着一张红底黄字的福。

他想去找找妻子放在客厅酒架上的那块浪琴表,见现场救援还在进行,他一声不吭走掉了,“不能耽误他们救人。”

27日下午,现场的消防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一栋框架结构的预制板建筑。已支撑加固未坍塌的另一侧,防止次生灾害发生,附近居民已经疏散。

开车去接母亲的路上,雨也没有停。“这几年下雨下得太多了,也没有这种情况。”周凯说。接到母亲,他们又返回店里。平时都营业到22点左右,今天也不能例外。

23点左右,雨渐渐小了,一家人回到安置宾馆。周凯自嘲“净身出户”,除了身份证和身上的衣物,一无所有。他需要时间重新计划,决定先关店几天。孩子知道家没了,想念她的奥特曼模型。没了新衣服,她的儿童节表演也泡汤了。

周凯知道,没时间伤感,他计划明天去买生活用品和换洗衣物,但忍不住去想埋在废墟下的邻居。“大家都住在一栋楼……”他哽咽了。

一家三口仅12岁女儿幸存

周凯回忆,一楼住着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二楼住着一位老奶奶,三楼是一对中年夫妻。顶层是自己同学一家,夫妻俩带着一个女儿。两家平日里交往不多,偶尔遇见了,会笑一笑,打个招呼。

一名遇难者家属告诉新京报记者,其表哥和表嫂已遇难,侄女正在医院救治。“那个房子是买的,住了十多年。他们的女儿在当地读小学,现在正在医院治疗。”这名家属还称,倒塌的楼房只有一个单元,共五层,其表哥一家就住五楼。

附近居民王芬(化名)说,被埋的5人中,其中一人为80多岁的老人,另有三人是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和一个12岁的孩子。孩子上五年级,因为上课时间推迟,事发时孩子还在家里,没有去学校。”

27日晚,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48栋为砖混结构,事故发生后,郊区政府对该栋10户居民,包括失联人员的家属,进行了妥善安置。住建部门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同时,也对周边房屋开展了安全排查。

刘武称,事故发生后,有专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因为日前铜陵市下了一场强降雨,24小时降雨量达到163.7mm,专家推断大雨造成的浸泡,可能会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这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据红星新闻报道,多位居民称,小区房子在2000年前后陆续交付。房产售卖网站公开信息显示,龙苑小区属于砖混结构,目前在售5个户型,最小的78平方米,最大的151平方米。

附近居民王芬告诉记者,她在大通镇生活了20余年。1998年,当地曾经发过大水,“龙苑小区那一片的居民楼就是在那之后建起来的,基本都是预制板房。”

王芬回忆,此次倒塌的第48栋居民楼处在小区内地势低洼处,“48号楼那里未建之前就是个水坑,一下雨就会有积水。26日那天下了好大的雨。”

记者查询发现,今年年初,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曾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强调城乡房屋安全,督导县区做好恶劣天气隐患房屋巡查监测和应急除险,常态化开展自建房、群租房、商业综合体等城乡房屋隐患排查整治。

新京报记者 | 丛之翔 熊丽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