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格达4月30日电(记者段敏夫 李军)近年来,中东能源大国纷纷谋求经济转型,结合各自优势提出与国情相适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伊拉克作为地区传统能源大国,历经多年战乱动荡,政治局势逐步企稳,安全局势有所改善,现任总理穆罕默德·希亚·苏达尼上台以来大兴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寻战后经济转型之路。

  去年5月,伊拉克政府宣布投资170亿美元,要打造一条连接海湾与土耳其、跨越亚欧大陆的“发展之路”,以优化升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推动地区交流合作。该项目是伊拉克寻求摆脱“石油依赖”、推动战后经济转型的重要规划,也展现出与周边国家加强贸易往来、密切多边合作的决心。

  这是2023年9月28日拍摄的位于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内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要想富,先修路”

  根据伊拉克政府规划,“发展之路”项目包括建设一条1200公里长的客货两用铁路,以及一条与之平行的公路。“发展之路”将从伊拉克北部与土耳其边境交界地区出发,一直向南延伸到位于海湾的伊拉克大法奥港,沿线站点达15个。

  实际上,伊拉克铁路建设起步较早,1940年便在德国资金和技术支持下修建了一条从首都巴格达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至德国首都柏林的铁路。随着石油行业蓬勃发展,这条铁路成功运营了30余年,直至两伊战争(1980-1988)爆发前夕。伊拉克在修建、运营跨国铁路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和经验,对跨国交通干线给贸易和人员往来带来的便利有切身感受。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70a2be660531b466.jpg">
  2014年8月23日,在伊拉克北部城市基尔库克一条通往提克里特的公路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插在双方划定的“边界”上。新华社发(迪娜·阿萨德摄)

  在两伊战争、海湾战争(1990-1991)、伊拉克战争(2003-2011)、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反恐战争(2014-2017)中,伊拉克铁路、公路网络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民经济发展长期受制于物流运力不足让伊拉克政府痛定思痛,决定从打通纵贯南北、连接欧亚的交通干线入手,迈出战后经济转型第一步。据伊拉克政府估算,“发展之路”项目中铁路建设费用约105亿美元,公路项目耗资约65亿美元。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铁路设计规划已完成66%,公路设计规划已完成52%。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c53d8a78df6c094a.jpg">
  4月22日,伊拉克总统拉希德(右)在首都巴格达会见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伊土双方当天达成战略框架协议并签署20余项涉及多个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新华社发

  伊拉克政府提出这一打造跨越亚欧交通新走廊的宏大设想已经获得土耳其、伊朗两大地区国家支持。近年来,土耳其经济遭遇剧烈波动,里拉“跌跌不休”;伊朗经济则因美国制裁而长期承压。伊拉克巧借土耳其、伊朗两国发展对外贸易、强化地区关系的需求顺势而为,将两大邻国拉上“发展之路”。

  去年9月,巴士拉-沙拉姆切赫铁路项目正式动工,铁路将连接伊拉克南部石油重镇巴士拉和伊朗边境城镇沙拉姆切赫,旨在优化与伊朗的交通与贸易联系。今年2月,伊拉克和土耳其宣布在巴格达和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分设特别办事处,负责“发展之路”对接,并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打造“中东贸易新走廊”。

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cc4fab071234c7ef.jpg">
  2022年11月29日,伊朗总统莱希(右)在首都德黑兰与到访的伊拉克总理苏达尼举行联合记者会。新华社发

政府雄心勃勃

  “发展之路”并非单纯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伊拉克政府希望对标“沙特2030愿景”等地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现代化、高容量交通网络为基础,发展非石油经济,促进区域经贸合作,打造一条平行于苏伊士运河的交通要道。

  今年4月,总理苏达尼在主持“发展之路”最高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要求所有部委和机构必须给予“发展之路”项目最高优先级,保障这一战后经济复兴计划稳步推进。他强调,“发展之路”不仅将成为一条“经济大动脉”,还将为地区文化融合提供新机遇,有效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8ba3009f0077e87e.jpg">
  这是3月2日拍摄的伊拉克巴格达尼苏尔立体交通枢纽项目施工现场。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记者从伊拉克交通部获悉,“发展之路”海湾沿岸的大法奥港一期工程将于2025年完工,到2028年将拥有年处理2000万吨进出港货物的能力,二期、三期工程全面竣工后,大法奥港将成为“发展之路”吸引外资的“终端发动机”。

  伊拉克政府还计划在“发展之路”沿线建设物流中心和工业城,优化油气管道布局,以交通干线和大法奥港为依托,兴建现代化炼油厂,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打造智能工业城市,开放向邻国乃至欧洲出口油气资源的新窗口,提升伊拉克作为贸易走廊和能源输出国的地缘政治地位。

外界仍有质疑

  苏达尼亲自指挥推进,土伊两大邻国下场参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海湾国家积极赞成,世界银行表示支持……“发展之路”看似万事俱备,但外界仍有不少质疑。

  首先,伊拉克同“发展之路”项目中的两个重要地区伙伴并非“铁板一块”。伊拉克和土耳其在水资源、边境安全和跨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等问题存在长期分歧;伊朗虽迫切希望推动巴士拉-沙拉姆切赫铁路项目以扩大两国跨境贸易规模,但对大法奥港可能给伊朗在海湾海运利益带来的威胁一直高度警惕。

  其次,“发展之路”项目耗资巨大,分析人士预计该项目实际执行成本将超过200亿美元,而伊拉克政府尚未透露项目资金来源,也没有拿出富有吸引力的融资计划。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c5f1c18fc4f91071.jpg">
  2023年12月18日,伊拉克举行省级议会选举。图为安全人员在伊拉克巴格达一处投票站外警戒。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第三,伊拉克政治结构和安全局势依然不稳定。苏达尼任职于伊拉克陷入政治僵局之际,上任一年半以来政治派别分歧仍未弥合,苏达尼政府也未站稳脚跟。此外,今年年初以来,伊拉克境内民兵武装与美国、以色列时有摩擦,“伊斯兰国”余毒仍未肃清,伊拉克安全局势的潜在风险也会让“发展之路”未来的投资者和参与者多有顾虑。

  第四,伊拉克政府执行和管理能力有待验证。大法奥港项目因资金匮乏几度停滞,一期工程至今尚未竣工,作为“发展之路”通向海湾的出海口,大法奥港项目的进展直接关乎“发展之路”的前途命运。此外,伊拉克武装派别林立,地方势力并不完全服从中央政府,“发展之路”在前期规划中绕过了北部库尔德自治区引发库区政府强烈不满,如何协调地方势力,统筹各方发展利益将是苏达尼政府面临的又一棘手难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