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作家十二朵女王曾在网上感慨:
真正让我感觉心累的并不是工作或者生活本身,而是那些令人烦躁的人际关系。
相交过密,双方都可能有负担;相交过淡,人与人可能会疏远。
那如何才能维持一段长久舒适的关系呢?
李敖曾给出过答案:懂得何时该暂退,何时该上前接近,这是人际关系历久弥新之钥。
知己知彼,进退有度,是一段良好关系的经营之道。
余生,不妨试试下面这四种人际准则,让彼此都能从一段关系中,获得爱和力量。
01
做自己
生活中,你的喜怒哀乐,是不是也常被他人左右:
同事随口说了两句话,你便回忆是不是得罪了她;领导指出不足,你却担忧领导对你的印象差;好朋友总是随意动用你的物品,你却不好意思拒绝。
总是围绕别人转,那样会丧失自我,永远不能成为自己,也无法获得内心的自由。
知名博主Vivian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父亲非常好面子,特别希望别人都欣赏、夸赞他。
为了显得有情有义,父亲一边节衣缩食,一边豪爽地借钱给亲戚,甚至家中的昂贵电器也毫不犹豫地送给朋友。
为此,母亲频频和父亲争吵,加上几乎无人回报他,父亲为此一直郁郁不平。
尼采说过:“维持挚友这种关系,应该爱对方,但该把自己放在前面。”
深以为,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的运营,都应该先肯定自己,再做到游刃有余。
知名经纪人杨天真,被公认为“人间清醒”,具有强烈的“做自己”精神。
上学时遇到认为可能有人脉的同学,她会直接找上去寻求支持,而不怕被拒绝。
饭局上,有位大哥当着大家的面问杨天真催婚,她直接冷淡地反问关他什么事。
在嘉宾名单里面看到讨厌的人,她会立即找到主办方去协商换人,而不是勉强自己。
正是凭借着这份清醒自信而绝不内耗的劲头,杨天真无论是做经纪人、服装老板、娱乐公司领导等方面都游刃有余。
正如杨天真所说:我不想做一个只为了别人而活的人,我想做一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人。
一段优质的关系,从来都不是讨好来的,而是主动得来的。
想经营好社交,就要先经营好自己这张“名片”。
如此,展现真实的自己,反而会吸引到真正欣赏你的人。
02
利他人
老肖的成长日记中说过:“真正的社交高手,其实都是利他主义者。”
自媒体程前朋友圈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富二代朋友的父亲曾是位司机,有次载了一位国企领导,下车时他才发现忘带车费。
正当领导手足无措时,父亲却毫不在意地说:下次碰见我的时候再给我就行。
正是这个小的细节,让他得到了这位领导的赏识和认可,父亲开始与领导有了深度接触。
从那以后,父亲借助领导的人脉和资源,将自己的生意一点点做大,成功从一名出租车司机转行为当地知名企业家。
深以为然,社交中的利他,看似是短期得失,实际上是长期投资。
就像罗振宇曾经提出过“发行社交货币”的概念:
如果你要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学会付出;你喜欢被照顾,就要先去照顾别人;当你善待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善待你自己。
因《浪姐》走红的音乐人刘恋,和搭档杜凯相互陪伴十余年。
双方性格完全不同,时有争吵发生,但争吵后,他们都会主动为对方着想,反而能互相成就。
杜凯是学术型性格,帮助刘恋拓宽了很多思考方式;刘恋负责对外事务,守护着杜凯能够专心于研究创作。
采访过他们的主持人曾感慨道:我之前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这个人和那个人能够在一起这么多年,后来我找到了答案,是相互需要。
对于利他,稻盛和夫曾公开表示:聪明的人应该能注意到,奉献于他人并不仅仅只是对他人有利,终究还将有利于自己。
也就是说:成就他人的关系,其实就是变相地成就自己。
成熟的人,从不会抱怨自身得失,主动利他,获得认同。
唯有这样,价值才会在彼此之间流动,形成一段互惠互利的高质量关系。
03
低期待
