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乌龟被誉为长寿的象征,但是随着环境质量下降、乱杀乱捕,野乌龟品种数量正在逐渐的减少。
第一种“鼋”
“鼋”身长50厘米、眼小无力,头背宽平而光滑,主要以流动缓慢的淡水河和溪流中居住,不喜欢常常迁移,更喜欢待在水底。
“鼋”是一种伏击捕食者,肉食性动物,主要以软体动物和鱼虾类为食,它在每年11月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长达半年之久。
由于“鼋”是名贵的药材,人们大量的捕杀,加上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导致“鼋”的数量急剧减少。
“鼋”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第二种“蠵龟”
“蠵龟”头背及体背均覆盖对称的鳞片,体背棕红色,体重在100公斤左右,体长100到200厘米,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为食。
主要以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和其它无脊椎动物来为食,偶然也会吃鱼卵、海草等植物,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各种温水水域。
“蠵龟”产卵期5到7月,雌雄海龟在产卵场交配,雌龟在晚上没人的时候挖坑产卵,蠵龟挖的坑大概有10厘米深,每次产卵130-150枚。
“蠵龟”蛋是白色,产后用沙掩埋好自己的孩子才肯离去,在自然条件下经过60天孵出小乌龟。
第三种“百色闭壳龟”
“百色闭壳龟”成体椭圆形,头一般大,金黄色,头顶淡绿色,眼睛中等大,喜欢住在山区溪流及水质清澈的山塘,性格比较温顺。
“百色闭壳龟”主食以小鱼、小虾及螺类为食,它在5-8月产卵,每年产卵1-2次,每窝产6个左右,“百色闭壳龟”比较懒、不爱动,会在12月进入冬眠期,一直到次年3月才肯出来。
“百色闭壳龟”是中国广西珍稀龟类动物,由于百色闭壳龟繁殖环境被破坏、减少、自然增长繁殖困难,而且还有较高的价格,遭人类捕捉,野生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数量极少。
“百色闭壳龟”是我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第四种“绿海龟”
“绿海龟”是体型最大的海龟之一,因它身上的脂肪为绿色,所以被称为“绿海龟”。
“绿海龟”的身体庞大,体长大概80-150厘米,体重65-130公斤,以海藻为主食,偶然也会吃些软体动物或鱼类,而它是乌龟种类唯一一种爱去上岸晒太阳。
“绿海龟”一般在野外生存需要长20-50年才会成熟,它在成熟后海龟可由尾巴的长短来辨别认识雄雌。
“绿海龟”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第五种“地龟”
“地龟”一般住在海拔700米左右的山区丛林,水流缓慢、阴湿地区,它是杂食性动物,以各种昆虫、植物和果实等为食,生长特别慢。
“地龟”体格较小、头部浅棕色,背甲金黄色,背甲体长80-110毫米,地龟可用池养、缸养或盆养,不能进深水区域,否则,将有被溺水的可能。
“地龟”俗称灵芝龟,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和贵重药材,价钱也是非常的昂贵,随着环境被污染,人类的大量捕杀,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六种“山瑞鳖”
“山瑞鳖”我们通常都叫它“甲鱼”,它头部比较大,为乌黑色或黑绿色,嘴巴向前吐出,皮肤柔软而粗糙,身体较厚,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流和水潭中。
“山瑞鳖”体型一般,龟壳长100-300毫米,它以鱼、虾类和昆虫等为食物,在人工饲养的“山瑞鳖”喜欢吃些蜗牛肉、鱼肉、蚯蚓等。
“山瑞鳖”在3年后才会成年,体重一般3斤左右,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价格特别高,比普通的高2倍,生长缓慢,繁殖力弱。
由于甲鱼被任意的捕捉,造成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加上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枯竭。
第七种“云南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体长23厘米左右,前肢5指5爪,后肢4趾4爪,头背为黄褐色,下颌有浅黄色线纹,背甲褐色。
“云南闭壳龟”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高原山地、溪流、湖泊和沼泽湿地,平时喜欢在杂草丛中,不轻易被人们发现,杂食性动物。
第八种“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头部金黄色,背甲棕黑色,四肢及尾巴是灰黑色,每年6-8月是它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金头闭壳龟”性格温顺,不会主动伤人,胆子大,主要生活在水质清澈、水流缓慢、周围有竹林的溪流中,它在野外吃些鱼、虾类和昆虫等。
“金头闭壳龟”体型优美,头型细长,是我国特别具有观赏性的龟类,由于人为捕捉,利用水资源开发、污染环境等,造成“金头闭壳龟”的数量减少,到现在为止,它可能不超过300只。
第九种“凹甲陆龟”
“凹甲陆龟”我们通常会叫为“龟王”,体长可达到30厘米,身体背部黄褐色,主要分布中国境内广西、海南等地带。
“凹甲陆龟”喜欢雨季繁殖,每窝产卵为12枚左右,它喜欢热的地方,害怕寒冷的地方,一旦温度低于18度,活动减少逐渐进入冬眠。
第十种“四爪陆龟”
“四爪陆龟”别名“草原龟”,身长100-130毫米左右,高50-70毫米,它的身体呈黄褐色。
“四爪陆龟”生活在海拔600-1100米的黄土丘陵地区洞穴隐蔽,早晚活动,3到8月是它的活动时间,草食性动物,它以植物的叶、花果为食。
“四爪陆龟”被认为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总结
保护野生动物,人类已经进入了文明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对弱小的动物施加暴力的虐待,我们应该爱护这些小乌龟。
现在有许多国家也对这些野生的小动物下了保护的政策,不能再捕杀野生动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