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无谓的猜测,多一些温暖的共情

随着“胖猫”事件通报发布,一场悲剧的真实情况浮出水面,给社交媒体上的每个人带来冲击。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19日,重庆警方通报了“胖猫”事件详情:“胖猫”与谭某存在真实恋爱关系,谭某未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恋爱为名骗取“胖猫”财物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

“胖猫”事件引发热议后,“胖猫”姐姐刘某多次发布“胖猫”与谭某私聊记录、转账截图等个人隐私信息,购买流量扩散传播提升热度,导致谭某被网暴,调查过程中,刘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并认错,警方将根据进一步的调查情况依法作出处理。 目前,胖猫姐姐多平台账号已经被封。

红星新闻:不要以为网络无界,其实它伤人无形

网暴之下没有赢家。网络赋予人们自由表达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罔顾事实、无限口嗨。类似“胖猫”式悲剧,可以理性探讨,可以感性分析,但不能扭曲真相,任其沉沦为极端言论的温床。

情绪之下也没有赢家。任何事情只要公之于网,就极有可能被放大、被误解、被“审判”。一些围观者本意或为同情,或为正义,却往往一不小心就在群体性情绪的推波助澜下,发展成负能量爆棚的对立与骂战。而一旦言论稍有不慎,反噬就会汹涌而至,你以为网络无界,其实它伤人无形。当这样的情绪塑造出充满对立与戾气的环境,不断让善意萎缩、让恶意膨胀,受损的是互联网场域中的每一个人。

澎湃新闻:关心事件里的公共问题而非个人隐私

社交媒体时代,为公众带来了公共话题和私人话题、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互相渗透的复杂状况。没有人会否认网络空间言论表达的开放性、自由性,但也应该看到:一旦那根确定“公共性”“公共价值”的界线不复存在,不仅很容易造成对个体的误伤,比如“胖猫”事件中的谭某,更重要的是,公共讨论的价值和意义也会被消解,沦为个别网友给家长里短“断案”的一出出闹剧。

不管是此前悼念“胖猫”,还是批评谭某,相信大多数网友还是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但是“胖猫”事件也提醒公众,面对网络上的热点,有时候不仅要保持耐心,“让子弹飞一会”,更要试着去区分、辨别其中的“公共性”,培养自身的公共理性,关心事件里的公共问题而非个人隐私。总而言之,还是要少一些无谓的猜测,多一些温暖的共情。

北京日报:若舆论总有“导演”,会带来信任危机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就此次事件来说,如何让“水军”在接单时就望而却步,如何让“吃人血馒头”的谣言不跟风出现,如何让施暴者不能换个“马甲”再次登场,都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思考。如果是技术不足,就补齐技术;如果是规则不全,就完善规则;如果是执行不力,就加大力度。

亲人突然离世,心情肯定悲痛,这谁都能够理解。但如果以歪曲事实的网络暴力来追求个人目的,如果舆论总有“导演”,那么久而久之,“正义剧本”就会如“蚂蚁搬家”一样,一步步蚕食掉人们心中的善良纯真,带来“狼来了”的信任危机。

中国妇女报:“胖猫”事件凸显部分年轻人婚恋观错位

事实认定,由法律裁决;道德情感,需真诚以待。在这场悲剧里,每个人受到的伤害都令人遗憾,也引人深思。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份感情,尊重每一份付出,用真心回应真爱,才能收获尊重与祝福。感情中任何一方,都要秉持正确的恋爱观,珍惜生命,理性解决矛盾分歧,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真正的关怀与悲惜,是痛其所痛、抚其所忧,更是思其所虑。“胖猫”事件凸显了部分年轻人婚恋观的错位,也传递出对新型婚育文化、正确价值观引导的现实需求。无论是时代赋予的责任,还是对家庭幸福、人生美满的追求,都需要每个人恪守法律、道德与正确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保护爱情,保护家庭,避免悲剧重演。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