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早新闻,早听早知道。

今日关注


1、央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2、预告:今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将发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报告、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月度报告。

  

宏观经济


1、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开展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中央企业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对预收费用收取要求、使用用途等进行规定。其中,意见规定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将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部署,加快工业互联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4、国家外汇管理局:我国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

5、财政部、国家网信办10日联合发布《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应按相关规定存放在境内。《暂行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

     

投资要闻


1、21世纪经济报道:5月10日,发行上市新规发布后首周,深沪两所发布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拟于5月16日审议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其中,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将审议马可波罗IPO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将审议保隆科技再融资申请。详情>>>

2、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明确要求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5月10日,港股三大指数上涨,港股房地产板块指数延续上涨势头,涨幅超8%。多只与港股红利相关的ETF上涨超4%,港股央企红利ETF涨超5.98%,恒生红利涨超4.7%。

4、5月10日至19日,财政部发行今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凭证式储蓄国债,最大发行总额300亿元。其中,第三期、第四期期限分别为3年和5年,票面年利率为2.38%和2.5%。

5、上证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10日,共有1441只基金进行了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到555.89亿元,是去年同期分红金额的2倍有余。

  

公司动向


1、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比亚迪拟到2030年超越大众汽车、特斯拉和Stellantis,成为欧洲市场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比亚迪正准备“在欧盟进行巨额投资”,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

2、中国证券报:5月10日晚,北交所官网显示,万达轴承公开发行上市获证监会注册通过。考虑到北交所已经上线启用920代码号段功能,业内人士预计,如无意外,万达轴承将成为北交所“920第一股”

3、通威股份5月10日公告,公司旗下6家子公司近日与隆基绿能及其9家子公司签署高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约定2024年-2026年期间,隆基绿能及其9家子公司合计采购公司旗下6家子公司不少于86.24万吨高纯晶硅产品。

  

国际动态


1、隔夜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32%,日线录得八连涨,本周累涨2.16%;标普500指数涨0.16%,本周累涨1.85%;纳指跌0.03%,本周累涨1.14%。其中,道指连涨4周,标普500指数、纳指均连涨3周。欧洲主要股指集体上涨,德国DAX 30指数涨0.42%。

2、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日,俄国家杜马审议通过米舒斯京出任俄罗斯新一届政府总理的提名。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任命米舒斯京为俄罗斯政府总理。

  

南财精选


1、25省份公布一季度房地产数据 部分房产开发投资边际改善  详情>>>

面对行业下行压力和市场需求不足,GDP排名前十的城市成为房企布局重点。记者梳理这些城市统计局数据发现,截止到5月10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和武汉这8个城市已发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苏州、杭州和武汉这7个城市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增幅表现好于全国,其中北京、上海和杭州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好于去年同期。

2、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 长期大额存单“一单难求”  详情>>>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5年期的大额存单已经踪迹难觅,多数大额存单的存款期限集中在2年之内。除了停售长期大额存单之外,智能存款也逐步淡出视野。对于这一系列的操作,市场的主流观点认为银行逐步降低高息存款的比例,以减轻负债端成本,从而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压力下保持财务健康。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