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12.93万亿元,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9.46万亿元,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3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比上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新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71%,比上月低15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46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专家表示,一季度经济数据总体好于预期,物价温和回升,信贷支持效果正逐步显现。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为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304.80万亿元,同比增长8.3%,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月末M_2余额同比增长8.3%,增速小幅回落但仍与疫情前水平相当。”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M_2从疫情期间高增长状态适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这反映出银行资产扩张、创造货币的行为在向着更加稳健、均衡、可持续的轨道靠拢,也与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资金周转循环趋于活化、沉淀空转有所缓解有关。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巨额的存量资源掌握在企业和居民手上,为促进投资、消费和整个宏观经济恢复向好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恢复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新动能进一步培育,存量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会显著提升,有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信贷资金价格和流向也有不少亮点。记者从央行了解到,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3.7%左右,比去年同期进一步下行;考虑到从紧配置的一些领域利率相对较高,实际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利率下行更多。从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20%至3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金融资源对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正在加速见效。

  机构普遍研究认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正在不断推进,以往房地产、融资平台企业占用金融资源较多的情形会随之改变,企业融资环境总体明显改善。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已发生了变化,并非是贷款越多经济就增长越快,融资环境松紧适度、信贷结构优化节奏平稳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金融总量的合理增长得益于央行一系列政策举措。近期,市场热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或增加国债买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但货币金融条件总体仍将维持合理适度,这与欧美正常货币政策用尽、被迫大量购买国债有根本区别。 (经济日报记者 姚 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