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抖音、快手、腾讯等大厂陆续进入本地生活服务赛道,近年来美团的压力可谓是逐日剧增。为应对这样的冲击,美团一方面尝试让利商家、降低抽佣比例,另一方面则投入资金和流量培育内容生态、并引入直播带货,试图在竞争对手擅长的赛道以攻代守。
但这些似乎还不够,美团仍在“求变”。
自今年以来,美团方面开始频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早在2月,美团创始人、CEO王兴就宣布S-team成员王莆中将统管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等事业群,国际化与科技两个方向的探索性业务直接向其汇报。紧接着在3月,美团到家、到店事业群开启新一轮业务负责人的轮岗任命计划。
随后到了4月初,美团外卖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新成立城市经营业务部、连锁业务部等多个部门。4月中旬,作为2月调整的收尾,美团方面正式整合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美团平台和基础研发平台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由王莆中担任CEO。
由此不难发现,美团这番调整的核心之一,就在于推动到家与到店业务的整合。更进一步来说,美团此举或是希望以到家业务带动到店业务,来抵御竞争对手的攻势。毕竟得益于由数百万外卖小哥组成的配送网络,以外卖为代表的美团到家业务在护城河上不可谓不宽。
相较之下,美团到店业务如今所面临的压力显然更大。凭借着对供需两端的高额补贴,以及不断增长的到店视频内容生态,近年来抖音到店业务增长迅速。虽然美团方面见招拆招,同样也开启了补贴、并培育内容生态,但从整体来看,这一系列跟进举措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反而可能还带来了不小的成本负担。
此前在今年1月初,时任美团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就曾在内部信中坦言,这块业务身处“一场残酷并且煎熬的堑壕战”。同时海通国际的研报中也显示,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达2000亿元、已达美团的1/3,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到店业务完成。
在经过此次的整合后,这两块业务就有了更多互相拉动的机会。其中对于美团的到店业务而言,它可以更方便地从到家场景导流,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但如何让到家与到店业务更好的协同,除了组织架构上的打通,美团显然还需要更多抓手。如今看来,会员服务或许便是美团给出的答案之一。
日前有消息源透露,美团方面或将于近期对会员体系进行全面升级,即以往只覆盖外卖业务的“神会员”,将会开始逐步扩展到到店业务。同时该消息源还表示,美团方面对会员服务的目标不只是覆盖到家和到店业务,“如果顺利,未来这一会员体系将逐渐覆盖美团旗下各个子业务”。
据称这一计划在美团内部被定为“S级”项目,由王莆中发起,美团平台用户增长与运营部负责人周默负责,并已抽调各业务线的精兵强将加入,目标是在2-3月内完成到店和到家的会员打通。
而且有消息称,目前美团方面针对到店商家的招商工作已全面开启,前期主要集中在到餐商家,“因为相比到综和酒旅,到餐和外卖商家的重合度高,协同性也更强,有利于前期会员的尽快打通”。据相关报道援引美团BD的消息显示,头部连锁商家的参与意愿较强,因为“很多商家也渴望尽快实现到餐和到家业务的联动”。
事实上,如今在互联网行业中,尝试用会员服务串联起旗下各个业务线的远不只有美团,诸如亚马逊的Prime会员、淘宝的88VIP等均是如此。究其原因,无非是此举能够带来更强的用户粘性,还有助于各业务线之间的导流、协作,为竞争力不太强的业务提供助力,以更好地抵御市场竞争。
36氪就曾在相关报道中援引部分饿了么用户观点的称,他们之所以选择用饿了么而不是美团外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88VIP每月发放的抵扣券足够多,“可以不断的薅羊毛”。
当热,硬币的另一面,是美团方面想要通过会员服务加强到家与到店,乃至其他业务的协同,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其实美团此前就曾尝试过推出这类全渠道会员服务,但由于多个业务彼时还没有完全盈利、到店和到家业务彼此独立且各有目标,以及用户粘性不强等原因,并未能成行。虽然如今伴随着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的成立,到店和到家事业群分而治之已成为历史,打通了业务系统和数据,并扫清了组织架构层面的障碍,但即便美团自己内部的数据和系统能够打通,又要如何说服商家将会员数据“贡献”出来呢?
另一方面,如何平衡B端和C端的利益,显然也是美团推进会员服务扩圈的难点所在。如果优惠力度太小,会难以俘获用户,可优惠力度太大,商家的成本也会随之上涨。
更进一步来说,参考亚马逊Prime会员、淘宝88VIP就不难发现,这类全渠道会员服务的本质其实是在“放长线钓大鱼”,甚至如果仅仅是从直接收益这个角度来看,极有可能还是一个赔本的买卖。而这也就意味着这注定了是一项长期计划,并且很难在短期带来回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