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某大学图书馆内,学生在复习备考。图/新华社
| 夏研

近日,网传一报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学位的男子,尽管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但仍被刷下来,原因疑似是其思想品德考核不过关。

据潇湘晨报报道,在此之前,有多名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帖,向学校反映,该名学生存在严重素质问题:曾在学校宿舍录视频虐杀猫,还加入过一个以虐猫为乐的网络团伙。

在相关公示名单里,学校在其名后备注“复试不合格”,而记者从南京大学相关部门了解到,网传信息部分为真。当记者询问复试是否考虑虐猫事件时,学校回应:“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影响。”

从媒体目前的报道,人们很难看到事件全貌,而对于该生为何复试被刷,学校的回复也不是特别明确。因此,面对舆论热度,涉事高校不妨将该生“复试不合格”的具体原因说得更明确些,以回应舆论猜测。

这位考生的考试成绩确实是优秀的。从校方公示的信息可以看到,在本次考试中,该男子位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第一名。但在媒体报道里,他的虐猫行为又很残忍,他在学校宿舍虐杀猫,还录制视频上传到网络。

在此背景下,如果学校真的因为虐猫而将其黜落,其实也是有依据的。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就有专章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南京大学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也包括“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虐猫行为当然属于一种思想品德不良,如果该生真因此被刷,也完全可以理解。2023年9月,河南南阳理工学院一学生就因为虐猫被直接开除;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也将一位虐猫学生开除。

这些都表明,对大学生的虐猫行为,教育界也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对漠视生命的行为采取更鲜明的态度。

一直以来,不少高校对于考研学子的道德品质都看得相当重,而学校的这一行为也是向大学生发出信号:学习并不是埋首书本就够了,心地善良、尊重生命这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同样是必修课。学习不只是获得一种工具化的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大学生对此应当有更深切的认知。

当然,教育体系对此也应当有所反思。近些年大学生虐待动物的情况并不鲜见,其中不乏名校大学生,有些甚至参与了地下虐待动物的组织,通过这种方式牟利。这些都在提醒,生命教育确实也应该加强了。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议,加强青少年对生命的由来、如何实施自我保护、如何尊重和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等内容的认知,将“生命关怀”主题的教育尽快落实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而类似意见,近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处罚虐待动物的学生本身不是目的,这是一种惩戒形式。而如何在教育内容里,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敬畏生命、爱护动物,整体改善这一频发的恶行,才是一个更深远也更厚重的课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虽然已经公布这位考生不合格,但从社交平台上的舆论动向看,一些网友显然没打算放过他,还到疑似他要调剂的学校去施加压力,似乎要将他彻底挡在大学的门外。

虐猫行为确实让人气愤,但这也并不是一个不赦之罪。这位学生曾被公安机关约谈,处分也只是“写下悔过书,承诺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这说明在现行法律下,这种行为的恶劣程度尚够不上治安处罚,遑论入刑。

那么如果因为这个行为,这位学生就被长期追踪,并彻底被剥夺高等教育的权利,这相当于在法律之外给人留了“案底”,这种处罚是否过当?他是否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来弥补这种过错?

这些其实都是严肃话题,需要被各方认真对待。毕竟一个人的权利如果仅因为舆论的怒火被剥夺,这在逻辑上也存有问题。因此,如何在法律层面予以更清晰的界定,还需要更持续的讨论。而专业课排名第一的学生考研复试被刷,也需要涉事高校向公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撰稿 / 夏研(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