苏格拉底说: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方式,莫过于降低期待。
期待越高,不仅容易失望,对他人也是负担;唯有降低标准,懂得知足,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有这样一个心理咨询案例:
小敏总是希望身边人能够按照她的标准来做事,一旦达不到要求,她便非常失落和愤怒,认为所有人都对她不好。
长期下来,不仅小敏过得痛苦,身边人都开始疏远她:朋友不再找她,男友开始逃避她,同事也有意疏忽她。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分析,小敏发现过度期待对身边人造成了压力,她开始不再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
降低期待后,小敏才发现,其实身边的人对她都很不错:
朋友会在关键时刻帮助她;男友虽不完美但却踏实温柔;同事对她的能力也是欣赏有加。
新华社夜读中说过:成年人的友情,只筛选不改变,只接纳不强求。
在一档节目中,李雪琴谈到她曾经非常在意朋友们的感受,生怕朋友们因为她不优秀而不再联系她。
有段时间,她非常爱发朋友圈,事无巨细地写出她今天拍了哪些戏,录制了哪些节目,获得了哪些奖项。
发出消息后,她便期待着关注和好评,由于过度在意,她开始变得非常焦虑。
后来,她把朋友圈关掉,感受身边朋友对她的关怀,从而逐渐找回了自信。
正如一位网友说过:我用真心待任何人,但不执着于任何人。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不是步调一致才是亲密,而不抱幻想才是真正的尊重。
现实中,高期待等于画地为牢,令关系更加紧张;
低期待才能让关系“保鲜”,相处时更加理性平和。
所以,学会放下期待,才能收获还有惊喜的人际关系。
04
有边界
一边尊重对方,一边留出空间,其实是一种智慧。
就像叔本华说过:“人就像是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觉得寒冷。”
人亦如此,很多人只懂靠近,却不懂远离,相处后往往不欢而散。
唯有在关系中设有边界,彼此才能各自安好。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和很多亲戚断了往来,令很多人大惑不解。
多年后,他借着新作《晚熟的人》,表达了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曾经的莫言,对亲朋好友都十分关照,大事小事都热心帮忙。
成名后,很多亲友却开始嫉妒他,诋毁他,甚至很多素未谋面的亲友开始借用他的名气牟利。
多次失望后,莫言毅然远离了他们,当他屏蔽大家的抱怨和指责后,反而获得了平静,不再困扰于这些关系。
听过这样一句话,保持适当距离,会让我们更加自由和自主。
生活中,很多人唯恐他人疏远,然而一段关系却恰恰毁于没有分寸感的接近。
朋友英子在理财方面颇有心得,很多朋友们都会来请教她。
前段时间,有一位关系不甚紧密的同学找到英子,提出想向她学习,热心的她欣然答应。
结果,这位同学虽然积极,却从不考虑英子的时间,半夜还要向她咨询问题。
一开始,英子虽然反感,但是都会努力一一解答。
结果,有段时间因为太忙,她回复得不及时,同学便在朋友圈讽刺她看不起人。
愤怒的英子,一气之下拉黑了这位同学,并发誓再也不与她打交道。
三毛说过:“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恰到好处的交往,便是行事便有分寸,亲密又独立。
管好自己,不打扰他人,关系也会变得简单轻松,关系才能维持得更长久。
05
蔡康永说过:“人际关系是用来成全自己的。”
成年人的关系很复杂,一旦方法不当,便会苦恼于人际关系中无法解脱。
而好的人际关系如同养生,相处时不烦,久处后舒心,令生活也会变得快乐而充实。
正如爱默生在《善待命运》中谈到:交际是一门艺术。
成年人的关系,需要用心经营,方能长久稳固。
因此,唯有会看远近,角色适宜,才能如鱼得水,让人生走得更顺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